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顶尖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关键AI技术,为美国做出巨大贡献

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最近AI圈藏着个大新闻:OpenAI的华人研究科学家陈博远,刚用不到4年时间啃下了MIT博士学位。

答辩一结束就接着在GPT图像生成和Sora视频团队搞“世界模型”,这可是能改写通用AI路径的硬骨头。

你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他踩过的每一步,都踩在了AI和机器人技术的关键节点上。

命运的伏笔

陈博远的AI启蒙,说起来像部“奇遇记”,高中参加夏令营时,他连Python和NumPy都没摸过,却遇上了谷歌DeepMind的FeiXia博士。

就是这次见面,FeiXia把“深度学习”这扇门推到了他面前,成了他的“吴恩达”。​

这伏笔一埋就是好几年,本科考进伯克利,他直接扎进机器人大牛PieterAbbeel的门下,主修计算机和数学,还捎带脚学了一年哲学。

读书期间嫌理论不过瘾,干脆创办机器人教育公司,自己搞软硬件开发,给中小学参赛学生做机器人套件,实打实练了把创业本事。​

2021年进MIT读博,陈博远刚开局就栽了个跟头,第一年一篇论文都没发出来,陷入低谷。

关键时候又是FeiXia出手,帮他打磨出首个爆款研究NLMap,之后还一起搞出了SpatialVLM。

算上这次,FeiXia已经两次拉他去DeepMind实习,2023年那回,他搭建的数据合成流水线,直接被Gemini2.0用上了。​

硬核实力打底

能在OpenAI当核心成员,陈博远的履历早被硬实力填得满满当当。

MIT读博期间,他师从RussTedrake和VincentSitzmann两位大佬,主攻世界模型和具身智能,还顺便拿了哲学辅修,这种文理双修的配置,在AI圈实属少见。​

他的科研成果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在DeepMind搞的多模态模型训练技术,被谷歌当成宝贝用在Gemini上,发表的《DiffusionForcing》《HistoryGuidance》等论文,学术界和工业界都认。

现在在OpenAI,他更是身兼两职:既是GPT图像生成的核心5人团队成员,又在Sora视频团队攻坚,等于同时攥着AI视觉领域的两大王牌。​

这种“学术+工业”双在线的能力,早在本科就显了苗头。伯克利的EECS荣誉班、应用数学双学位,再加上创业时练的工程能力,让他既能在实验室写论文,又能在工业界搞落地,这也是OpenAI看重他的关键。​

剑指通用机器人

比起“天才”标签,陈博远更像个“长期主义者”,他在博客里说得直白:“具身智能是下一个一百年最激动的技术,我们有生之年能见到通用机器人。”

但他反感急功近利:科研不能靠网红视频撑场面,投资人别被硬件融资忽悠,创业者得先把细分领域做扎实。​

这话不是空喊口号,他自己早就表态,“愿意用一生搞出真正的通用机器人”,而他选的平台也藏着深意。

OpenAI最近正猛砸机器人技术,组建算法团队、挖人形机器人专家,摆明了要在AGI竞赛里啃下机器人这块硬骨头。

陈博远的“世界模型”研究,刚好能给具身智能铺路,让AI更好理解物理世界。

答辩时,他特意感谢了导师和亲友,还承诺会继续给社区分享知识,这种既懂技术、又有格局的科研人,在AI圈尤其难得。​

结语​

从连Python都不会的高中生,到OpenAI的核心研究员,陈博远用不到十年走完了别人可能十五年的路。

但他最打动人的不是4年MIT博士的速度,也不是手握GPT和Sora的光环,而是“用一生做一件事”的笃定,在AGI和通用机器人的长跑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跑出结果的人。

而越来越多这样的华人科研者,正在悄悄改写世界科技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科技   美国   华裔   科学家   贡献   关键   技术   机器人   模型   世界   团队   硬骨头   工业界   伏笔   科研   核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