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9 日,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首版江苏省榜单,南京、苏州、扬州三地 74 家餐厅荣耀上榜,其中 5 家摘得米其林一星,36 家入选必比登推介,33 家进入指南推荐名单。这不仅是江苏美食首次跻身国际权威榜单,更标志着长三角餐饮格局迎来历史性突破。
五颗新星闪耀,解码江苏美食基因
此次评选中,南京、苏州、扬州各展所长,呈现出多元的美食风貌:
- 南京以 2 家一星餐厅领跑全省:帝粤轩凭借粤式烧腊的极致火候征服评委,而江南灶・云府则以淮扬菜的刀工绝技 —— 文思豆腐(细如发丝的豆腐羹)惊艳全场。值得一提的是,江南灶主厨侯新庆同时担任南京香格里拉中餐行政总厨,其团队研发的 "蟹粉狮子头" 将传统食材与现代工艺完美融合,成为榜单中的 "味觉地标"。
- 苏州的 ** 鼎膳・匠宴(相城)** 和平江颂则代表苏帮菜的创新方向。前者将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融入分子料理,后者以园林美学重构用餐场景,让 "松鼠桂鱼" 等经典菜品焕发新生。
- 扬州的香宫作为唯一上榜的一星餐厅,以 "三头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蟹粉狮子头)展现淮扬菜的大气磅礴。其主厨透露,为还原乾隆下江南时的风味,团队耗时三年复刻古法吊汤技艺。
从星级殿堂到市井烟火,必比登榜单藏着江苏人的早餐密码
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高端餐饮,此次必比登推介榜单堪称 "平民美食教科书":
- 南京的芳婆糕团店、汪家馄饨等老字号入选,其中芳婆乌饭以黑糯米包裹油条碎,搭配红豆汤的吃法,被评委称为 "碳水爱好者的终极浪漫"。
- 苏州的裕兴记面馆凭借 "三虾面"(虾仁、虾籽、虾脑)成为焦点,虽限时供应且价格不菲(398 元 / 碗),但每日清晨仍有食客排队两小时尝鲜。
- 扬州的范水长鱼面以现杀黄鳝入汤,搭配手工面条,被赞为 "苏北版的过桥米线"。更令人惊喜的是,这家开在老城区巷子里的夫妻店,人均消费不到 30 元。
米其林效应:从舌尖到产业链的蝴蝶振翅
米其林的到来不仅是荣誉加冕,更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
- 餐饮消费升级:数据显示,获星餐厅的客流量普遍增长 30%-50%,南京江南灶・云府在榜单公布后一周内,包厢预订量激增 200%。
- 文旅深度融合:扬州商务局透露,4 月以来当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 45%,不少游客专程为 "皮包水" 早茶(包子 + 茶)和 "水包皮" 足疗(泡澡)设计 "美食 + 休闲" 路线。
- 供应链革新:苏州多家餐厅开始与本地农场合作,如平江颂独家定制的 "碧螺春虾仁",采用东山茶园清晨采摘的嫩叶,带动周边茶农增收 30%。
专家观点:国际标准与本土风味的平衡之道
"米其林的评审标准看似严苛,但本质上与中国饮食文化中的 ' 不时不食 ' 理念高度契合。"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于学荣表示,此次上榜餐厅普遍注重食材溯源,如江南灶・云府坚持使用洪泽湖野生甲鱼,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正是获得国际认可的关键。
对于普通食客而言,这份榜单既是美食地图,更是文化读本。从金陵帝王州的雄浑到姑苏园林的精致,再到扬州运河的婉约,74 家餐厅串起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江苏,更是千年文脉的当代演绎。这个春天,不妨跟着米其林的脚步,用味蕾丈量江南的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