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压箱底的稀土技术,被巴基斯坦偷送给美国?面对外媒的说辞,中方一语道破真相。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一个看似荒谬却流传甚广的问题被当场点名回应——“巴基斯坦是否将中国稀土技术偷送给了美国?”。这一说法在社交媒体上却引发了一轮“背叛论”的集体狂欢。尤其是在中国刚刚宣布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敏感节点上,相关指控被包装得像模像样,真假难辨。
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会有这样一则消息被炒作,以及它背后牵动的是谁的利益、谁的焦虑、谁的算盘。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这不是一次常规的政策更新,而是一次明确针对高端芯片制造关键环节的系统性反制。
它规定,凡用于制造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所需的稀土材料、设备或技术,全部纳入“逐案审批”范围,并首次引入“域外效力”机制。
消息一出,外媒迅速将焦点聚焦在“反制”与“博弈”上。
但在这些报道之外,一条奇怪的舆论路径悄然铺开——一部分社交账号开始传播所谓“巴基斯坦向美国赠送稀土样品”,并指称中国出台新规是对“铁杆兄弟”的制裁。
这类说法的流量很高,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10月13日回应时直接点破这类谣言的本质:要么不了解情况,要么有意挑拨离间。巴方已向中方说明,所谓的“稀土样品”实际上是巴基斯坦本地出产的宝石原矿样本,不涉及稀土,更谈不上技术转让。
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本国并不具备稀土提炼能力。
这在技术圈早已是公开常识,哪怕他们真有稀土矿,也无法完成从矿石到高纯度氧化物的工业转化。
从地质勘探到分离提纯,稀土产业链的门槛极高,绝非简单搬运能解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稀土不是稀罕,而是难炼。
地球上的稀土储量其实并不少,包括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四国合计稀土储量约 3540 万 - 3650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 39.3%-40.6%,与中国 4400 万吨(占比 48.9%)的储量规模已较为接近。
但问题在于:稀土矿石中含杂极多,要分离出高纯度物质,需要极其复杂的化学工艺、环保处理和高成本设备。
巴基斯坦虽有部分稀土伴生矿,但截至目前,尚未建成任何具有商业规模的稀土精炼设施。
外界关注的另一个焦点,9 月 8 日,巴基斯坦和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署了一项总值 5 亿美元的稀土合作协议。很多自媒体将其解读为“巴基斯坦将中国设备用于美国项目”,但实际内容并不支持这样的说法。
根据已公开的合作材料,巴美间的矿产合作项目主要是围绕地质勘探、矿物开采、选矿处理到精矿生产的完整流程。
美方企业想在巴基斯坦寻求更多新能源矿种的供应,以应对其国内“去中国化”的战略需要,根据中方发言人回应,中方设备或技术没有出现在合作条款中,巴方也明确承诺不会使用任何可能涉及中方核心技术的生产线。
林剑在发布会上强调,中方与巴方就此事有过沟通,巴基斯坦政府重申:与美方的合作不会损害中巴之间的战略互信。
一句话道出真相,也是对“稀土送美”谣言的彻底否定。
并且还一并澄清了巴方领导人向美方领导人展示和赠送的矿石,是工作人员购买的巴宝石的原矿样品。
这意味着,哪怕有矿,也只能是“原石”,无法形成对美方有价值的技术输出,更谈不上“偷送”中国技术。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点就是,中国商务部 2025 年 10 月 9 日发布的第 62 号公告,将稀土冶炼分离技术、设备及工艺参数纳入严格管制,明确禁止未经许可向境外提供支持。若巴基斯坦已具备精炼产能,无需依赖中国技术,此类针对性管制便无必要。
反过来看,美国也面临类似问题。比如备受关注的加州“山口矿”,虽然是美国境内唯一正在运作的稀土矿山,但其产出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
美国没有有效的中重稀土分离能力,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在这一领域,美国落后中国至少15年。
2023年年中,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一份供应链安全报告提到,美国高端武器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永磁体、导引系统、航空电子设备等,几乎都离不开中重稀土材料。
报告中写得很清楚:美国当前没有能力在本土完成中重稀土的分离和纯化,尤其是用于军工和航空航天的高纯度稀土氧化物。
即使美国想通过盟友多元化稀土来源,也绕不开中国在精炼工艺上的垄断。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10月9日发布的新规,才是真正让美方感到紧张的部分。
它不仅控制了稀土出口,还通过“域外效力”,将包含中国稀土的产品在全球流通中纳入中方法律监管。
这是对美方“长臂管辖”的对称回应,也意味着中国首次在规则层面反客为主。
从传播路径来看,这一轮“巴基斯坦偷送稀土”传言的源头,多数集中在印度背景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这不是第一次。
外网基本都是印度媒体和自媒体在炒作
2019年,中巴经济走廊传出“债务陷阱”说法;2023年,又炒作“中国在巴投资项目搁浅”。每一次都试图制造中巴之间的裂痕,意图削弱中国在南亚的布局。
但每一次,中巴的回应都是公开、直接、有效的。
这一次也一样,谣言传到外交部记者会上,林剑当场驳斥,巴基斯坦政府也第一时间澄清。
社交平台上,大批巴基斯坦网友留言表态:“我们与中国站在一起”,甚至有人说:“只要太阳和月亮还在,巴中友谊就不会变。”
在稀土这道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关卡上,巴基斯坦没有实力越线,美国没有能力绕开,中国没有退让。
这场风波最值得关注的,不是那几块“宝石原矿”,也不是哪家媒体的“爆料”,而是在战略不确定性上升、全球博弈加剧的背景下,中巴双方如何捍卫彼此的信任边界。
稀土技术可以管控,供应链可以重构,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才是任何政策都无法轻易替代的底牌。
如果说稀土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一张王牌”,那么信任就是这张牌背后的价值支撑,而这,才是那些制造舆论战的人最难破解的部分。
更新时间:2025-10-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