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后,格格们都嫁给了谁?好几位大明星,其实都是皇室后裔

1912年的北京春风里裹着冷意,紫禁城的朱门缓缓合上时,年仅4岁的爱新觉罗·韫媖正蹲在醇亲王府的台阶上,看宫女们捧着她的玻璃绣球跑过。她不懂为什么最近府里的人说话都压低声音,更不明白“大清亡了”这句话,会让她的“格格”身份,变成夹在旧时光里的烫手山芋。


当溥仪还在民国优待条款里做着“关门皇帝”时,他的七个妹妹早已被时代的浪头卷进了平民的烟火里。这些曾在深宫玩着玉如意、学着满语的“天潢贵胄”,后来的故事,比任何戏文都更真实——有早夭的悲怆,有破镜重圆的温情,有海峡相隔的思念,也有把“格格”二字揉碎,重新拼成人生的勇气。


一、长姐韫媖:被封建礼教困死的17岁


韫媖的人生,从出生就写满了“身不由己”。1908年慈禧光绪驾崩,她成了醇亲王府的“新希望”,从小被教着行大礼、读女诫,连院子里的石榴树都不许爬——怕弄脏了“格格”的裙角。16岁那年,溥仪把她许给了婉容的哥哥润良,婚礼上她盖着红盖头,听着外面的鞭炮声,只觉得手里攥着的喜帕像块浸了水的棉花,闷得慌。


婚后的日子不算坏,润良待她温和,可命运的打击来得猝不及防。1925年深秋,韫媖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得在炕上打滚,额角的汗把绣着牡丹的枕巾都浸透了。老中医把脉时直摇头:“得开刀,可府里规矩,格格的身子不能让外人碰。”她娘哭着说:“那就等西医来?”可管家早把西医的诊箱拦在了门外:“动了刀,格格的福分就没了。”


她就这么熬了三天三夜。最后时刻,她攥着丫鬟的手,声音轻得像片叶子:“我想看看院子里的石榴树……”等润良抱着她的尸体时,石榴树的叶子正落得纷纷扬扬,像撒了一地的碎银子。17岁的韫媖成了七姐妹里第一个走的,她的棺材上盖着“醇亲王侧福晋”的铭旌,可实际上,她连“格格”的自由都没活过。


二、二格格韫和:在平民里开出花的婚姻


韫和比姐姐活泼些,小时候总偷溜出府逛庙会,买糖葫芦吃。1929年她嫁进郑家,丈夫是伪满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广元——听起来像“政治联姻”,可没想到,这个留洋回来的青年,会蹲在地上给她系鞋带,会陪她一起喂府里的猫。


伪满垮台时,郑广元正在日本留学,韫和抱着刚满周岁的女儿,跟着婆婆逃到天津。她把陪嫁的金镯子当了,换了船票,一路颠沛到了北京。后来郑广元回国,成了铁路工程师,她就在幼儿园当管理员。两人住在北京的小院子里,种了一棵石榴树,秋天一起摘石榴,把籽剥出来给女儿吃。


女儿郑爽长大后成了画家,画过一幅《格格的石榴树》:画里的老太太穿着蓝布衫,蹲在树下捡石榴,身后的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韫和抱着画看了半天,笑着说:“我那时候哪像个格格?倒像个卖菜的婆子。”晚年的她常去幼儿园看孩子玩,有人问她“以前是格格吧?”她摆手:“什么格格?我就是个看孩子的老太太。”


三、三格格韫颖:从“伪满公主”到街道治保主任


韫颖是溥仪最疼的妹妹,从小跟着他长大,连名字都是溥仪取的“颖”——希望她聪明。15岁那年她嫁给了婉容的弟弟润麒,两人青梅竹马,连溥仪都笑他们是“金童玉女”。可伪满的江山没长久,1945年日本投降,润麒跟着溥仪逃亡,在长春机场失踪,只留下韫颖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


