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乡愁】故乡记忆

故乡记忆

作者:许梅坤

我的故乡许家岭,位于江汉平原北端、大洪山南麓京山市孙桥镇五泉庙村。它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却珍藏着我最珍贵的童年宝藏。如今回首,那些模糊却又清晰的画面,像电影般一帧帧在脑海中回放,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度。而在这一帧帧模糊又清晰的画面里,故乡的影子总是最为清晰,那是我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忘却的乡情……


一、春到许家岭

通常,故乡许家岭的春天,是从一声粗壮的牛哞开始的。那时一小股春风,从南边悄悄摸上许家岭,摸进塆子东南边那口大堰。然后,春风又踏着碎步,在此逍遥,拿出它的小顽皮,将一池鸭子以及鱼虾撩拨得魂不守舍,堰埂上的垂柳也忍不住吐露衷肠。不一会儿,春风又信马由缰吹进塆子,一路点染三两枝红晕的杏花,四五笔粉红色的桃花。它一时兴起,不妨浓墨重彩挥洒一片粉白色的李花。笔锋转折与停顿处,有蜜蜂的嗡嗡,将春风推向高潮;有麻雀的甜言蜜语,在枝叶间穿梭追逐。那时,树下躬身劳作的父母,常常选择一言不发。偶尔直起身捶捶背,擦擦汗。一阵纷纷扬扬的花瓣雨,缀满鬓发。仿佛一株怒放的果树。


二、初春的沉思

我喜欢在春风轻拂的傍晚时分,搬个小凳子坐在大门口沉思默想。这是自小养成的习惯,至今也无法改变。 

 看远山如黛,如何堵住一场春雨的到来;看思春的树木,如何一点一点艰难吐出,内心久积的情感;看小河里的水静静地流淌,带走无边的哀愁;看苍鸦归巢,麻雀呼朋引伴;看牧童用欢快的牧歌送走晚霞;看乡亲们还在时光里,像蚂蚁一样奔忙。直到残阳终于摆脱晚霞的纠缠,沉入时光的荒草之中。暮色涌起,故乡开始一点一点缩小,世界也开始一点一点缩小,最后只剩下我,只剩下我的一颗心,在这春天的黄昏里,无助的跳动。


三、田间的野草

清晨,我拉开窗帘,看到住宅小区的绿化工正在用喷灌设备给树木花草浇水。让我不禁想起故乡的父老乡亲,想起乡下田野里那些,自生自灭的无名野草。除掉野草是农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们用锄头挖,用野火烧,试图彻底消灭那些野心勃勃的野草。但是他们劳作的效率,远远赶不上野草疯长的速度。于是便有人发明了除草剂,可是喷洒除草剂之后,一大片野草刚刚倒下去,另一大片野草,又蓬蓬勃勃蔓延开来。这些野草犹如无人要的野孩子,为了生存拿出了吃奶的力气,浩浩荡荡地攻占了故乡的荒山野岭,以及田地的边边角角以及禾苗周围的空间,让自己的春天,在严冬之后,率先绿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的一生,是与野草战斗的一生。

四、夏夜的雷雨

是谁,用巨锤反复敲打着黑夜那张硕大无朋的黑铁皮?是谁,一再将农人的梦想撕开一道道明晃晃的伤口?离开故乡多年以后,那惊天动地的雷声暴雨,仍然在我的灵魂深处纵横肆虐。它把屋顶掀翻,把大树连根拔起,把庄稼踏翻在地,把堰埂摧毁,把河堤扯断,把一个个乡下孩子的梦境,践踏得一片狼藉。然而,无论多么暴烈的暴风雷雨,被动的村庄也只能默默忍受,细细消化。因为它别无选择,无处可逃。


五、夏日的冰雹

六月的骄阳炙烤大地,天空却突然变了脸色。铝灰色的云层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搅动着,翻滚着压向地面,容气里弥漫着潮湿的闷热。起初只是几滴稀疏的雨点,带着闷雷的余韵砸向滚烫的地面,腾起细小的白烟。风雨交加之际,忽然下起了冰雹。我敢肯定,老天一定是铁石心肠。每当那种坚硬的冰雹像枪弹一样,射向大地,砸毁一切。大地上的万物无处可逃,只能默默承受着冰雹密集的敲打。那些不堪一击的庄稼还来不及喊痛,便香消玉陨。泪水朦胧中,我能看见的,是乡亲们奔向田野,比冰雹还快的脚步,像乌云一样黑暗的背影。

