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宗庆后私生活不检点,但不能说他不是一个好企业家。
因为年轻时吃了太多苦,成功后的他极度渴望能“自我补偿”。
于是,放纵“下半身”,成了他获得快乐的唯一途径。
但这种放纵带来的后果就是:情人和私生子严重损害了原配和宗馥莉的权益。
现今,宗庆后离世一年半,情人和私生子联手将宗馥莉送上法庭。
宗馥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需要应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家事,估计已经焦头烂额。
地下有知的宗庆后看到此情此景,不知会不会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管住下半身”?
我想,他是不会后悔的。
不但不后悔,甚至会责怪大女儿不谦让弟妹!
毕竟他在离世前一个月,还在筹谋怎么给3个私生子设立“21亿的信托基金”。
更甚至,如果宗继昌有能力,能撑起娃哈哈的天,估计宗馥莉都没有掌权的机会。
毕竟“传宗接代”的想法是根深蒂固的,宗家人“不想要企业被夺走”的想法也由来已久。
在创办企业上魄力十足的宗庆后,为何会栽倒在女人头上呢?
宗庆后作为家里的大哥,自小就是家里最被忽视的那一个。
用施幼珍的话说,“缺爱的人容易犯错,我得多担待”。
宗庆后初中毕业后,成绩十分优异,原本可以去上十分学校。
但因为家里弟弟妹妹太多,他只能辍学回家,开始倒腾一些小生意。
在家每天吃不饱,还得忍受父母的白眼,宗庆后就第一批下了乡。
那时的宗庆后才刚17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多年后,宗庆后的母亲接受采访说,“那时他自己要去的,我又拦不住”。
言语间的不在乎,通过屏幕就可以感受到。
处在这样一个没爱的环境中,宗庆后怎么可能呆得住,唯有下乡寻求一点安宁。
宗庆后下乡后,去了最艰苦的马目农场。
先是在那里挖盐、晒盐,接着又去了绍兴茶厂,一直都是在干体力活。
一般下乡的青年,家里都会邮寄一点粮票或者吃得。
唯独宗庆后,什么都没有。
即便如此,他也会把大部分工资寄回家里,以便减轻父母的负担。
乡下的生活太苦了,吃不饱穿不暖,身体时常受伤,唯有意志坚不可摧。
年轻时的宗庆后高大健壮,用他本人的话说“就是很帅”。
那时候乡下也有很多姑娘追求他,但他不想留在农村,一直苦苦压抑着身体上的冲动。
从18岁到32岁,人生最美好最冲动,最该享受爱情的15年,统统都被宗庆后错过了。
所以回城之后,事业有成之后,宗庆后想“自我补偿”的心理,一点都不奇怪。
1978年回城之后,宗庆后在纸箱厂当工人。
虽然年龄比较大,但他本人机灵勤奋,很快就有媒人来给他说对象了。
第一次和施幼珍见面,宗庆后竟然没有相中他。
但因为家里太穷,他的母亲早就放话说“不会给女方彩礼”,让宗庆后不得不妥协。
就这样,1980年,宗庆后和施幼珍领证结婚了。
起初不太满意的相亲,在他们之间埋了一根刺,在十几年后得以爆发。
前面十几年,宗庆后简直穷到尿血!
他的工资全部拿回家给母亲,一分都不给施幼珍,美其名曰“母亲太苦了”。
说白了就是他渴望得到母亲的认可,太渴望被爱了,这才想用这种付出的方式得到母亲的一点夸赞。
施幼珍不但不怪他,反而十分理解和同情他。
她理解他渴望被爱的心情,同情他在家庭中的遭遇,总是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他。
以至于后来,宗庆后觉得施幼珍心胸宽广,甚至宽广到了可以接纳他的情人和私生子。
1990年,宗庆后兼并了杭州罐头厂,手下的员工一下子激增到了2000多人。
先产品研发成功后,娃哈哈效益倍增,成为当地的龙头企业。
宗庆后也在一夜之间成为当地最知名的企业家。
此后,“人人巴结,美女环绕”的情况,就成了宗庆后的日常。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身边怎么能没有女人仰慕呢?
那些没有陪宗庆后吃苦奋斗的女人们,仿佛一夜之间理解了他,都想去给他去送温暖。
今天小杜送一顿饭,明天小英陪他加班,后天小丽陪他出差。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女人们,开始争前恐后的关心宗庆后,一次两次不被打动,但十次八次,宗庆后压根顶不住。
“宗庆后有3个私生子”的新闻爆出来之后,《凤凰网》去采访他的老员工。
对方爆料说,他压根不止这几个子女,情人也不止杜建英。
老员工说,在杜建英之前有一个情人,生了女儿,后来被送到了国外生活。
杜建英之后,还有两个情人,也都各自生了女儿,最后全部用钱打发了。
杜建英之所以受到宗庆后的重视,且后来给了她娃哈哈的股份,并给她创办了新公司,都是因为“她是唯一一个生儿子的女人”。
浙江人对男丁传宗接代的信念,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无法撼动的。
宗庆后的母亲和父亲,早就因为施幼珍只生育了一个女儿有了意见。
每当施幼珍带着宗馥莉回宗家,他的父母基本上都不会有好脸色,以至于宗馥莉成年后就再也不去爷奶家了。
后来杜建英带着3个儿女登堂入室,两个老人看在大孙子的面子上,对杜建英也和颜悦色。
可以说,杜建英的存在是全家“不公开的秘密”,她的儿女们比宗馥莉更受宠。
这就导致,后来宗庆后离世了,整个宗家都向着杜建英和三个私生子,让宗馥莉腹背受敌,不堪其扰。
宗庆后管不住下半身的行为,最终却需要44岁的宗馥莉来买单,实在太令人恶心了。
对于宗庆后来说,只要孩子是自己的就行,孩子的妈妈是谁,并不重要。
他曾试图把宗继昌安排进娃哈哈掌权,奈何在国外长大的他,根本无法掌控娃哈哈,还把采购部搞得一团糟,宗庆后只能打消了让他接班的念头。
把企业交给宗馥莉,是宗庆后做了许多尝试后,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并非因为父爱,也并非因为她是原配的女儿,只是因为她能力比较强,起码不会让企业被外人拿走。
企业给了宗馥莉,宗庆后却不放心,因为他怕自己的其他子女吃苦,因此想拼命补偿他们。
私生子们不用上班就可以吃娃哈哈的分红,宗庆后通过股权架构创办新企业,还给他们创办21亿的信托基金。
在离世前一个月,宗庆后还给手下写了“手写密令”,让她去香港完成信托的建立。
只是不知这一个月之中发生了什么,导致手下没有完成他的命令,这才有了“宗馥莉和三个私生子女”之间的官司。
因为有了这个手写密令,导致宗馥莉在香港的官司“阶段性败诉”,后续她还要在杭州中院继续和三个弟妹掰扯。
宗庆后一蹬腿离开了人世,却留下这个烂摊子给宗馥莉。
不但消耗了女儿的时间和精力,还败坏了自己和娃哈哈的良好声誉,这算不算是他的报应?
即便如此,估计宗庆后也不会后悔。
因为对他来说,或许继承“宗”这个姓氏,把他的血脉传承下去更重要。
只是可惜了宗馥莉,一个大企业家,还要为父亲收拾烂摊子,简直太恶心了。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