她把陪嫁的首饰全卖了,换了米和煤球。白天去街道做治保主任,晚上给孩子缝补衣服。有次邻居张婶吵架,她戴着红袖章去调解,笑着说:“都是老街坊,各让一步,明天我给你们送碗鸡汤。”后来继承了父亲的房产,她搬到了北京的小胡同里,每天早上在门口摆个小马扎,给邻居读报纸、代写信件。


有人认出她是“末代格格”,凑过来问:“您以前在宫里是不是吃山珍海味?”她笑着摇头:“我现在吃的炸酱面,比宫里的燕窝粥香多了。”晚年的她成了社区里的“热心阿姨”,直到1992年去世,邻居们都哭着来送她——他们记不得她是“格格”,只记得那个总帮人忙的“金老太太”。


四、四格格韫娴:海峡两岸的半世纪等待


韫娴的命运,是时代的裂痕。1943年她嫁给了赵琪璠,一个留德回来的工程师。婚后没几年,1949年赵琪璠去上海探亲,没想到战乱阻断了归程。韫娴抱着刚出生的儿子,一边在故宫做清洁工,一边去工厂当女工,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她把儿子的衣服缝了又缝,总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能穿新衣服了。”


这一等就是33年。1982年秋天,赵琪璠终于从台湾回来,站在韫娴的楼下,看着她白发苍苍的样子,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韫娴拄着拐杖下楼,两人抱在一起,像两棵被风吹散的树,终于又连在了一起。后来他们住在养老院里,赵琪璠每天给她梳头发,说:“当年我走的时候,你才20岁,现在都70了。”韫娴笑着拍他的手:“能等到你,值了。”


五、五格格韫馨:从“皇上”到“大哥”的转变


韫馨小时候最怕溥仪,每次见了他都要磕头,喊“皇上”。1931年她嫁给了万嘉熙,一个满族子弟。伪满时期,两人跟着溥仪去了东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1945年逃亡时,万嘉熙被抓去西伯利亚劳改,韫馨带着孩子回到北京,靠卖旧衣服度日。


新中国成立后,她去饭店当收银员。有次碰到以前的宫女,对方惊讶地说:“您怎么在这?”她笑着说:“我现在是‘金小姐’,靠自己吃饭。”后来万嘉熙从劳改营回来,成了翻译,两人一起带孩子。孩子问她:“爸爸以前是‘王爷’吗?”她摇头:“什么王爷?你爸爸现在是翻译,我是收银员,我们都是普通人。”


她待人特别客气,邻居有困难她总帮忙,比如帮着看孩子,帮着买粮食。晚年她得了心脏病,临终前对子女说:“我这一辈子,最对得起的就是自己——我不再是‘格格’,是个能自己站着的人。”


六、六格格韫娱:把格格的优雅画进丹青


韫娱是七姐妹里最有艺术细胞的,从小喜欢画画。1936年她嫁给了金世宗的后裔王爱兰,两人因画结缘——王爱兰是画家,韫娱总凑过去看他画画,后来索性跟着学。伪满时期,他们在长春办过画展,画的是“格格的院子”“王爷的马”,可没人买,只能挂在客厅里。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去了北京画院,成了专业画家。韫娱擅长画牡丹,说“牡丹富贵,可我更喜欢它的生命力”。他们经常在北海公园办展,有人认出她是“格格”,凑过来看画,她笑着说:“别叫我格格,叫我韫娱就行。”1982年她去世时,王爱兰写了副挽联:“同绘丹青五十秋,不羡皇家半分荣。”


她的女儿继承了她的画笔,现在成了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牡丹。有人问:“你奶奶是格格,你怎么不去当画家?”她笑着说:“奶奶说过,画画不是为了身份,是为了喜欢。”


七、七格格韫欢:从“末代皇姑”到平民教师


韫欢是七姐妹里最“叛逆”的——她拒绝了家里安排的亲事,自己选了长两岁的乔宏志,一个平民教师。1950年她穿着列宁服,和乔宏志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没有凤冠霞帔,只有学生们敲锣打鼓庆祝。乔宏志笑着说:“我娶的不是格格,是个会笑的姑娘。”


