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暑气悄悄收了锋芒,秋风带着凉意渐起,可咱们的血管,却要经历一场特殊的“挑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张婷副主任医师介绍,“秋主燥,寒邪渐盛”——温差拉大时,寒邪像无形的刺,悄悄钻进血脉,让血管收缩、气血运行滞涩;再加上秋日常想“贴秋膘”,膏粱厚味吃得多了,痰湿悄悄在体内积聚,心血管的负担自然更重了。
别慌!中西医结合护心,做好这7件事,帮血管安稳过秋。
1、添衣护“阳”
中医说“头为诸阳之会,脚为精气之根”,清晨傍晚出门,可得把头颈和脚踝护好。头暖了,阳气就不会轻易外泄;脚暖了,寒气就难从脚下钻进来,血管自然少受寒邪侵扰。
2、血压常“观”
中医讲究“察微知著”,心血管不太好的朋友,每天早晚测血压就像给身体“把脉”。记好每次的数值,一旦发现波动,赶紧找医生调药,可别让血压像秋风里的落叶,忽高忽低不稳定。
3、饮食“润”且“淡”
秋季燥邪盛,腌菜、肥肉要少吃,避免痰湿积聚;多吃新鲜果蔬(比如梨、银耳能润燥)、全谷物(帮着健脾化湿)。每天喝够1500ml温水,别用饮料代替,让气血像秋日的溪水,通畅不黏稠。
4、运动顺“天时”
中医讲究“秋收”,这会儿不宜剧烈运动。选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正是阳气较盛的时候,练太极、散散步最合适,微微出汗就停。这样既能活动气血,又不耗伤阳气,还能避开清晨的寒风,不让血管受刺激。
5、情绪要“收”
中医说“心主神明”,生气、焦虑的时候,“心火”容易“妄动”,血脉运行也会被搅乱。不如学学“秋季养收”的智慧,听听曲、聊聊天、晒晒太阳,让心神稳稳的,血管自然也平和。
6、体检防“未病”
中医最看重“治未病”,有心血管家族史,或者已经患病的朋友,每半年查一次心电图、血压血脂,就像给身体定期“调理气血”。早发现隐患,可比发病后再补救,稳妥多了。
7、药“续”不“断”
医生开的药得按时吃,就像中医调理讲究“守方”,不能随便停、随便减。不然,好不容易稳住的气血可能又乱了,风险可真不小。
专家提醒
心血管内二科张婷主任提醒:要是突然觉得胸闷、胸痛、气短、头晕,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的道理,都得立刻停下休息,马上打120。这可是气血严重不畅的信号,一秒都别等!
立秋护心,这份融合了老祖宗智慧的指南,不妨转给家人。愿大家都能气血和顺,稳稳当当过金秋。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心血管二科 熊春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