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一饭封神”背后是认真做菜,坚持自我的人生哲学

55岁的社恐大厨黎子安凭借在美食综艺《一饭封神》的完美表现一夜成了顶流主厨他用一道随手创作的“惠灵顿牛肝菌”征服了观众。



没有炫技的摆盘,没有复杂的技法,却让无数人惊呼:“原来做饭可以这么松弛!”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个被称作“香港美食界扫地僧”的男人,是个典型的“社恐”。



他内向到连菜市场的鱼贩都调侃:“黎师傅买菜时,总要把钱数三遍才递给我。”可正是这份笨拙的真实,让他从厨房学徒一路走到米其林一星主厨的位置,更让他在55岁这年,活成了无数焦虑的年轻人心中的一束光。


生于香港中产家庭的黎子安,曾是父母眼里的“问题少年”。



12岁被送往美国读书时,父母希望他当医生、律师。


他虽然硬是靠着死磕考进了伯克利艺术系。但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直到他瞒着家人退学,在旧金山一家小餐馆从宰鱼工做起。凌晨四点处理龙虾,手指被剁得满是伤口,他却乐此不疲。



六年后,他成为传奇主厨Alain Ducasse的助手,学习法餐的精髓不是“精致”,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


2009年,黎子安在香港中环巷弄里开了Neighborhood。没有米其林标准的镀金餐具,没有网红打卡的九宫格菜单,他每天清晨去鱼市“寻宝”。


三刀鱼、花竹虾、镜贝,全凭当日采买的新鲜度决定当晚菜式。



这种“任性”曾让他苦熬两年才盈利。当同行们忙着直播带货时,他躲在后厨研究云南菌菇的发酵工艺;当餐饮博主们追逐流量密码时,他固执地保留着二手书店淘来的欧洲食谱。


直到《一饭封神》的镜头对准他,观众才惊觉:这个总是自嘲“社恐”厨师,早已用30年时光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节目里,黎子安坦然暴露自己的笨拙。切菜时哼跑调的歌,被评委调侃“像在菜市场唠嗑”,却因此圈粉无数。


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恰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隐痛。我们太习惯用精致人设武装自己,却忘了真正的魅力源于接纳。



身上的松弛感,让他从“不务正业”的富家公子,变成了米其林评委口中的“料理诗人”。


而那些曾让他自卑的“缺点”:内向、社恐、不善营销,最终成了他区别于网红餐厅的独特印记。


但黎子安用半生证明: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



他开餐厅的前十年,每天重复着买菜、备料、打乒乓球的循环。


近乎偏执的坚持,让他等到55岁爆红的契机。就像深海中的珍珠,总要经历漫长的磨砺,才能绽放温润的光泽。


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黎子安的故事像一剂清醒剂。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像他每天清晨去鱼市那样。带着对生活的热爱,把每个“平凡日常”都变成无可替代的作品。


与其焦虑如何被看见,不如先成为那个“即使无人鼓掌,也会认真做完一道菜”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封神   人生哲学   自我   主厨   鱼市   惠灵顿   香港   菜市场   松弛   笨拙   大厨   评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