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特饮半年卖 83 亿,干翻东方树叶,能量饮料凭啥成新晋饮品之王

凌晨三点的高速服务区,货车司机老王拧开一瓶东鹏特饮,“咕咚咕咚” 灌了半瓶。瓶身上的 “累了困了喝东鹏” 字样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但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时,那股带着甜味的刺激感瞬间冲散了困意。“以前喝红牛,现在就认这个,便宜一半,还能扫码再换一瓶。” 他甩了甩头,发动货车继续赶路,仪表盘旁的空瓶已经堆了三个。

谁能想到,这个曾被视作 “蓝领专属” 的能量饮料,如今竟成了饮品界的 “顶流”。东鹏饮料半年营收破百亿,红牛重回 210 亿阵营,连美国的魔爪在中国也狂涨 43%。更惊人的是,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已达 1114 亿,是无糖茶的两倍 —— 当大家还在讨论东方树叶的 “逆袭” 时,能量饮料早已悄悄坐上了饮品界的头把交椅。

一、能量饮料凭啥干翻无糖茶?千亿市场的 “生存密码”

(一)从 “司机专属” 到 “全民续命水”

在深圳科技园的写字楼里,95 后程序员小林的抽屉里永远躺着三瓶能量饮料。“昨晚改 BUG 到凌晨,全靠这个撑着。” 她拿起一瓶魔爪,粉色包装印着百香果图案,“比咖啡方便,拧开就喝,气泡口感还不腻。”

这不是个例。数据显示,能量饮料的消费场景早已跳出 “开车提神”:31% 的人运动后喝,30% 的人加班时喝,29% 的学生熬夜刷题时囤着喝。智联招聘报告里的数字更扎心:38.7% 的职场人每天加班,25.4% 的人一次加班超 2 小时 —— 这些 “累到想躺平” 的时刻,都成了能量饮料的 “增长密码”。

(二)1114 亿市场的 “实在较量”

在小区便利店的冰柜前,货架上的能量饮料挤得满满当当:东鹏特饮 5 元一大瓶,红牛 6 元一罐,魔爪的平价子品牌 “猎兽” 4 元就能拿下。“买东鹏的多,能扫码换购,我这月光靠商家红包就赚了 200 多。” 店主李姐翻着手机后台,“年轻人爱买魔爪,说包装潮;上了年纪的认红牛,觉得牌子老靠得住。”

勤策消费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 年能量饮料市场规模 1114 亿,是无糖茶的两倍。更狠的是,这个赛道跑出了两个百亿单品:红牛年销 210 亿,东鹏特饮半年就卖 83 亿,比很多奶茶品牌全年营收还高。“无糖茶拼口感,能量饮料拼实在 —— 能不能提神、够不够便宜,这才是硬道理。” 一位饮料经销商直言。

二、从 “山寨红牛” 到百亿单品:东鹏的逆袭密码

(一)PET 瓶里的 “降维打击”

2007 年的广州,东鹏饮料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给新包装贴标签。和红牛的易拉罐不同,这款东鹏特饮用了 PET 塑料瓶,还加了个防尘外盖。“当时老板拍板:‘就卖 3.5 元,比红牛便宜一半!’” 东鹏老员工回忆,就是这个改动,让货车司机们愿意多囤几瓶 —— 塑料瓶不怕摔,喝不完还能盖起来,太适合跑长途了。

这个 “接地气” 的设计,成了东鹏逆袭的第一步。到 2025 年,东鹏特饮的塑料瓶生产线一天能产 200 万瓶,成本比易拉罐低 15%,靠着 “便宜大碗”,硬是在红牛霸占的市场里撕开一道口子。

(二)冰柜里的 “渠道战争”

在湖南的乡镇小卖铺,店主王婶的冰柜最上层永远摆着东鹏特饮。“厂家每月给 200 块补贴,只要摆够 4 排,位置显眼。” 她掀开冰柜门,冷气扑脸而来,“以前摆红牛,一分补贴没有;现在东鹏卖得好,我还能赚额外的钱,傻子才不换。”

东鹏的渠道战打得有多狠?2021 年,它花了 7.8 亿搞渠道推广,43% 的销售费用砸在了冰柜上。从高速服务区到工地小卖部,从写字楼自动售货机到夜市摊,哪里有 “累了困了” 的人,哪里就有东鹏的影子。“我们的销售跑断腿,就为了让客户伸手就能拿到。” 东鹏的区域经理说。

三、谁在买能量饮料?新场景撑起千亿市场

(一)蓝领老粉 + 白领新客,撑起消费主力

在东莞的电子厂,流水线工人小张每天揣两瓶东鹏特饮。“中班从下午 3 点干到半夜 11 点,不喝这个顶不住。” 他算过一笔账:一瓶 5 元,能扛 4 小时,比买咖啡划算多了。而在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白领们的办公桌下,魔爪的绿色瓶子越来越多 ——“气泡款比红牛清爽,开会困了抿一口,没人看得出来。”

数据显示,能量饮料的消费者里,蓝领占 40%,白领占 35%,学生占 15%。曾经的 “司机专属”,如今成了横跨各阶层的 “续命水”。

(二)从 “开车提神” 到 “运动电竞”,场景越扩越大

红牛的赞助名单能说明一切:F1 赛车、英雄联盟赛事、街舞大赛…… 它把能量饮料和 “热血、拼搏” 绑在了一起。东鹏更直接,赞助电竞战队、赛车比赛,还在大学城搞 “熬夜自习室” 活动 —— 学生只要晒出自习照,就能领免费饮料。


“以前觉得能量饮料是‘大叔喝的’,现在看电竞比赛,选手休息时都在喝,跟着就买了。”00 后小李的话,道出了场景扩展的魔力。当能量饮料和运动、游戏、学习这些年轻人的日常绑定,市场自然越来越大。

四、卷到最后,拼的还是 “实在”

能量饮料的竞争早就跳出了 “模仿红牛” 的阶段。现在的玩法很简单:要么 “堆料”,东鹏加人参、玛咖,红牛提牛磺酸含量;要么 “便宜”,魔爪出 4 元的 “猎兽”,今麦郎的天豹搞 “加 1 元再来一瓶”;要么 “贴场景”,运动款加电解质,熬夜款减糖分。


就像老王说的:“管它什么牌子,能提神、不贵,就认。” 这或许就是能量饮料能逆袭的终极原因 —— 在大家都在为 “口感”“颜值” 内卷时,它死死抓住了最实在的需求:“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免责声明

以上观点来自相关机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不对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任何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美食   饮品   树叶   能量   饮料   半年   魔爪   冰柜   提神   场景   便宜   蓝领   市场   口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