西方人突然发现,他们一谈世界大战,开口就是萨拉热窝枪响、诺曼底登陆。
可中国人翻开历史课本,第一页写的却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甚至在字里行间都是在提,当年列强通过铁船大炮,轰开中国国门一事。
由此可见,在提起两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和西方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他们算的是起点,而我们数的是伤疤!
此时若再翻开西方各国的历史课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这两场战争的不少黑幕,都是选择直接“避而不谈”!
譬如殖民黑幕没人提:西方课本说一战是“民族主义闹过头”的结果,却绝口不提英国在此战中抢到的地盘,几乎是德国国土面积的11.5倍,也就是3350万平方公里。
说白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强盗分赃不均,最后翻脸打了起来。
中国人当完苦力就被卖的悲惨无人在意:当时有近15万的华工在凡尔登的战壕里搬尸体、修工事。
结果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英法转手就把山东卖给了日本。
而当我北大学子举着“还我青岛”的血书抗议时,法国外交官竟然还当场嘲讽:“黄种人也配谈国际?”
二战的起点被偷换:西方咬定1939年德国攻打波兰才是二战的开端,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早把东北踩在了脚下。
更何况,当欧洲还在扯“绥靖政策”时,我国南京的城墙上早已糊满了30万同胞的血。如此血淋淋的事实,他们却也可以视而不见!
也难怪对此剑桥教授雷诺兹会看不下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西方关于二战的论文,82%都在研究诺曼底,可对中国战场的描述却只有3%。这不是疏忽,是故意抹除!”
这期间到底是谁心虚,不言而喻!
更撕裂的是,现在走进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蒙哥马利的元帅杖正金光闪闪地被供在玻璃柜里。
与此同时,诺曼底登陆的4D大电影,声效、画质宏大,正被一遍又一遍地循环播放,甚至就连底板都被震得发颤。
可相比之下,我国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哭墙”上,整整30万遇难者,里面竟有28万人连名字都没有,只简单地刻着一个“身份不详”。
显然,这些在我们记忆里的惨痛教训,在西方人的眼里却好像好莱坞战争大片一般。
以此为基础,艾森豪威尔的沙滩演讲被誉为是“自由的曙光”;丘吉尔的比V字也被渲染为“民主的胜利”;
至于残酷的战争,更是被包装成“将军指挥+士兵冲锋”的大男主爽剧,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但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记得更多的是,“战争是残酷的,是血肉模糊的”。
当年在台儿庄战场,为了胜利,就连炊事员都在抱着炸药往日军的坦克里钻。等炸完后,一个活生生的人最后就只剩下半只布鞋;
在滇缅的公路上,3000名孕妇正用背篓驮着炸药翻越雪山,当时摔下悬崖的,甚至比后来被炸药炸死的还要多;
在重庆的防空洞里,当1129具尸体被扒出时,几乎都还保持着抱团护着孩子们的姿势。
可见,我们对于战争的记忆,更多的是苦痛,而非荣耀。
对此一位抗战纪念馆的馆长就曾咬着牙说:“他们的博物馆里摆着的是将军的勋章,而我们的纪念馆里摆着的,却是老百姓的断指。”
此后,当西方吹捧艾森豪威尔时,我国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却是,当年赵登禹在中弹后吼出的那句:“杀敌报国!”
至于为什么他们不敢宣传战争的残酷,始作俑者自然忧虑更多!
更离谱的是,从冷战到现在,西方国家在自己的历史书中,疯狂删改战争黑幕的举动,几乎就没停过。
比如,当年苏联刚一解体,美国教育部便立刻动手,将中学历史课本中有关中国抗战的内容,从先前的4.7页猛砍至0.5页。
至于南京大屠杀,更是被他们轻描淡写地缩减成一句,“中日冲突有伤亡”就截止了。
而五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则更离谱:当时美国五角大楼竟直接在官方文件中,将二战写做“1939年苏联和德国一起入侵波兰。”
由此可见,在西方,抹除历史真相的阴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删数据。
我国当年在战场上共拖住156万名日军,几乎占到日军出动总人数的65%。
可如此重要的事实,在西方各国的历史课本中,却几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脚注。反而是美军的“跳岛战术”,一口气就占了三页的彩图。
第二,颠倒因果。
比如,将二战的终结硬说成是通过原子弹炸服了日本,却绝口不提我国在14年抗战中,几乎耗光了日本近90%的陆军。
第三,甩锅术。
将纳粹在二战中的屠杀,全部赖在党卫军的头上。但事实却是,1700万的德国国防军,几乎无一不是刽子手。
毕竟相比而言,党卫军当时才仅100多万人。
此外,最恶心的还得是西方对战争文化的阉割:先前美国《时代》在刊登飞虎队的照片时,故意裁掉了在边上修飞机的中国地勤;
法国专家亨利·米歇尔在书里写道,“中国军队只会逃跑”,可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我国在长沙会战中,却一战损失了近11万名英勇的士兵。
这些教训和惨痛的代价,如何能被他们所轻视?
这也难怪,在血淋淋的生存逻辑背后,我国人民实在是听不得“浪漫化战争”。同时,若将中西方的战争史进行对比,西方打仗更多是为了争霸,而我国打仗却是为了活命。
毕竟,当年日本就曾在《田中奏折》中明确写道:“欲征服世界,先灭中华种”。
这也是为何,后来731部队会专挑汉族人来做细菌实验;等到后来,西方谈的是“战后重建”,而我国却在数3500万人的伤亡名单。
据悉,这一数字已经是当时丹麦总人口的9倍。所以我国在这两次战争中受到的损失,别人可以忽略,我们自己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忽视。
这也难怪,即便现在我们已经发展地足够强大,却依旧像只炸毛的刺猬:青岛港的货轮上经常悬挂着“勿忘九一八”的巨幅标语;深圳高科技芯片厂的地下室,无不标配着坚固的防空洞;
至于我外交部频繁强调的“红线”,更不是什么外交辞令,而是1840年至今,我国人民用血划出的保命线。
好在,现在全球的年轻人都已经开始慢慢觉醒,并用实际行动尝试着去掀那些,伪善的历史教科书的“假面!”
其中我国就通过搞“抗战云档案”,用区块链向全球分享了近367万份史料,逼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不得不站出来认证;
此后,《剑桥二战史》的主编也被迫公开认错:“我们欠东方一部完整的历史!”而随后在其的新书中,中国战场的章节也被特意添加。
也是在此刻,西方人才终于看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理解,与他们完全不一样:当时西方人在用战争抢地盘,而中国人却在用战争保性命。
所以,大部分中国人对战争的记忆,几乎到现在都是带着火药味和血腥气的!
参考资料:
1.中外学者谈西方叙事中的抗战 “二战史隐去中国毫无道理”——中国社会科学网.
2.徐焰:警惕西方二战史观的思想病毒——环球网
3.张士伟 | 冷战后英美二战叙事中有关中国抗战地位的认知演变——近代史研究所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