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埃克哈特・托利的人,29岁前活得那叫一个“没劲儿”没爱情,没工作,连活下去的念头都快没了。
有天晚上,他正琢磨着“了此余生”,脑子里突然蹦出个念头:“我再也忍受不了我自己了!”
这话一出来,他自己都愣了“我”和“自己”,难不成是俩“人”?到底哪个才是真的?他没急着找答案,就试着感受当下的劲儿。

等第二天太阳照进屋子,他看着自己住的地方,居然像第一次见似的,啥都觉得新鲜,忍不住哭了。
后来他花了十年学心理学,成了帮上百万人走出内耗的心灵导师,还写了本《当下的力量》。
书里有句话我特认同:让咱们难受的,多半不是眼前的事,是脑子瞎想出来的问题。
想不闹心,就得停下瞎琢磨,好好活在当下。

咱们身边其实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就像《宝水》里地青萍那样,把过去的事当成了现在的包袱。
地青萍的奶奶是寡妇,一个人带俩孩子,靠村里人帮衬才过来。
后来她爸地壮在城里站稳了,就想着报恩,只要村里人求,奶奶都让地壮帮忙。
那时候农村结婚都用自行车迎亲,地壮为了让弟弟婚事风光,从城里借了辆吉普车。
这下可好,之后村里人结婚,都来找奶奶,让地壮开车撑场面。

有一年,地壮去参加春旺的婚礼,路上出了车祸,没了。
地青萍那会儿光难受了,把所有恨都算在奶奶头上要是奶奶不让爸爸去,爸爸就不会出事。
之后十几年,她心里总琢磨:“为啥死的不是奶奶?”直到奶奶去世的消息传来,她哭到崩溃才明白,这十年的纠结,除了让俩人都难受,没半点用。
其实咱们好多人,跟地青萍差不多。

以前错过的晋升机会,到现在还记着;被信任的人坑过,现在想起来还气;还有那些没抓住的人、没做好的事,一想就懊悔。
但托利说过,过去的事就是个记忆,你每想一次,都是在当下再经历一遍痛苦。
我见过有人因为一次项目失误,自责了三年。
这三年里,有好几个晋升机会都来了,他总觉得“上次都没做好,这次肯定也不行”,最后全错过了。

后来他跟我说,那三年就像背着块石头走路,累得不行,直到开始学着“不想过去”,才觉得轻松了。
很显然,总陷在过去里,不是跟别人较劲,是跟自己过不去。
你把精力都用在回想痛苦上,当下该做的事就没心思做了,日子能好才怪。
想明白这点,就别再揪着过去不放了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你,才说了算。
讲完了总盯着过去的事,咱再说说另一种情况好多人总把幸福往未来推,觉得“等以后怎样了,我就幸福了”。

但这么想的人,多半最后会失望。
托利在书里就说过,要是你对现在不满意,就容易把希望放未来,可未来都是脑子想出来的,根本不是真的。
你把幸福押给未来,最后可能啥都捞不着。
之前我看过一个故事,特能说明这事。
有个男的跟女朋友约好见面,他早早就到了地方,左等右等不见人。
旁边的风景再好看,他也没心思看;鸟儿叫得再好听,他听着都烦,就觉得“只有见到女朋友,我才开心”。

这时候来了个神仙,给了他一枚戒指,说“你转一下戒指,未来的幸福就来了”。
那男的一试,女朋友还真出现了。
他特高兴,又想“约会没意思,结婚才幸福”,就又转了戒指,眼前立马变成婚礼现场。
他还不满足,想着“有儿有女才完美”,再转戒指,儿女都围在身边了。
后来他嫌孩子麻烦,接着转,儿女都成家了。
等他停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快老死了。

回想这一辈子,他脑子里居然一片空白没记得约会时的期待,没记得婚礼的热闹,也没记得陪孩子长大的日子。
他后悔得哭了,可啥都晚了。
其实这男的犯的错,咱们好多人也在犯。
有人总说“等我赚够钱了,就好好陪家人”,结果钱没赚够多少,家人都跟他疏远了;有人说“等我升职了,就好好休息”,可真升职了,又想着“再升一级再说”,从来没好好歇过。
我有个朋友,以前总想着“等我换个好工作,就不焦虑了”,三年换了四份工作,每份工作都觉得“不是最好的”,最后越换越焦虑。

