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你拿着一张百元人民币走出国门,在纽约的银行柜台前,工作人员看着你的钞票说:"CNY"。
在伦敦的外汇兑换点,屏幕上显示的是"Chinese Yuan"。你以为全世界都知道"人民币"这三个字?。
国际金融体系里,压根就没有"人民币"这个说法。
时间回到1973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一群技术专家坐在会议室里,头疼一个问题,全球贸易越来越频繁,各国货币怎么统一表示?
你想想那个年代,电报还在用,国际电话费贵得要命,传真机刚开始普及。一笔跨国交易,光是搞清楚对方说的是哪国货币,就得费半天劲。
美国人说Dollar,加拿大人也说Dollar,澳大利亚人还是说Dollar。
这可怎么办?
1978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专家组拍板了。 他们决定采用ISO 4217国际标准,每个国家的货币,统一用三个字母表示。
规则很简单。
前两个字母是国家代码,第三个字母是货币单位的首字母。
美元?US加上Dollar的D,变成USD。英镑?GB加上Pound的P,变成GBP。人民币?CN加上Yuan的Y,变成CNY。
等等。
Yuan?不是Renminbi吗?
这里头有门道。
国际标准化组织翻遍了中国的货币资料,发现从清末的银元到民国的法币,中国人一直把货币单位叫做"元"。
不叫"人民币",叫"元"。
"人民币"是货币的名字,"元"才是货币的单位。
就像美国人说的"美元",Dollar是单位,前面的"美"是国家名。中国人说的"人民币",元是单位,前面的"人民"是修饰词。
所以ISO给中国货币的代码定成了CNY——Chinese Yuan,中国元。
1978年,这套系统开始在全球推广。
从那天起,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体系里有了另一个身份。
你去银行换汇,柜台的电脑系统里输入的是CNY。你在外贸公司工作,合同上写的是CNY。你打开国际新闻网站看汇率,显示的还是CNY。
RMB这三个字母?只在中国国内用。
外国人看到RMB,多半一脸茫然。
1994年,中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越来越多外资银行在中国开设人民币账户。 为了避免账务混乱,这些银行对外发出的对账单、报表,全部统一使用CNY。
这不是谁规定的,是市场自己选择的结果。
到了2000年代, SWIFT国际支付系统里,CNY成了人民币的唯一标识。 你想从国外往中国汇款?必须在货币栏里填CNY,填RMB?系统直接报错。
这就是标准化的威力。
一套代码,统治了全球金融体系。
把时钟往回拨。
1948年12月1日,第一套人民币发行的时候,钞票上印的货币符号是什么?
美元符号$。
没错,就是美元的那个符号。
为什么?
因为当时没时间设计新符号,解放战争还在打,印钞厂的工人日夜赶工,先把货币印出来发行才是正事。
这个状况持续了七年。
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币发行。 这次,中国人民银行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琢磨一个问题,人民币该有个什么样的符号?
答案其实早就有了。
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是"元",元的汉语拼音是"yuan"。那就用Y表示。
简单明了。
问题来了。
光一个Y,容易跟阿拉伯数字混淆。尤其是手写的时候,Y和数字2长得太像。记账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把金额搞错。
怎么办?
在Y上加两横。
¥,这个符号就这么诞生了。
你仔细看这个符号,两条横线,代表稳定。 Y字母,代表Yuan,整个符号既简洁,又不容易被篡改。
从1955年开始,所有人民币金额前面都加上这个符号。
100元写成¥100。
问题又来了。
日本人也用¥。
日元的罗马字母写作Yen, 首字母也是Y,日本人在1875年就开始用¥作为货币符号了,比中国早了整整80年。
两个国家,同一个符号,这不乱套了吗?
实际操作中,确实会搞混。
解决办法也简单粗暴,如果两种货币同时出现,人民币就写成RMB¥,日元就写成JPY¥。
用代码前缀来区分。
这套做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回到"Yuan"这个词。
为什么国际上更爱用Yuan,而不是Renminbi?
