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物知识局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亲家这个称呼在当代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两个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过在革命抗战期间却鲜少会听见,常用的还是“同志”这个称谓。
不过在抗战时期也有不少我们熟知的伟人们之间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其中就有毛泽东和他的“亲家”张文秋。
张文秋生了三个女儿,其中有两个都嫁给了毛泽东的儿子,大女婿更是抗美援朝的烈士毛岸英,那么你对张文秋了解多少呢?
能够和毛泽东结为“亲家”她的革命情谊也是非常深厚的,在两人的子女还没有在一起之前,毛泽东和张文秋就已经是好朋友了。
两人相识的时间比较早,在1927年三月两人同时期参加了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在正式讲习还未开始前的筹备工作期间,两人就相识了。
不过此次相熟也是经过了一个人牵线搭桥,这个人就是刘谦初,也是张文秋的丈夫,只是那时两人还并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
但两人共同的信仰让他们之间也有许多话题,刘谦初深知张文秋的革命志向,因此将她介绍给了同样在革命前行之路上很有见解的毛泽东。
刘谦初与毛泽东是在1926年认识的,那时候刘谦初正好是在北伐途中加入了共产党,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与毛泽东相识。
身为革命志士毛泽东的理念与见地是非常深远的,因此不少想要加入革命征途的青年对他都非常崇拜,其中就包括了刘谦初。
因此后来两人也时常往来,在刘谦初和张文秋在一起以后他就借着农民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这个机会将毛泽东介绍给了张文秋认识。
虽说两人是初次相识,但是毛泽东的言行举止都让张文秋感受到了别样的力量,因此后来她也时常前往毛泽东家中做客,只为和他探讨时局的未来和国家的走向。
张文秋的出生非常好,在科举制度还未被废除时,家中就曾是举人家庭,因此张文秋对教育也是非常看重的,对毛泽东这样的才华能人也更加钦佩。
在张文秋15岁的时候就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并且还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可以说无论是从学识还是革命志向来看,张文秋都是非常积极且优秀的。
在与毛泽东相识以后,张文秋对待革命的思想就更加热烈,在毛泽东家中做客期间,她也认识了杨开慧和年仅5岁的毛岸英与4岁的毛岸青。
虽说毛泽东的日常革命任务比较繁重,但是两兄弟在母亲杨开慧的教养下也是非常有礼貌的,不仅如此,小孩子与生俱来的活泼和可爱也让张文秋非常喜欢。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张文秋对这两兄弟也不例外,虽说那时还并不知道未来自己会成为他们的岳母,但是两兄弟的天真烂漫,也让她心中十分喜爱。
张文秋因为和刘谦初在革命志向上有着高度统一的思想,因此在1927年4月两人就于武汉举行了结婚仪式。
虽说简单但却也能在平淡中感受到对彼此的真情实意,只可惜政治局面的突变,让两人新婚燕尔本该如胶似漆的夫妻只能被迫分隔两地。
刘谦初跟随军中奔赴前线,丈夫不在身边的张文秋也经历了几天的“黑暗时刻”,那时候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为了躲避搜查,张文秋就只能藏起来。
为了不被发现,她也只能卡在暗道的夹壁中不敢动弹,要知道寻常人哪怕只是站立几分钟就会忍不住左右晃腿,而张文秋却在夹壁中藏了3天2夜。
这样的毅力绝非寻常人能够做到,而她这样做也仅仅只是脱离危险的第一步,想要彻底摆脱困境就只能逃出京山县城。
此时张文秋急中生智,选择冒充“死人”,因为只有这样她的“尸体”才能被人连同棺材一起运出城外。
经历了这次风险张文秋的内心也非常忐忑,她也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可即便如此张文秋都没有放弃过革命之路。
终于在夫妻分别的两年后终于有了彼此的下落,经过中央的批准以后,张文秋前往了济南,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刘谦初。
不过好景不长,夫妻二人又再次因为革命任务而分离,让人没想到的是,等到夫妻二人再次相遇时没有团聚的喜悦,只有为彼此的担忧。
因为革命任务的失败,张文秋和刘谦初先后被抓捕并且关押起来,虽说失去了自由,但是两人却并没有妥协。
