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结束后,美财长亲口表态:可以不对华加税,但有一个前提条件

9月15日,中美刚刚在马德里结束了一场关键的经贸谈判,结果还没彻底落地,美国那边就传来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出可以不对中国加税,不过还有一个条件。

这话一出口,气氛一下子又紧张起来。看上去像是美国在“放软”,但仔细一听,是个“有条件的让步”。这背后藏着什么算盘?中美欧三方的角力,远没那么简单。

美国讲的是条件,不是真正的让步

大家都明白,美国现在说“不加税”,其实并不是放下了手里的武器,而是把武器举到半空,看看别人怎么反应。

贝森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美国可以暂时不对中国因购买俄罗斯能源而加税,但有个前提:欧洲别对中国下手。

贝森特的原话里,其实重点不在“不加税”,而是在“欧洲别插手”。这是一种典型的“我不动,你别动”的策略。看起来像是和平姿态,实则是把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

简单来说,美国现在不想自己一个人对中国加码,但也不愿完全收手。所以他们想拉上欧洲一起出面,最好是大家一块儿对中国施压。

可问题是,欧洲有没有这个意愿?或者说,欧洲愿不愿意为美国的计划买单?

美国这番操作,其实更像是在谈判桌上留了一张“保底牌”。一旦欧洲不配合,美国就可以说:“你们不动,我也不好动。”反过来,如果欧洲真动了手,美国就能顺势跟进。

不管哪种情况,美国都能保留主动权。这么一看,所谓的“不加税”,根本不是诚意,而是策略。

美国算盘打得精,背后是经济和政治双重考量

从表面上看,美国这次把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摆到了台面上,说中国买俄油是在“支持对手”,但真正的目的,远不止于此。

更深一层的,是美国想借这个机会,继续稳住自己的地位,同时试探欧洲的态度。

一方面,美国自己也知道,贸然对中国加税,对自己经济也有冲击。当前通胀压力不小,供应链还没完全恢复,再搞一轮加税,恐怕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所以,美国现在需要一个台阶,也需要一个配合者。欧洲就是那个“最好能跟上节奏”的对象。

另一方面,美国也在通过这种方式,把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继续往前推。从他们的逻辑来看,只要能让欧洲也对中印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压缩俄罗斯的“出口通道”。

这不仅是对俄的打击,也是在巩固美国自己的全球影响力。

所以,贝森特这句话,不只是对中国说的,更是对欧洲说的。他等于是在告诉欧洲:“你要是不上车,我就先不动;你要是上了车,那我们一起出发。”这不是合作,而是试探。

欧洲的态度不明,美方“条件”反成软肋

说到底,美国这套“有条件不加税”的做法,成败其实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可问题是,欧洲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配合意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既不想激怒中国,也不想完全得罪美国,处境十分尴尬。

一方面,欧洲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需要与美国站在一起,这几乎是政治正确。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清楚,对中国动手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很多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市场都离不开中国。这个时候要是对中国加税,无异于自己给自己添堵。

更现实的是,欧洲自身也面临经济压力。通胀高企、能源成本高涨、社会情绪不稳,这些问题已经让各国政府焦头烂额。

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再对中国产品加税,物价上涨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普通民众首先就不买账。

所以,哪怕美国话说得再重,欧洲也不一定愿意跟进。这种不确定性,反倒让美国的“前提条件”变成了一个漏洞。如果欧洲不配合,美国不但无法达成目标,反而会被迫自我收缩。

中国立场明确,回应不急不躁

面对美国这套“带前提的让步”,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清晰。

在马德里谈判结束之后,当地时间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也通过新闻发布会表达了中方的几个重要立场:反对把经贸和科技问题政治化;技术出口要依法审批;合作要建立在互利共赢基础上。

换句话说,中国并没有被美国的“条件”牵着走,而是坚持自己的节奏。特别是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中国更强调的是稳定、对话和理性处理问题。

这种不急不躁的态度,其实是给了对方一个明确信号:你可以出牌,但我们不会被动接招。

而且,中国还提醒了一点:任何制裁和限制措施,必须建立在国际法和联合国框架下,不能搞“谁说了算”。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是对美国“自己定规矩”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从中方的回应来看,既没有情绪化,也没有回避问题,而是通过制度和规则说话。这种方式,不但站得住脚,也让欧洲有了更多思考空间。

毕竟,如果中美之间还能谈下去,欧洲就不必被迫站队。

谈判桌上的牌还没打完,真正的博弈才刚开始

马德里的谈判结束了,但局势远远没有明朗。美国说可以不加税,但前提是欧洲不插手,这样的表态听起来像是在退让,实则是另设门槛。

中国没有照单全收,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欧洲则处于观望状态,既不愿被美国牵着走,也不敢轻易得罪中国。

这场看似有进展的谈判,其实只是揭开了更复杂一层的较量。美国想通过这种“条件豁免”来测试对手和盟友,但这招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的态度。

如果欧洲不配合,美国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策略;如果欧洲动摇,那局势可能再变。

眼下,三方都留了余地,谁都没有彻底摊牌。一切还在走棋阶段。眼前的平静,并不代表问题解决,只是各种可能性还没被触发。

真正的决断时刻,还在后头。美方想将主动权握在手中,但世界不是美国一个人在下棋。中方的稳和欧洲的犹豫,都在悄悄改变局势的走向。

参考信息:

美财长又忽悠:欧洲先对中印动手,美国才跟——观察者网2025-09-16 08:12

积极落实元首通话共识,充分发挥磋商机制作用,中美马德里会谈达成框架共识——环球网2025-09-17 06:4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财长   美国   欧洲   中国   马德里   中美   俄罗斯   中方   态度   条件   局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