后来他跟我说,那时候总觉得“下一份工作更好”,却没想着“把当下的工作做好”,结果啥都没学到,还浪费了时间。
很显然,未来是由无数个“现在”组成的。
你跳过现在,去追未来的幸福,就像跳过台阶上楼,早晚得摔下来。
你对现在的态度,才决定你未来会不会幸福。
要是你现在都不开心,就算未来真的来了,你也未必能感受到幸福。
不管是总盯着过去,还是总想着未来,本质上都是在跟自己较劲,内耗得不行。

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抓住当下,不内耗呢?托利在书里给了3个方法,我觉得特实用,咱们一个个说。
第一个方法,叫停止创造心理时间。
可能有人会问,啥是心理时间啊?其实就是你总想着过去的事,或者瞎琢磨未来的事,比如“昨天我要是那么说就好了”“明天会不会出问题”,这些都是心理时间。
而钟表时间不一样,是用来规划生活的,比如“几点上班”“几点吃饭”,这是有用的。

托利给了个简单的办法:要是你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想起“工作还有问题没解决”,别跟着这个念头走,就对着它“笑一笑”,然后把注意力放回眼前的事上比如看看天上的云,摸摸身边的树,或者感受一下风。
我身边有个做互联网的朋友,以前总被心理时间“缠上”,上班的时候想“今天要是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下班了又想“今天有件事没做好,领导会不会说我”。
后来他学着“停止心理时间”,工作的时候就专注工作,休息的时候就看看窗外的风景,没过多久,他跟我说“以前总觉得累,现在居然不觉得了”。

第二个方法,是启动观察者模式。
本来想跟大家说“别让脑子瞎想”,但后来发现,这根本做不到脑子总会冒出各种念头,想拦都拦不住。
托利说,这叫无意识思维,它会消耗你的精力,还会让你情绪不好。
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你别跟着念头走,就当自己是个“旁观者”比如脑子里冒出“我今天没做好”,你别着急否定自己,也别纠结“为啥没做好”,就看着这个念头,像看天上的云一样,它来了,你就看着,它走了,你也别留。

我有个亲戚,以前总因为原生家庭的事自卑,脑子里总冒“我不够好”的念头。
后来她试着用观察者模式,每次冒出这念头,就跟自己说“哦,又有这想法了”,不跟它较劲。
慢慢的,她跟我说“我发现那只是个念头,不是真的我”,自卑的情绪也少了很多。
第三个方法,是全面臣服当下。
可能有人会觉得“臣服”就是认输,其实不是。
臣服是说,已经发生的事,你别再跟它对抗了比如你丢了工作,别总想着“为啥是我”“要是没丢工作就好了”,而是接受“我现在没工作”这个事实。

有个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以前总因为失去亲人痛苦,每天都活在悲伤里。
后来他学着臣服,接受“亲人已经不在了”的事实,然后去观察自己的痛苦比如心里难受的时候,是心口发紧,还是觉得闷。
慢慢的,他说“我还是会想他们,但不觉得那么痛了”,后来还成了心理志愿者,帮别人走出痛苦。
咱们谁都没法保证日子一直顺顺利利,总会遇到不好的事。

这时候别跟事实对抗,对抗只会让你更痛苦。
你接受了当下的事,才能有心思想“接下来该怎么做”,日子才能往前过。
托利在书里总说“开悟”,他打了个比方,没开悟的时候,人就像在雾里走夜路,又迷茫又害怕,总跟自己较劲;开悟了,就像手里有个手电筒,能照亮眼前的路,心里也踏实了。
其实咱们不用追求“完全开悟”,只要能学着“活在当下”就好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感受饭菜的味道;走路的时候就好好走路,感受脚步踩在地上的感觉;跟人聊天的时候就好好聊天,别想着别的事。

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纠结的内耗,那些让你难受的痛苦,其实都在“你不活在当下”的时候出现。
只要你把注意力放在现在,平静和幸福,其实就在你身边。
希望咱们都能少点内耗,多点当下的快乐毕竟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别让过去和未来,耽误了现在的好时光。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