婚后他们住在学校宿舍,韫欢当老师,乔宏志教数学。她对学生特别好,总把自己的钢笔送给穷孩子。1960年乔宏志病逝,她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白天上课,晚上去街道做零工。有人劝她“找政府帮忙”,她摇头:“我能自己养孩子。”


退休后她用了“金志坚”这个名字——把“爱新觉罗”改成了普通的汉姓。2004年她去世时,葬礼很简单,墓碑上刻着“金志坚之墓”,旁边种了一棵她最爱的石榴树。学生们来送她,有人哭着说:“金老师,您以前总说‘要做有用的人’,我们记着呢。”


八、结语


当七姐妹的故事落幕,爱新觉罗的后裔早已散落在民间。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球有近14万爱新觉罗后人,大多改姓金、肇、罗,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可他们的血脉里,还藏着皇族的印记——不是身份,是刻在骨子里的坚韧。


爱新觉罗·启星是溥仪的曾侄孙女,她坚持用本姓,拒绝演“格格”类的角色。2013年她破例出演《天机·富春山居图》里的哑女格格,说:“我不想消费‘格格’的名号,但我想让更多人知道,皇族的后人,也能做普通的演员。”她在戏里演一个被绑架的格格,没有华丽的服装,只有满脸的灰尘,可演得特别真实。


溥仪六妹韫娱的孙女长白清子(本名王申),为了寻根考进了北大历史系。她的毕业论文是《北京生活的金王朝后裔研究》,里面采访了很多爱新觉罗后人。她说:“我以前觉得‘爱新觉罗’是个负担,现在才明白,那是我的根。”她去醇亲王府旧址拍照,站在门口,想起奶奶说的“这里以前是我们的家”,突然红了眼睛。


娱乐圈里也有很多爱新觉罗后人:歌手爱新觉罗·启笛拿了青歌赛金奖,和刘欢一起唱《亚洲雄风》;演员李宗翰的奶奶保留着“每日向爷爷请安”的习惯;金巧巧虽然改了朝鲜族,但“公主专业户”的荧幕形象,总让人想起她的正黄旗血脉。


2014年金默玉去世,这位末代肃亲王的女儿,临终前剪了短发,穿了件粗布旗袍。她生前开了家川菜馆,教客人说满语,说:“我不要当格格,要当现代人。”她的墓碑上刻着“金默玉”,没有“爱新觉罗”,没有“肃亲王女儿”,只有一个普通老人的名字。


从1912到2025,百年过去,紫禁城的朱门早已换了新颜,可那些曾经的格格们,用自己的生命,写了一本关于“重生”的书。她们不再是“天潢贵胄”,而是老师、画家、工程师、收银员,是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就像韫欢说的:“格格的身份,从来不是枷锁,也不是资本。我们要做的,是把皇族的血脉,变成活在当下的勇气。”现在,当你走在北京的胡同里,或许会碰到一个卖炸酱面的老太太,她的名字叫金志坚;或者一个画牡丹的画家,她的奶奶是韫娱;或者一个教英语的老师,她的曾祖父是润麒。


这些曾经的格格后人,用自己的生活,把“爱新觉罗”的姓氏,变成了最普通的汉字。而那个曾经的大清王朝,早已变成了历史书里的一页,可它的血脉,还在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身上,继续流淌——不是因为“格格”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都曾是“中国人”。


春风吹过故宫的红墙,旁边的四合院里,金志坚的照片挂在墙上,她的孩子正在给她上香。不远处,启星在拍新电影,媚在唱新歌,清子在写论文。这些声音混在一起,成了北京最动人的乐章——那是关于新生,关于融合,关于每一个普通人,都在认真活着的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历史   皇室   后裔   爱新觉罗   伪满   北京   孩子   画家   后人   女儿   牡丹   血脉   奶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