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美科学院院长,担任美尖端芯片公司CEO,却顶风为中国造芯片

“生子当如张忠谋,养女当如lisa苏”。这是一句在半导体行业广为流传的行话。

那么,这位可以与张忠谋比肩的半导体行业“lisa苏”究竟是谁?为何会有如此盛名?

有人说她身为美国科学院院长,还在美某尖端芯片公司担任CEO背后却在暗暗顶风为中国制造芯片,这传闻又是否是真?

如果都是真的,她为何要这么做?莫非是和中国有什么渊源?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接着往下看。

芯片界的“女斗士”

众所周知,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芯片行业一直都是以男性开发者为主导。

但在“lisa苏”出现后,“芯片女王”的头衔就一直在她身上未曾移位。

后来甚至还有一些科学界大佬,亲切地将“lisa苏”尊称为“硅谷铁娘子”,算是给予了她充分的认可和肯定。

当然,“lisa苏”能有今天,也与自己的“天分”和“勤奋”脱不开干系。

根据资料记载,这位大名鼎鼎的“硅谷铁娘子”lisa苏,原名其实叫:苏姿丰。

她于1969年出生在我国宝岛台湾,然后在三岁那年便跟随着父母一起移民到美国,紧接着就在美国接受完了大部分的教育。

根据她的家人介绍,苏姿丰自小就乖巧懂事,在智力上更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

但不同于母亲是名会计,父亲是个著名的数学教授,苏姿丰自小就对半导体等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就如其父亲后来回忆中的那样,在苏姿丰3岁时,她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常卓越的工程师基因。

别看她当时尚且年幼,却已经能将一整个完整的收音机,有序地拆解成37个不同的小零件,而且还能完整地复述整个拆卸过程。

后来,苏姿丰自小就对这类机械结构非常痴迷。而这种痴迷,在全家移民美国后甚至愈发地强烈起来。

就这样,当苏姿丰成长到14岁时,不仅能将家中那辆雪佛兰轿车的引擎,有序拆解后再重新完美组装起来,还能动手做不少机械小玩意儿。

至于她当时为何要拆掉那辆汽车的引擎,根据她父亲的说法,当时她不过是单纯地好奇,“燃油喷射系统是如何在0.3秒内为汽车实现加速的。”

好在,因为父母都是高知分子,所以对苏姿丰这种独特的兴趣爱好,他们也并没有轻视或埋没。

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始终觉得,苏姿丰或许就是一个在机械研究方面的奇才。因此对于女儿的需求,他们无不尽力满足。

即便是后来女儿频频将家里的各种机械拆得七零八碎,只要她能从中获得一些收获,父母都举双手支持。

也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理解,苏姿丰后来才能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持续发光发热。

最终,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苏姿丰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在她17岁时,她不仅以极其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了美国知名学府“麻省理工”,更是在之后直接进入了该校毕业难度较大的电气工程专业就读。

要知道,在当时能进入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就读的女生,不能说是比较稀少,只能说是凤毛麟角!

因此,苏姿丰的到来,也为这个以男性为主的重点学科,增添了一抹俏皮和亮色

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以及老师和同窗们的陪伴、鼓励下,苏姿丰在24岁时,就顺利拿到了麻省理工该专业的博士学位,成为当时台湾省内最年轻的电机博士。

自然,她在麻省理工求学的经历,也为其后来在该领域的持续深耕,奠定了极其稳固的技术基础。

之后在教授精心组建的纳米实验室中,苏姿丰又创造性地将铜互连技术应用于硅基芯片,一举将芯片的使用速度提升了将近18%,震惊了全球。

之后她关于这项研究的相关论文,直至今日依旧是MIT电子工程系所强推的经典推荐阅读文献。

自此,苏姿丰也算是为自己在该领域打响了名号。

但即便苏姿丰聪颖至此,在她的整个求学生涯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过一些性别歧视。

就如当年在她的博士答辩会上,一些评审委员就曾当着她的面,质疑“女性是否适合半导体行业”。

当时为了让这些高高在上的男性导师心服口服,她直接在当场拆解了一款IBM最新研发的CPU。

之后经过观察,她以严密的逻辑、扎实的专业知识,公开指出该CPU在金属层设计方面的3处缺陷,然后用技术实力为自己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自此,这位芯片界的“女斗士”就更是声名在外。