气急败坏的敌人就对夫妻二人施以酷刑,妄图用这样的压迫去驱使他们就范,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张文秋和刘谦初夫妇宁死不屈,用必死的决心去证明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两人在牢狱中的生活虽然困苦但好在夫妻二人还在一起,不过后来因为张文秋怀孕加上山东省委方面的营救,最终张文秋获得了出狱的机会。
在夫妻二人分别之时,刘谦初还给腹中孩子取好了名字,大名就叫“思齐”,寓意为想念齐鲁,涵盖着思乡之意,这也是两人大女儿“刘思齐”这个名字的由来。
夫妻二人最后一次相见就是在监牢中,尽管万般不舍,也只得分离,刘谦初留在了狱中,张文秋则是出狱去寻找组织,令二人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分离最后却是“天人永隔”。
1930年,刘思齐顺利出生,就在她出生以后不久,刘谦初就被山东军阀韩复榘残忍杀害,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刘谦初到死都没能看到女儿。
不过好在刘思齐也遇到了一位“好爸爸”,陈振亚与张文秋结为夫妻,甘愿和她一起抚养刘思齐,给与了她绝对的父爱与关怀。
在刘思齐七岁时就前往了延安,也是在这儿再次遇到了父母的“老朋友”毛泽东,当毛泽东知道她就是好友张文秋夫妇的女儿时,当即就决定要把她认作干女儿。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刘思齐与毛泽东之间的情谊也越来越深厚,在经历了许多事情后,刘思齐再次返回了延安去拜访“干爸”毛泽东。
也就是在此时她遇到了自己未来钟爱一生的男人毛岸英,那时候他才24岁,两人从小的经历非常相似,刘思齐是失去了父亲,毛岸英则是失去了母亲,且两人都有留洋和经历牢狱的故事。
相同的人生阅历让两个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慢慢靠近,生活中也有了许多共同语言,虽说两人并未点破此事,但是对彼此的情谊却都被毛泽东看在眼里。
他也非常喜欢刘思齐,因此一直有意撮合两人,两人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分离,好在最终还是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在开国大典以后的10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为毛岸英、刘思齐举行了婚礼,成就了这段佳话良缘。
张文秋也成为了毛岸英的岳母,从小对他的喜欢长大后也得以延续,奈何这对夫妻之间的感情生活却并不圆满,战争之路总是充满了悲情与血腥。
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离世,年仅20岁的刘思齐永远的失去了心爱之人,对她来说毛岸英不仅仅是挚爱更是至交好友。
因为担心刘思齐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毛泽东还特意将毛岸英的死讯隐瞒了近三年的时间,可后来还是被刘思齐发现了,痛苦和绝望都难以诠释她对失去挚爱的感受。
张文秋尽管内心也十分伤痛,可也只能忍住情绪去安慰女儿,后来毛泽东也一直用“大女儿”去称呼刘思齐,或许对他来说,刘思齐早已成为了自己的孩子。
这张照片是张文秋和女儿们在一起的合影,在这张照片中还有一位也成为了毛泽东的“儿媳”,张文秋和毛泽东也成为了“双重亲家”。
毛泽东的二儿媳名叫邵华,也是张文秋的二女儿,她与毛泽东相识也是因为姐姐刘思齐和姐夫毛岸英,从小就跟在两人身后,因此也有了前去探望毛泽东的机会。
那么邵华与毛岸青的情感又是何时生根发芽的呢?
实际上这也要从毛岸英离世以后说起,从小的兄弟情谊让毛岸青无法接受哥哥的离世,因此身体健康也是急剧下滑,虽说辗转过多个医院,最终却还是定在了大连医院疗养。
也正是在此期间,邵华给他寄去了写满关切话语的信件,这些信件不仅让毛岸青感受到了温情还带着他慢慢走出了失去哥哥的悲痛。
后来邵华与毛岸青也将情谊点破,两人的爱情花火被彻底点燃,为了毛岸青的婚事,毛泽东又再次去询问了张文秋的意见。
得到肯定后,邵华与毛岸青于1960年6月在大连举行了婚礼,孩子们之间的圆满也代表了父辈们之间的情感延续。
张文秋与毛泽东的革命情谊能够延续到孩子身上,这无疑也是一种无声的传承,虽说毛岸英没能和刘思齐走到最后,但是他却永远活在了刘思齐的心中,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他们和父辈们一样,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祖国的完整,用鲜血去筑起生命的长城,让我们能够在几十年后去畅享这太平盛世,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歌颂。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