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近70年来,《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播种科学的种子,点燃科学的梦想,以科普之光,照亮求真之路。值此全国科普月,《知识就是力量》精彩不停歇!好玩的活动、硬核的科普,邀您共赴首个全国科普月!
在海洋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下,可潜无人艇作为新型智能化船舶崭露头角,它融合水面高速航行与水下潜伏作业能力,借助无人驾驶技术,开辟出船舶智能化新路径。其中,高速可潜无人艇更是科技创新的结晶,同时兼顾“水面高速机动”与“水下长时间作业与航行”的双重功能,实现无人海洋装备、海上平台技术的重大飞跃。
蓝鲸号下水!
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在广东珠海顺利下水。
该艇的工程项目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仪”的核心部分,不仅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更在全球海洋装备领域书写了崭新篇章。
为实现无人潜艇和无人快艇两种船型功能的完美融合,蓝鲸号需在水面与水下两种航行作业形态间灵活切换,这促使其在船型、结构和动力方面进行全方位整合创新,突破了传统船型限制。从艇形设计来看,蓝鲸号在水面航行时采用典型的滑行型艇体设计。
同时,艏部上半部分为流线倾斜型,使整个船头呈箭簇形,兼顾水面和水下航行时的减阻需求。在推进系统方面,蓝鲸号的设计别具一格。艇体尾部靠下位置设置主螺旋桨推进器,通过主轴联通艇内主机,与传统快艇相似。
另外,蓝鲸号在全艇中央设置一圈排水口,联通压载水舱。当需要下潜时,可放入海水调整浮力,下潜至数十米深度。
在材料选用上,其采用多种航天级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特种金属材料(例如钛合金等),在减轻艇身重量的同时,确保良好的抗压性能,满足水下作业和航行的需求。
“智能大脑”掌控多维空间
除了在船型、结构、动力方面的创新,蓝鲸号高度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是其另一大核心优势。
为实现水面与水下的高速航行,蓝鲸号搭载高规格AI算法,整合声呐、光学、雷达、气象设备等多个传感器体系,实现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具备感知、搜索、定义多维度空间的能力,尤其是在水面、水下、空中3个维度的信息处理上表现卓越。
它不仅具备航路规划、自主避障避碰等基础功能,还能适应多种复杂任务的执行需求。这套高端且复杂的人工智能系统,无疑是蓝鲸号巨大的技术资源和创新突破。
民用、军事双领域发力
蓝鲸号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民用和军事安全领域均潜力巨大。
在民用领域,蓝鲸号可助力海洋和极地科学考察,执行水下地形测绘、水质取样、特定水域调查、海洋生态评估等任务。
在军事和安全领域,蓝鲸号有望成为突破性先进装备。其打破了水面舰艇与潜艇的界限,形成“半潜式幽灵”情报/作战平台,而且无人化设计大大缩减了体积,有效压低物理信号特征,给传统反潜、防快艇作战体系带来严峻挑战。
“
蓝鲸号的成功研制,是我国迈向海洋强国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领航”的跨越,为科学考察、海洋探索、海洋权益维护与开发等提供关键的现代化装备支撑。同时,蓝鲸号也有望成为我国国防工业的新型拳头产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各执法部门维护国家安全、打击外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更新时间:2025-09-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