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生日那天,家里来了几个亲戚。饭桌上,七大姑八大姨在夸孩子,“我家闺女考研了!”“我家儿子跳槽进国企了!”到我爸妈的时候,气氛就明显淡了点。“小林现在在哪儿发展?”有人随口一问。我妈笑笑,“就还是那个小城,没多大出息。”
那一刻,桌上的热闹仿佛跟我家没多大关系,我也只是低头扒着米饭。其实我很清楚,两老一直觉得,对我没啥要求,只要健康平安。他们自己倒更没什么抱负,就是过一天算一天。但我心里始终憋着团火,觉得爸妈太普通了,活得没追求,和别人的父母“比”起来总是那么“差点意思”。
我上大学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小镇,去了南方的大城市。从此以后,每隔几个月回一趟家,父母的变化仿佛慢动作似的,一点一点浮现出来。
那天回家,发现爸爸茶几上多了一本菜谱,页面被翻脏了,我妈在旁边乐呵呵说:“你爸想学做饭,说以后你回家能换着法给你做。”我嘲笑他说:“都这个岁数了才学?”他倒不以为意,“人这一辈子,学啥都不晚,不就图个自己高兴、闺女喜欢吃嘛。”
其实我老觉得他们没理想,好像只会围着锅台、日子转圈,可每次回家,他们都念叨着我的近况,关心学校里交了什么朋友,有没有结婚对象。我有时候回信息敷衍两句,觉得太唠叨,嫌他们落伍。
直到有一年冬天,我受了公司冤枉气,一个人在出租屋哭得稀里哗啦,觉也睡不好。那阵压力倍儿大,整个人像根紧绷的弦。我妈电话打来,问我有没有吃早饭。她还问起邻居家阿姨最近换了什么新的煮粥方法,建议让我多喝点玉米糊。这些鸡毛蒜皮的话,此刻却像针线缝补一样,慢慢止住那种漂泊无依的慌张。
后来某次,邻居大嫂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全片区都去祝贺。我妈对我说:“你学习成绩虽然一般,但为人正直,心地好,比啥都强。”那天特别刺耳。我忍不住埋怨她:“你们是不是太容易满足了?怎么就这么没志气?”她只是微微一笑,不生气:“你没看透,将来有了孩子你就懂,为人父母,从来不图孩子有多风光,只愿他安稳健康就知足了。”
前几年,有个发小特别爱炫耀,他妈妈动不动就在朋友圈晒儿子当上经理,买车换房。我隔三差五刷到,越发烦躁,总觉得自家父母全是失败典型,没抬得起头的资本。直到后来,这发小因压力患上抑郁症辞了职。我才意识到,那股攀比劲用力过猛,反而弄丢了最宝贵的东西——踏实和心安。
我终于明白,我爸妈虽然默默无闻、不会讲道理、也拿不出家业和名声,甚至错过了不少机会,但他们把所有爱都给了我。在外沉浮多年,看尽人情冷暖,才发现这些普通的父母才最真实。他们有时候笨拙、有时候迂腐,但与世无争之间,那份安稳、本分和温情,其实最难能可贵。
人啊,真正的教养不是站得有多高,而是能不能理解父母的平凡,能不能坦然拥抱那种平淡生活的底色。不求虚荣,不过度索取;接受父母普通如盐,却为我们撑起天的善良和坚守。这,比任何辉煌的成绩单更重要。
所以后来再回家,再有人拿我爸妈和别家比时,我只微微一笑。我爸搂着我妈在灶台旁忙活的背影,才是我最想守护的风景。
人生路上,最大的成长,大概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懂得敬重他们的普通并且以此为傲。不再苛责,也不再觉得羞愧,而是学会感恩:感谢他们庸庸碌碌的坚持,和始终不变的爱。
其实真的,家里平平淡淡的,就是福气——你
认同吗?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