从科学家到商业领袖

毕业后,苏姿丰先后在德州仪器、IBM等大公司参加过工作。

其中在IBM的12年,苏姿丰基本完成了从科学家到商业领袖的完美蜕变。

根据资料记载,在此期间,苏姿丰先是主导了2002年Cell处理器的研发。

当时她只身一人带领着自己的研发团队,在短短18个月内就突破了铜/低介电材料集成技术,使PS3游戏机的浮点运算能力,达到了同期PC运算能力的10倍。

根据当时她的合作伙伴们称,苏姿丰在研发该项目时完全就是废寝忘食。

比如他们就曾清晰记得,在该项目的最后攻坚阶段,苏姿丰为了能尽快推动项目研发进度,不仅直接将行军床搬进了实验室,吃住都在里面。

之后更是创下了连续97小时监控晶圆良率数据的纪录。自然,她的辛苦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回报。

在当时的那次研发中,她和她的团队最终将芯片的缺陷率,从百万分之1200成功降到了200,实现了芯片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之后她又主动打破自己的惯用“技术破局”思维,创造性地提升了芯片的最终质量,终于为后来AMD的复兴提供了坚实的核心战略基础。

2007年,苏姿丰成功升任为IBM研发副总裁,此时“每平方毫米的芯片都要创造价值”已然成为她工作时的不二执行标杆。

2012年,工作能力极其优秀的苏姿丰主动离开了IBM,转而跳槽进入AMD。

可是此时,摆在苏姿丰面前的AMD,显然就是个非常棘手的烂摊子。

要知道,当时AMD公司部分芯片的功耗,竟然比竞品整整高出了将近40%,导致微软和索尼等知名企业,已经在准备与其终止在游戏机芯片领域的合作。

面对如此困境,苏姿丰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克芯片封装技术方面的难关。

为此,她甚至亲自驻守台积电南科18厂85天,与600名工程师一起优化了3D芯片的最终堆叠设计方案。

终于,在2017年,其所研发的新型多线程芯片直接在性能上超越了英特尔同级产品约68%。当天,她也激动地为此流下了热泪。

而在当晚,AMD的股价也罕见的在十年后首次突破40美元,公司终于迎来了新生。

也就是从这天起,她开始被业内人士尊称为“lisa苏”,或者是“硅谷铁娘子”。但自此,她的传奇还没有结束。

高瞻远瞩看中中国市场

就在苏姿丰在芯片领域接连取得成功之时,她也开始将自己的商业帝国的触角,逐步蔓延至全球。

在这其中,中国大陆无疑是苏姿丰最为看重的一块发展沃土。

这也是为何在后来,她虽然是美国科学院的院长,也是美国知名芯片公司的CEO,却依旧愿意顶风为中国制造芯片的主要原因。

在她看来,她的中国战略绝非简单的技术输出。

在无锡国家超算中心,基于AMD MI100加速器的“神威·太湖之光”二代原型机,其异构计算架构目前已经实现了每瓦特性能提升58%的目标。

而她所制造的芯片与我国军工等科技的深度化、定制化合作。

不仅为中国的国防贡献了力量,也使得自己所在的AMD,在2021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中斩获了将近19%的市场份额,远超过英伟达的15%。

这还不说她在上海监督创办的兆芯项目更是凭借着KX-7000系列芯片的优良性能,直接被我国军方长期应用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测控系统中。

这标志着,在她的带领下,AMD的技术已经深刻嵌入到中国核心的科技产业链中,AMD和中国的深度商业合作绑定模式,已然形成。

对她而言,这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也是自己曾作为炎黄子孙为国家贡献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

至于现在,由苏姿丰所主导的这种“技术-应用”双循环合作模式,也是我国在全球战略具象化方面做出的勇敢实践。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苏姿丰的引领下,AMD和我国还能在芯片领域取得更多的共赢的、瞩目的成就,然后让我国的芯片产业再次实现腾飞!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参考资料:

1.苏姿丰——百度百科

2.硅谷芯片女王,“苏妈”不下牌桌——蓝鲸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科技   芯片   顶风   中国   科学院   院长   公司   麻省理工   美国   硅谷   技术   父母   半导体   领域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