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琉球学科正式上线,要说清中国的藩属琉球如何变成冲绳

前言

大家好,我是听澜。

听澜总觉得,现在一说“冲绳”,很多人脑海里就是旅游景点、美军基地、潜水天堂。

可你要是跟他们讲,“冲绳”原来叫“琉球”,是中国的藩属国,和中国有五百多年的宗藩关系,还曾派使者千里来京,他们反倒一脸惊讶。

更扎心的是,这段历史在我们的公众视野里几乎淡得透明,甚至在一些西方日系叙事里被刻意模糊,仿佛琉球自古就是日本的。

这种反差,不仅让人觉得憋屈,更让人想去探个究竟——中国的藩属琉球,从名字由中国所赐,到文化深深打上中华印记,最后怎么一步一步变成了今天的“冲绳县”?

要讲清琉球,得先回到名字的来历。

《隋书》里就有记载——隋炀帝派人出海,在浩瀚海面见一片岛屿形如虬龙,先取名“流虬”,后避讳改“流求”,到明代朱元璋时期才定名“琉球”,寓意如美玉与珍珠球般珍贵。

名字从一开始,就带着中国文化的审美和命名习惯。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者杨载出使琉球,中山王察度第一个领诏,派王弟来京称臣,此后山南王、山北王也相继入贡。

中国不仅赐予册封书,还在政治、经济上实行“厚往薄来”——琉球每次入贡,中国都会回赠比贡品多得多的礼物。

这不是单纯的朝贡礼节,而是稳定安全、经济互惠的关系。

最关键的是,朱元璋还赐“闽人三十六姓”移民琉球,把先进的生产技术、造船航海能力、汉文书写系统带到了这片海岛。

此后琉球的官方文书、外交条约全用汉文;雕版印刷、儒学经典、礼乐制度也一并传入。

而这种长达五百多年的宗藩关系,使琉球王国在政治上承认中国为宗主,在文化上基本就是汉文化圈的一部分。

看数据就更直观:在明清时期,琉球朝贡中国至少171次,朝鲜只有30次,日本则仅有19次。

这份频率和亲密度,足以说明中琉关系不是点到为止,而是持续不断、互信深厚。

而这份宗藩情谊,不只是礼节性往来,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东亚秩序观:不以武力强吞,而是用文化与经济把周边国家纳入一个互惠互信的网络——琉球,就在这个网络中繁荣发展。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很多故事一样,这种稳定在外力的介入下被打破。

1609年,日本萨摩藩派兵三千入侵琉球,把国王尚宁俘到鹿儿岛关押了整整三年,强行在琉球设立控制机构、攫取资源。

但此时的琉球依然维持着对中国的朝贡,两边都要奉命,这就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中日两属”状态——表面上对日本臣服,实际上依旧是中国的藩属国。

然而到了19世纪,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走上扩张道路,琉球成了他们南进的第一步。

1872年,日本单方面设立“琉球藩”,开始用行政手段架空琉球的传统政权。

三年后,他们强令琉球停止朝贡中国,改用日本年号,这是对中国宗主国地位的直接否认。

琉球王国并非坐以待毙。

1879年吞并危机到来,日本武力逼迫废掉琉球藩,设立冲绳县;琉球的档案、册封文书、史籍大量被日方劫走,试图清除与中国的关联。

此时,琉球使者秘密来到天津求见李鸿章,留下一句撕心裂肺的话:“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虽糜身碎首,亦所不辞!”

这不是孤勇者的情绪表达,而是一整个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呐喊。

可现实是,晚清内部积贫积弱、外患频仍,没有能力有效反制日本的吞并。

琉球王国至此在政治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本的冲绳县。

从赐名、厚往薄来,到两属状态里的挣扎,再到彻底吞并,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外来侵略一步步蚕食的案例。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必须重提琉球学——因为如果不去正视和研究,这段历史就会被来自他国的叙事彻底覆盖。

二战结束,日本战败,《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要求日本放弃一切侵略所得,只保留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确定的小岛。

按这个国际法律文件,琉球并未被合法划归日本。

然而战后现实是,美军占领了琉球群岛,并按照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将“施政权”交给美国自己行使。

1972年,美国再把琉球的施政权单方面“归还”给日本,但这里的关键词是——归还施政权,而不是归属主权。

中国从未承认日本对琉球主权的合法性。

今天的琉球群岛已经是日本的冲绳县,但美军基地比例极高,当地居民长期受军事噪音、土地占用、安全威胁困扰,琉球独立运动一直存在。

这些现实问题,恰恰说明琉球的归属并不是铁板钉钉的定局,而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

把这段战后历史放在前面日本吞并的背景下,你会发现一个连续逻辑:

日本的行政控制是武力吞并来的,美军的占领和“归还施政权”是单方面操作来的,没有经过本地民众的真正选择。

琉球人的文化记忆里,中国是曾经给予保护的宗主国,这种记忆在血脉与史料中都能找到。

这也是为什么“琉球学”不是简单的历史爱好者研究,而是有现实意义的学科——它关乎东亚地缘政治的稳定,关乎历史叙事的主导权。

有人说,未来的琉球走向可能会在地区安全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并非空谈,因为东亚的历史和现实一直在互相影响。

结语

听澜觉得,琉球的故事值得我们一遍遍讲。

它不是孤立的海岛传说,而是中国古代东亚秩序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外来殖民如何一步步蚕食的现场样本,也是国际条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的例证。

福建师大设立“琉球学”,就是一次在学术层面打破被模糊叙事的尝试。

它会让更多人知道,琉球的名字、制度、文化、语言曾与中国紧密相连。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客户端:《生死不愿为日属!百余年前琉球人的呐喊,从血泪中传来》2025年11月18日

济南日报:《“琉球学”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 2025年度资助学科,中琉情谊有史可证、历久弥新》2025年11月18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历史   琉球   冲绳   藩属   正本清源   中国   学科   上线   要说   正式   日本   东亚   琉球群岛   王国   现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