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27年,毛泽东对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说,如果她生了女儿,两家就要“结亲家”。
时光流转,22年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与张文秋之女刘思齐,正式结为夫妻,后来,到了1960年,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又与张文秋的另一个女儿邵华,携手共度人生。
毛泽东与张文秋一家,究竟有着怎样难解难分的缘分呢?又是什么缘故,让毛泽东早在1927年,便已心生与张家结亲的想法呢?
照片中戴着眼镜、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名叫张文秋,她是刘思齐和邵华的母亲,也是毛岸英和毛岸英的婆婆,她出身于富裕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4岁时,她考入湖北女子师范学院,她也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学生代表,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女性。
张文秋一共经历了两任丈夫,但两个丈夫都为革命牺牲了,所以刘思齐和邵华是同父异母的姐妹。
先说说刘思齐的生父刘谦初吧,刘谦初生于1897年,山东人,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后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谦初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结识了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张文秋,两人情投意合,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后来,刘谦初邀请了张文秋同去聆听毛泽东所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演讲。
会后,二人特地前往请教毛泽东,并有幸结识了杨开慧女士以及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这标志着他们与毛泽东一家首次实现了面对面的亲切交流。
1927年4月26日,张文秋与刘谦初于武汉缔结良缘,然而,新婚的甜蜜还未消散,结婚后的第三天,刘谦初便接到了随军北伐的紧急命令。
得知这一消息时,距离他们结婚才过去三天,毛泽东笑着打趣道:“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结成儿女亲家吧。”
两年后,刘谦初正式就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一职,经其向中央申请,组织决定将张文秋从上海调至山东工作,然而命运弄人,二人重逢未久便遭遇变故。
因为遭叛徒出卖,刘谦初和张文秋双双被关押在山东第一模范监狱,在狱中受尽了酷刑,但是两人凭借坚定的意志扛了过来。
因为当时张文秋已怀有7个月身孕,所以党组织先救出了张文秋,临别前,张文秋让刘谦初给孩子取个名字,刘谦初说:“无论是男是女,就叫‘思齐’吧,让我们的孩子时时记住齐鲁这块地方。”
两个月后,刘思齐出生了,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刘谦初就惨遭军阀枪杀,34岁的刘谦初没有机会看上女儿一眼就离开了张文秋和刘思齐,这也成了张文秋一生的遗憾。
后来,母亲改嫁老红军陈振亚,1938年,二女儿邵华出生,可幸福仅延续三年,陈振亚就遭敌人暗算,英勇牺牲。
刘思齐和邵华从小都早早地失去了父亲,但在妈妈的关爱下,她们茁壮成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早在刘思齐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毛泽东就和张文秋开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他半认真半打趣地说,要是张文秋生的是个女孩,那将来一定要让两家的孩子结为夫妻,这玩笑话番话也开启了刘思齐和邵华两姐妹两段奇妙的缘分。
1946年1月,毛岸英于延安邂逅一生挚爱刘思齐,这个小姑娘双眸明亮、笑容暖人,瞬间就将毛岸英的目光牢牢吸引。
那时,毛岸英24岁,刘思齐16岁,毛岸英在半年之前刚从苏联回国,此时他与父亲已经阔别19年没有见过面了。
提到毛岸英,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毕竟他是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的儿子,在众多讨论毛岸英的场合中,除了他的家庭背景,人们常常谈论的还有他取得的成就。
关于他的情感经历,外界很少提及,这主要是因为他与妻子刘思齐共同生活的日子太过短暂,两人相守的幸福时光,满打满算也不过短短一年。
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延安,两人虽然相差8岁,但依旧聊得很开心,刘思齐经常喊毛岸英“大哥”,不过在延安,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十分短暂,也就仅此见了这么一面而已,刘思齐此时还是只把毛岸英当作大哥哥。