三个原因。
第一,Yuan好念。 两个音节,外国人张口就来,Renminbi?三个音节,还有鼻音,老外念得舌头打结。
第二,Yuan跟其他亚洲货币像。 日元叫Yen,韩元叫Won,都是一个音节,听起来就是一家的。
第三,历史惯性。 从清朝的银元到民国的法币,国际社会一直把中国货币叫做"Yuan"。
这个叫法已经用了上百年。
到了2016年,人民币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方文件里,同时出现了两个词:RMB和CNY。
RMB代表整个货币体系,CNY代表货币单位。
就像美元,USD是代码,Dollar是单位,United States Dollar是全称。
这套命名逻辑,全世界通用。
2010年7月19日。
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允许人民币在香港自由兑换。
这一天,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式启动。
问题来了,在香港交易的人民币,跟在内地交易的人民币,代码一样吗?
不一样。
内地的人民币,代码是CNY。 香港的人民币,代码是CNH。
H代表Hong Kong。
为什么要分开?
因为汇率不一样。
内地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 每天早上9点15分,央行公布人民币中间价,这就是官方价。
香港的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需决定。买的人多,汇率就涨;卖的人多,汇率就跌。这叫市场价。
CNY是官方价,CNH是市场价。
两个价格,经常不一样。
有时候CNH比CNY高,有时候CNH比CNY低,差距大的时候,能差出几百个基点。
这就给套利空间。
懂行的交易员,就在两个市场之间倒腾,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一进一出,就是利润。
到了2012年,离岸人民币市场越做越大。 除了香港,新加坡、伦敦也建立了人民币交易中心,全球一共20个离岸人民币中心。
每个中心都用CNH。
这个代码成了离岸人民币的专属标志。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在东南亚的一些华人社区,人们管人民币叫"红票"。
为什么?
因为第五套人民币,主色调是红色,100元是红的,50元也带红,连5元都是紫红色。
东南亚华人看多了,直接管人民币叫"红票"。
简单直接。
这个俗称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圈特别流行。 你去当地的钱庄换汇,老板张口就是"红票今天多少钱"。
这是民间的叫法,跟官方代码完全是两回事。
市场永远比规则更灵活。
除了字母代码,每种货币还有一个数字代码。
人民币的数字代码是156。
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ISO 4217规定,货币的数字代码跟国家代码要一致。 中国的ISO 3166-1国家编号是156,所以人民币的数字代码也是156。
美元是840,欧元是978,英镑是826。
每个数字,对应一种货币。
这套数字系统,主要用在计算机程序里。
银行的核心系统,外汇交易平台,国际支付网络,全都用这套数字编码。
你在手机银行APP里查看外币账户,后台系统处理的就是这些数字。
字母给人看,数字给机器看。
两套系统,互相配合。
说回¥这个符号。
跟日元的¥到底怎么区分?
实际操作中,主要看上下文。
在中国境内,¥默认指人民币。 在日本境内,¥默认指日元。在国际场合,必须加前缀。
RMB¥100,这是人民币100元。JPY¥100,这是日元100元。
不加前缀?那就等着搞混吧。
有个真实案例。 2010年代初期,一家中国公司跟日本公司签合同,合同上写的是"¥1000万"。
中国人以为是人民币1000万,日本人以为是日元1000万。
结果打官司打了两年。
最后法院判决必须明确标注货币代码。
从那以后,所有涉外合同都学乖了, 一定要写清楚是CNY还是JPY。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IMF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权重排第三,仅次于美元和欧元。
这一天,CNY这三个字母,真正意义上成了国际储备货币的代码。
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里,开始出现CNY的身影。
跨境贸易的结算系统里,CNY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国际债券市场上,以CNY计价的债券越来越多。
这个代码,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货币。
它代表着一个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位置。
从1978年ISO分配代码的那一天起, CNY走了将近40年,才走到今天这个位置。
你现在知道了。
走出国门,人民币就不叫"人民币"了。
它叫CNY,叫Chinese Yuan,叫离岸市场的CNH。
它有数字身份证156,有符号¥,有一整套国际标准规范它的使用方式。
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
这是一套货币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地区性走向全球性的必经之路。
每一个代码,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是标准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规则在运转。
下次你拿着人民币出国,记得告诉收银员:
"This is CNY."
参考资料:
1.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管理制度》及人民币符号历史资料
2.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官方文件 - ISO 4217:2015《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标准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声明 - 2016年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相关文件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