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德国方式打败了德国,但德国的最好出路也还是在中国

中国以德国方式打败了德国,但德国的最好出路也还是在中国。

日前,著名的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中称,德国经济已经是第四年陷入停滞了,而且看不到复苏的迹象。德国人最擅长的工程和制造业正在断崖式下跌。至于其中的原因,德国企业界归咎于特朗普的关税和中国的竞争。那么,事情有这样简单吗?

德国制造长期享有世界级的声誉,是“工艺精湛”和“质量零缺陷”这两个词汇的具象化。德国也因此而诞生了一批世界级的企业,有西门子、大众汽车这样的巨头,也有一批不算太出名但地位稳固的“隐形冠军”。相当多的企业,把购买和使用德国设备作为自己竞争力的一部分,用来向客户证明,本企业是如何重视产品质量的。

在中国,努力对标德国同行的企业大有人在。即使在日本、韩国、中国的制造型企业先后崛起的背景下,德国企业似乎一直占据着品质的制高点,不可动摇。然而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长期榜样,德国为啥忽然不行了呢?

从数字上看,中国制造反超德国是个重大因素。过去二十年,中国大量进口德国工程产品和汽车,让德国人活在舒适空间里。但2025年初以来,德国在资本货物领域对中国出现了持续滚动贸易逆差,这是2008年有记录以来的第一次。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最近6年来,中国对欧洲机械出口不断攀升,2024年达到400亿欧元,2025年更可能达到500亿欧元。

(诸多德国车企遇到中国同行有力竞争)

按照定义,资本货物是用来生产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包括了涵盖厂房、机器、工具、设备等等,也就是生产资料。如今,中国的资本货物比欧洲平均便宜30%,而且质量不相上下。

德国制造的质量优势已经被追平了。比如一家叫做鲍尔压缩机集团的德国企业说,他打算买一台线材加工机,瑞士公司在欧洲的工厂报价13万欧元,而一家浙江企业的报价不到2.8万欧元。

两台设备的性能一样。买瑞士制造要多花10万欧元,买中国制造似乎有些跌份,他一直在纠结到底买哪一台。但是有更多企业并不纠结,会直接选用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这样的物美价廉,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更低,也是因为德国政府困住了企业的手脚。如今在德国开办制造企业,在环保、劳工保护、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法规层出不穷。有一些确实是为了环境保护、减碳或者劳工权益服务的,有些单纯服务于白左式的政治正确。

随着德国大量引入移民,带来的大量财政开支都要靠税收实现,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德国主动拆除最后一座核电站)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德国财政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失去了俄罗斯廉价石油天然气的供应,一方面还要给乌克兰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德国企业的处境就更差了。

很多分析家把德国制造业的衰退归咎于中国的产业创新。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大众汽车、保时捷、梅赛德斯-奔驰等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大陆集团、采埃孚等分系统供应商都在裁员,涉及员工数以万计。

为了遏制衰退,德国的咨询师、企业高管和经济学家建议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比如曾经垄断全球市场的德国盾构机制造商海瑞克集团老板马丁·海瑞克呼吁,欧洲要学着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建立“欧洲优先”制度,还有人建议取消中国电动汽车的购买补贴。甚至有人表示,中国企业只有和欧洲企业建立合资公司,才能在欧洲销售。

这听起来像一个制造业弱国的“新手保护”制度,但是“欧洲优先”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德国工业是全面性的落后)

如果说汽车和机床存在国际竞争,那么军火业就是受到政府全面保护的。

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开始缓慢的军工动员。德国政府已经开出了几千亿欧元的预算,打算采购新型坦克、无人机和弹药,扩大产能、招聘员工。高盛集团估算认为,德国国防工业需求将翻一番。国防行业需要的工种和汽车、工程机械相近,这总能解决传统行业的问题了吧?

其实并没有。冷战后德国军事工业不断收缩,在电气、金属工程行业的总雇佣人数不超过2%,那一点军火订单对经济大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比如德国人最擅长的坦克装甲车辆制造,到目前为止也不过雇佣了8159人,还不如玩具行业的8420人。这还是2022年以来增加了29%的结果。

要知道,世界玩具行业被中国绝对垄断,德国玩具业仅仅存活在一个狭小的专门市场上。即使如此,雇工人数也比坦克制造更多。可见德国军事工业即使拥有政府保护,也萎缩到了一个非常弱小的程度。

那么,德国制造业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可以从中国身上映射出来。中国企业不是在抄袭德国,而是在学习德国人曾经的质量文化。在具体的产品和技术上,中国企业是在不断进步的。

德国政府和德国企业却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甚至自己破坏制造业的根基。受到政治和战争等外部因素影响后,竞争力就进一步下降了。

(德国制造业能不能复兴,希望在于中国)

当然,德国制造业的活路也在中国身上。有一家叫做通快集团的德国企业,在中国江苏收购了一家民营机床厂。不但把后者的产品卖到欧洲,也把这作为学习中国制造的窗口。

所以,德国制造业要是想拥有未来,最好和美国人脱钩,和中国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财经   德国   中国   出路   方式   企业   制造业   欧洲   欧元   乌克兰   德国人   政府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