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评论 | 蝠桃瓶之争,本意都是对文物保护的珍视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孙乾丰

一块会发光的冰箱贴,意外点燃了公众对文物文创的争论漩涡。上海博物馆以馆藏珍品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简称“蝠桃瓶”)为原型推出的文创产品,因“发光功能”与“瓶底开孔”的设计细节,被部分网友解读为影射该文物流落海外期间被改装为台灯灯座的历史伤痛,直指其“消费文物苦难史”。也有部分人认为文物的经历也是其内涵,要正视而不是回避。这场争议虽然表面对立,但深处都体现了对于文物保护的珍视。

民众反对声音的核心,是对文物所承载的民族记忆的本能捍卫。蝠桃瓶的流散史与近代中国文物流失的创伤紧密相连,它在20世纪上半叶流落海外,被充作台灯底座达40年。因此许多人难以理解为何偏偏选取最具有争议性的“发光”样式,更有网友质问“为何非让它再做一次灯?”虽然言辞尖锐,但本质上折射的是民众对于民族屈辱史符号化再现的警惕,以及对历史文物与记忆是否妥当处理的强烈关注。

而面对质疑声,上海博物馆展现出对历史复杂性的坚守。有些专家认为文物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历应该被正确地看待,文物也有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博物馆表示,文创开发始终以“尊重历史、理解文物特质”为原则,且会征询捐赠人意见,此次引发争议的冰箱贴,是为满足观众需求推出的近百款文物冰箱贴之一,设计内置灯光是为展现陶瓷的莹润光泽感。实际上,这也是对文物完整生命历程,及其所承载的跨文化印记的坚持,是对文创设计创新表达的坚定维护。

这场有关蝠桃瓶的争议,民众强调守护历史记忆的神圣与庄严,博物馆则侧重维护文物历史生命的完整性,但本质殊途同归,共同彰显了当代中国人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在未来,或需建立更开放的对话机制,即在开发文物文创前,通过观众问卷、社群讨论等方式探测民意,这样既尊重了公众情感,又能够还原文物的历史复杂性。

来源:华声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历史   本意   岳麓山   文物   在线   博物馆   上海   民众   冰箱   记忆   复杂性   台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