六、旱地的玉米

冰雹过后,久旱不雨,旱魔蹂躏的玉米已经奄奄一息。烈日像个穷凶极恶的土财主,仍然咄咄逼人,疯狂压榨着可怜的玉米。曾经鲜嫩翠绿的玉米,曾经给土地以无限希望和慰藉的玉米,曾经把村民们养大的玉米,眼下正在被旱魔蹂躏,一天天脱水,枯萎,发白,干枯。玉米们内心的焦灼与绝望,也许只有脚下滚烫龟裂的土地知道,只有眼睁睁看着它们死去的,乡亲们知道。

七、故乡的密桃

犹记得儿时的夏至时节,故乡的水密桃熟了。桃子的颜色从淡粉到深红渐变,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彩画;桃子的外皮细腻光滑,仿佛涂上了一层淡淡的粉红胭脂;桃子的形状圆润饱满,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桃子的果肉柔软多汁,孩子们每咬一口都仿佛在品尝夏天的味道。桃子逃进了崔诗人的诗句,逃进了红尘俗世的情色之欲。还能往哪里逃?一帘烟雨,迷离了旧事。桃花早已被春天拐走,撇下桃子,守着初夏独自愁。乡下孩子最爱夏天的田野。我们提着镰刀割草喂牛,光着屁股到堰塘里打鼓泅。与玉米苗赶着趟儿疯长,将童年的梦,播撒在每一个田边地角。难以忘却的还有夏日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们躺在院子里的凉床上,听着奶奶摇着蒲扇,讲述古老而神秘的故事,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蛙鸣,伴着轻柔的晚风,甜甜地进入梦乡。

八、气候的分水岭

立秋,是气候的分水岭。物极必反,热过了头就需要降温,就像人头脑发热,需要浇盆冷水清醒清醒,就像烧红的钢铁需要淬火。这时,秋天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天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此时,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从繁茂成长逐渐转向成熟。秋风带着一丝凉意接踵而至。就像人中年过了就是老年,秋霜染白发,曾经的绿肥红瘦,被秋风吹落红尘。立秋,更是一道生命的分水岭。岭之左是青春飞扬,热情似火;而岭之右是瓜熟蒂落,是人生的步履,多了几分沉重。


九、稻谷的一生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暴风雨,谁也说不清。稻谷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次暴风雨,更无法说清。稻谷即使到了成熟的季节,还得经受几场秋风秋雨的考验。稻子长在田里的身姿很好看,细细长长、娉婷袅娜,看起来既柔顺又光滑,呈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风度。当秋风吹拂着农人的双颊,稻田里饱满的稻穗,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象征着成熟与谦虚,营造出丰收的氛围。秋天的阳光照耀大地,父母和生产队的社员在稻田里,抢收稻谷。稻子被割倒后,就仿佛卷了行李随时要走的流浪汉。它们静静地躺在有风的田野,无奈地看着那片曾经供给它们营养的土地。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禾场上堆满了一粒粒金黄色的稻谷。当农人将稻谷碾成白米的刹那,无数新的生命便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粒米是稻谷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稻谷脱胎换骨变成一种称作米的物质,便滋养着人类和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我知道稻谷的一生,与农民有着惊人的相似,弯如金钩的稻穗,委身于泥土,风调雨顺的机会,不多。顺风顺水度过一生,纯属奢望。我也知道在冰封雪冻的严冬,故乡的土地也不忍休眠,它总是想方设法拿出食物和蔬菜,让那些穷苦的农人,免受困厄。如今,我仍然记得儿时的秋天,我和塆子里的小伙伴攀上高枝,采摘果实填饱肚皮。蛐蛐儿的歌声滚落满地。


十、故乡的田埂

故乡的田埂好记性,它记得哪个脚印是我负重踩下的,记得哪声喘息,是从父亲的喉咙里蹦出的,记得村子里的那些帅小伙和靓妹子的绵绵情话,在它的耳边轻波荡漾。故乡的田埂知道哪天立春,哪天秋分;稻穗哪天怀的孕,稻谷何时收割;还知道我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亲何时入了土。故乡的田埂,曲折悠长,仿佛游子千回百转的愁肠,一头连着故乡,一头拴在自己心上……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眼,我已年过古稀。如今,当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站在那片即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往昔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曾经一起玩耍的伙伴,那些熟悉的村庄与田野,都变得那么亲切又遥远。我感慨时光的无情,也感恩曾经拥有的一切。

(2025年6月26日于武汉市江岸区二七横路东立国际)


作者简介

许梅坤京山市孙桥镇五泉庙村人,中共党员,荆门市作家协会会员,京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读书,勤于写作,用笔记录真善美,用文字装点生活,偶有小文发表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文学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美文   京山   乡愁   故乡   记忆   稻谷   野草   冰雹   玉米   桃子   农人   田埂   稻穗   春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