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家长说“这孩子抗压能力太差”,可谁真的跟孩子说过“压力该怎么扛”?
我们以为的抗压,是让孩子“不许哭、接着干”,可孩子眼里的压力,是“作业写不完、考试要复习、兴趣班还得去”的一团乱麻。他不是不想扛,是压根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一、孩子怕的不是难,是“乱”
前几天帮邻居家孩子辅导作业,刚翻开练习册,他就把笔一扔:“反正也写不完,不如不写!”
我一看才知道,语文要背课文、数学要改错题、英语还要录口语,三样事堆在桌上,十岁的孩子直接急红了眼。
其实他不是不会做,是被“一堆事”的架势吓懵了。就像我们成年人看着满屏待办事项发呆一样,孩子面对“一堆任务”,只会比我们更慌。
很多时候,压垮孩子的不是“难”,是“乱”;不是“做不到”,是“不知道先做啥”。
二、别让孩子“硬扛”,要教他“巧扛”
以前我也觉得,抗压就是让孩子“忍着”,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抗压,是教他把“大压力”拆成“小步骤”。
那天我没催他“赶紧写”,只是指着作业说:“咱们先背10分钟课文,背完吃块饼干,再改数学题,怎么样?”
他愣了愣,拿起课本开始读。没过多久,居然把三样任务都做完了。
原来孩子需要的不是“你逼他加油”,而是“你帮他把大山拆成小台阶”。台阶看得见、走得到,他才敢往前迈。
三、三个小办法,让孩子学会自己扛压力
1. 把“大目标”切成“小任务”
别跟孩子说“今天把作业全写完”,要跟他说:
- 先写20分钟数学计算题
- 休息5分钟吃点水果
- 再背15分钟英语单词
任务一拆小,孩子就不会被“整体的难”吓住。就像爬楼梯,一步一步走,再高的楼也不怕。
2. 别替他拿主意,问“你想怎么干”
孩子急得想哭时,别立刻说“我来帮你”,也别指挥“先写这个”。
试着问他:“你想先歇会儿,还是先从最简单的开始?”
让他自己选,他才会慢慢学会“自己想办法”。真正的抗压,不是等别人帮忙,而是知道“我能自己决定怎么做”。
3. 允许哭,但别允许“躺平”
孩子委屈了可以哭,怕了可以掉眼泪,但哭完之后,还是要把该做的事做完。
上次那孩子哭的时候,我递了张纸巾:“哭一会儿没关系,等你想写了,咱们再继续。”
要让孩子知道:情绪可以有,但不能用情绪当借口逃避。“怂”几分钟没事,别“躺”一下午就行。
四、家长别替孩子扛,要陪孩子“拆”
说到底,孩子怕的从来不是压力,是“不知道从哪开始”,是“看不到结束的希望”,是“没人告诉他可以慢慢来”。
我们做家长的,不用替孩子挡一辈子风雨,更不用逼他“必须坚强”。
陪他把一次压力拆成小步骤,教他在慌的时候自己拿主意,允许他有情绪但不放弃行动——这样陪一次,他就多一分面对压力的底气。
毕竟,真正的抗压力,不是“什么都不怕”,是“怕了也能一步一步往前走”。
如果身边有家长总说“孩子抗压差”,不妨把这篇转给他:别骂孩子脆弱,先教他怎么把压力“拆着扛”。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