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西营门外大街,沿街两侧商家的灯光早已亮起。从霞影渐融到月色初暝,十二个时辰里,每个烟火气的瞬间都在诉说着这条街道的温度与故事。
百年老店变身“便民食堂”
“老板,一碗锅巴菜,一根馃子!”市民黄先生捧着刚出锅的早餐说,“一大早能吃上这口,真暖和啊!”清晨的桂顺斋餐厅,蒸腾的热气扑面而来。这家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老字号,如今以亲民的早餐服务,成为附近居民和周边“上班族”的“便民食堂”。
锅巴菜、馃子、豆浆,延续记忆中的味道,满足周边居民需求。从专注糕点制作到开拓早餐服务,这家百年老店主动融入社区生活圈,将品牌优势转化为社区服务优势,让老字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百年老店到便民食堂,变的是服务形式,不变的是老字号的责任与初心。如今,“桂顺斋”已成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节点,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既传统又现代的优质服务,使老字号的烟火气长存。
本地人吃的“安心餐”
时近正午,阳光正好,街道被镀上一层暖意。在红旗路梁大厨自选餐厅的透明玻璃后,一锅锅刚出炉的菜品色泽鲜亮、热气腾腾,荤素搭配,琳琅满目。“我就在附近上班,中午常来这儿吃,环境干净亮堂,吃起来也放心。”正在取餐的李女士是这里的常客。

整洁的就餐区,既有匆匆用餐的上班族,也有带着孙辈的老人,这种全龄友好的餐饮模式,既解决了上班族的就餐难题,也为社区老人和孩子提供了安全、便捷的用餐选择。同时,“梁大厨”通过明厨亮灶的透明化举措,让居民吃得更安心。从食品安全到适老关怀,从快捷用餐到家庭用餐,这里用一口热饭的温度,展现出最浓郁的生活滋味。
今年黄河道新开的“川鲁狮王府”则以地道的鲁菜为主打,川、津风味为辅,深受周边居民喜爱,成为家庭聚会和朋友小酌的热门去处。“红烧狮子头、锅烧鳗鱼不仅是传统菜肴,更是我们的主打菜。”店长王士明说,“也有不少居民‘打包’带回家。” 每到用餐点,餐厅内便坐满了前来用餐的居民,店内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这里已然成为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烟火暖巢”。
引入新业态 点亮“夜经济”
夜色渐浓,华灯初上。归家的人行色匆匆,而寻觅晚餐的人则放慢了脚步。在黄河道旁,由一对年轻夫妻经营的名叫“吃饼人西餐”的餐厅,以现点现做的服务和精心设计的格调,成为居民晚餐解决方案的“时光餐隅”。

“下班懒得做饭的时候,这里就是我们的‘食堂’。”正与朋友小聚的王女士笑着说,“能吃上现做的热乎饭菜,还能和朋友聊聊天,感觉一整天的疲惫都被治愈了。”店长陆女士说:“我们店的美式烤肋排、榴莲忘返披萨、甜品心太软都是主打,不仅年轻人常来,也吸引不少老年群体到店消费。”
在这间不大的店面里,常见老友相聚畅谈,夫妻对坐用餐,刀叉轻响间,流淌着平凡生活里最真实的温暖。这不仅是一家解决晚餐的餐厅,更是让每一个忙碌的人有一个可以停靠、充电的港湾。
月色的另一处,数创里产业园内依然灯火通明。在这片由旧厂房蜕变而来的新空间里,为社区居民提供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样一处安静又充满情调的角落。”潘先生赞叹道,“老板来自新疆,能品尝到正宗的新疆风味,还能感受独特的文化氛围。”位于数创里的沙煮咖啡店,以其独特的新疆文化魅力与温馨的环境,为这里的夜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民族风情。同时,麦当劳、便利店等都汇聚于此,共同形成一张便捷的生活网络,为这里的居民点亮一盏灯。
数创里产业园延续了工业记忆,又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出集休闲生活、商业服务于一体的全新生态。一层的餐饮区飘散着咖啡与美食的香气,满足着人们的味蕾需求,而上层的办公空间则汇聚着创新创业的梦想。在这里,通过盘活存量资源、培育新兴业态,既为创业者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也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休闲空间。如今的数创里,已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区,更是城市活力与社区温度的重要标志,见证了长虹街道从传统居民生活区向现代化生活圈的转变。

最是人间烟火气,街衢巷陌的故事抚人心。从清晨到黄昏,从四季更迭到一日三餐,这就是长虹街的日常。这里的故事,就藏在惬意的早餐里、安心的午餐中和温馨的晚餐间,还有那些不眠的灯火下。它们看似平常,氤氲的烟火气,却是这片城区最真实的写照……
【南开融媒出品】
更新时间:2025-11-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