两人的第二次见面实在是缘分,当时毛岸英从山东来到了西柏坡,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编辑助理。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刘思齐来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她在一个下午去看望毛泽东时,就在那里遇见了毛岸英,那次才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
这时,距离第一次见面已经过去快两年,刘思齐已经褪去了初见时满脸的稚嫩,变的亭亭玉立,梳着两根辫子,漂亮又俏皮,一下子就抓住了毛岸英的眼球。
两人谈及童年经历时,毛岸英诧异地发觉,他们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曾与母亲一同坐牢、流浪,且刘思齐的父亲也是为了革命献身。
后来的日子,两人渐渐擦出了爱的火花,在新中国成立一个半月之后,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简单又庄重的婚礼。
毛主席对刘思齐这个儿媳十分满意,在婚宴上,毛主席举杯走到亲家张文秋面前,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
毛岸英和刘思齐结婚还不到一年,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毛岸英主动申请去朝鲜参战,但为了不让刘思齐担心,他只告诉刘思齐他要去执行任务,让她照顾好自己,其他的什么也没说,谁曾想毛岸英这一去,两人却此生不复相见。
来到朝鲜一个月后,美军的几架轰炸机轰炸志愿军司令部机关,毛岸英不幸牺牲,但是遵照毛主席之嘱,所有人都对刘思齐封锁了消息,连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在得知女婿殒命朝鲜的消息后,怕女儿她承受不住,也向刘思齐隐瞒了这件事情。
刘思齐只知道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收到毛岸英的来信,她日夜盼望着毛岸英的消息,时间就这样过去了3年。
一天,不知道内情的中央摄影组组长侯波阿姨送给刘思齐一张岸英的照片,相片上毛岸英穿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潇洒帅气,这下,刘思齐知道了毛岸英去了朝鲜战场,于是刘思齐便跑去问了毛主席。
纸包不住火,毛主席觉得是时候告诉刘思齐这个惨痛消息了,于是,毛主席将毛岸英已经牺牲告诉了刘思齐。
其实刘思齐跑去问主席的时候心里已经都明白了,但她听到主席亲口告诉她毛岸英牺牲的这一消息,还是承受不住地哭的撕心裂肺。
后来,刘思齐一直沈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毛主席看着她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种状态,也极力劝说她重新寻找幸福。
那时,还不到30岁的刘思齐,满心都是对岸英的思念,一直不愿再婚,主席虽理解她的深情,却也担忧她的未来,多次催促她开启新的生活。
刘思齐每次都忍不住落泪,哭着对主席说:“连岸英的墓地都没见到过,我怎么能考虑其他的呢?”主席心疼她,耐心劝慰,最终帮她打开了心结。
为了平复心情,刘思齐前往苏联学习与生活,两年后,她终于鼓起勇气前往朝鲜祭拜毛岸英,这份深情厚谊,直至她去世都未曾改变。
毛岸英离世之后,毛岸青因无法接受哥哥的离世,身体健康也是急剧下滑,最终定在了大连医院疗养。
1960年1月,毛泽东的亲家母张文秋来大连疗养,她带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念书放寒假的二女儿邵华一块儿到南山宾馆看望毛岸青,这对年轻人竟一见钟情。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毛岸青和邵华才从客厅有说有笑地走出来,母亲张文秋看见两人年年轻人聊得这么情投意合,便想着把这门亲事再续下去。
没想到毛主席也很高兴,认为两家本就知根知底,如果毛岸青和邵华两人能够延续这段姻缘就再合适不过了。
1960年4月30日,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婚礼简朴而热烈,几碟喜糖和花生,代替了婚宴酒席,两人婚后也育有一子,取名毛新宇。
1959年,刘思齐和妹妹邵华,来到了朝鲜,她们站在岸英的墓碑前,留下了一张罕见的留影,照片中的刘思齐身着素服,满含热泪地望着丈夫的墓碑,眼神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
这是她丈夫牺牲10年后,第一次见到他的安葬地,当时她才29岁,但已经独自熬过了近三千个日夜。
岸英离开的第11年,刘思齐终于放下了心结,开启了新的人生,她带着对岸英的爱与思念,勇敢前行。
1962年,刘思齐在亲友的介绍下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再婚,开始了新的生活,毛主席如父亲般表达了对她的深深祝福,婚后,两人育有四子,其中长子取名杨小英,以纪念毛岸英。
在抗日战争年代,许多真挚的革命情谊至今仍是我们处理情感问题的典范,虽然战火纷飞的环境艰苦,却能让一个人迅速成熟,倘若这种珍贵的情感一旦失去,将会让人怀念一辈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48年毛泽东与张文秋在西柏坡敲定儿女婚事2014年10月15日
新华网——毛泽东“双重亲家”张文秋:刘思齐与邵华的母亲(3) 2010年0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