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今年67岁,退休后搬进了新小区。每天傍晚,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凉亭,和三五好友一边打麻将,一边聊天,有说有笑。
住在同一栋的李阿姨,退休后却热衷尝试各种新潮活动:跳广场舞、跋涉户外,甚至还喜欢跟团旅行探险。
可最近,李阿姨因疲劳频繁去医院检查,这才引起了大家一番讨论。有人不解:老了打牌整天坐着,不是对健康不好吗?
医生却摇头:“很多中老年人一味追求‘折腾’,反而容易出问题。其实,规律打打麻将,反倒比一味模仿年轻人的做法更健康。”
为什么上了年纪,“打麻将”竟然成了医生推荐的健康方式?又有哪些“看起来健康”但实则隐患巨大的行为,中老年人要慎之又慎?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很多人都容易搞错的大问题。
很多人总觉得,打麻将=闲散、懒惰,无益健康。其实,大量权威研究已经发现,打麻将作为一种低强度的社交活动,对中老年人有着意想不到的益处。
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每周参与3次以上棋牌活动的老人,抑郁风险下降12.7%,认知能力下降慢17.6%(数据来源:《中国老年健康干预研究》)。
麻将游戏要求记忆、推理和注意力持续切换,能有效减缓大脑老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与朋友长期聚会聊天,减少孤独感,被证实心血管事件发作风险可降低10-20%。
而且,打麻将还让老人在放松心情的同时,规律作息,减少过度运动及相关风险。反观那些“自认为健康”的行为,部分却暗藏安全隐患。
随着身体“老化程度”增加,有些行为年轻的时候再正常不过,但上了年纪后,反而成了健康“隐形杀手”。以下几项,是医生遇到最多的“高危行为”,也是门诊里反复叮咛要避免的重点。
剧烈运动、突然锻炼剧烈运动、突然锻炼
很多老人退休后立志“重拾健康”,猛然加大运动量。临床数据显示,55岁以上人群突发剧烈运动,48小时内急性心梗风险上升13.9%。还有不少老人因盲目挑战广场舞、长跑,造成股骨头损伤甚至骨折。
随意尝试按摩推拿随意尝试按摩推拿
颈肩腰背痛在老年人群体中常见,很多人都会去小区、商场做推拿按摩。未经专业医生指导,随意按压、用力不当,极易造成椎动脉损伤、陈旧骨折和神经受损,发生率在65-75岁的老人中约为9.6%(数据引自国家健康科普平台)。
频繁熬夜、日夜颠倒频繁熬夜、日夜颠倒
老人作息时间本就比年轻人早,但部分人却喜欢晚上打牌、刷手机、看电视,一熬就到深夜。医学数据显示,夜间睡眠低于6小时,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提升23.5%,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肿瘤发生几率。
极端饮食和“补药”依赖极端饮食和“补药”依赖
或有老人盲目跟风断食、吃代餐粉、乱服保健品。结果不少人在营养不良的边缘徘徊,出现贫血、肝肾压力,甚至加重原有慢病。
坚持健康社交,好过盲目“自我突破”
其实,到了中老年阶段,多项国内外长期流行病学调查都指出,适度规律的社交型“脑力活动”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麻将等棋牌活动正是“刚刚好”的选择。比起单纯运动或追逐刺激,棋牌活动强度适中、利于消化吸收、减少意外伤害,还能不断激活逻辑和记忆反应。
保持规律,每周不超过4次,每次控制在1.5-2小时以内,别久坐不动,注意间隙拉伸身体。
避免高额金钱赌注,重在参与,减少因情绪起伏导致的血压波动。
保证麻将活动在通风明亮、安全的公共空间,身边有人陪伴,随时关注身体状况。
更不要以麻将代替全部运动,可以搭配散步、适量的室外活动,形成“社交+运动+休息”三位一体的健康模式。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老年人脑力活动与认知功能的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老年健康干预研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