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半球持续高温已造成多地健康风险,科学防护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最近这波热浪太凶猛了,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医院中暑患者明显增加。
特别是老人、慢性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真的不能硬扛。
高温天最危险的就是轻视防护。
有人觉得吹风扇就行,但超过40度时风扇反而会加速脱水;有人把小孩留车里“就几分钟”,殊不知车内温度十分钟就能飙升到致命程度。
世卫组织的防护建议很实用:避免正午外出,用湿布遮婴儿车,空调配合电扇省电又降温。
很多人没意识到,拉窗帘关电器这些小动作,既能减少室内热源又能帮电网减压。
特别要注意高温引发的连锁反应。
心血管患者血液会变粘稠,服药人群要注意药物存储温度,独居老人可能因脱水引发肾衰。
如果看到有人中暑昏迷,记住“移阴凉、脱衣散热、冷水冲淋”三步急救法,同时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情绪管理也很关键,持续高温容易引发焦虑,保持社交联系、室内消遣活动能缓解心理压力。
这些防护措施不分年龄都该重视。
年轻人别仗着身体好就在烈日下运动,带电解质水比喝冰饮料管用;企业该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备足防暑药品比罚款管用。
上周就有工人因热射病送ICU的新闻,实在让人揪心。
社区工作者多敲敲独居老人的门,家里常备清凉油这类基础药品,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说到底,高温防护是套组合拳。
个人做好物理降温补水,社会层面完善高温预警和急救响应,邻里间多留个心眼互相照应。
今年这天气极端得反常,但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完全能平安度夏。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