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龙杰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阴霾密布,紫禁城笼罩在一片死寂之中。中南海仪鸾殿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这位统治晚清近半个世纪,对中国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享年七十四岁。随着她的离世,一场彰显皇家威严、规格极高且极为复杂的葬礼,在风雨欲来的局势下,仓促而又隆重地拉开了帷幕。
慈禧太后驾崩当晚,光绪皇帝已于前一日先她而去,整个紫禁城陷入了双重国丧的巨大悲痛与混乱之中。溥仪被紧急抱入宫中,登基为帝,年号宣统,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在一片混乱与哀伤之中,皇室即刻着手为慈禧太后办理丧事。
首先进行的是小殓,太监和宫女们小心翼翼地将慈禧太后的遗体擦拭干净,为她穿上华丽的寿衣。这套寿衣由顶级绸缎制成,绣有精美繁复的图案,领口、袖口皆镶嵌着珍贵的珠宝,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皇家的奢华与威严。小殓结束后,便是大殓。
慈禧太后的遗体被缓缓放入一具精美的金丝楠木棺椁之中。这具棺椁木质上乘,纹理细腻,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外饰多层金漆,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棺内铺垫着厚厚的陀罗尼经被,其上织有密密麻麻的经文,据说可保佑逝者往生极乐。此外,棺内还放置了大量的陪葬珍宝,珍珠、翡翠、玛瑙、珊瑚等琳琅满目,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最为引人注目,此珠分开时透明无光,合拢时则发出耀眼的绿色寒光,据说能令尸体不腐。
大殓完成后,慈禧太后的梓棺被安置在皇极殿。皇极殿是紫禁城内极为重要的宫殿,平日里彰显着皇家的威严,此时则成为了停放梓棺的灵堂。梓棺四周摆满了鲜花、祭品,香烟缭绕。溥仪、载沣以及皇室宗亲、文武百官每日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对慈禧太后的追思与敬意。祭祀仪式极为繁琐,包括上香、奠酒、读祭文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容有丝毫差错。
与此同时,朝廷迅速发布慈禧太后的遗诏,向全国乃至周边藩属国宣告她的离世。遗诏由内阁大学士们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而成,内容不仅回顾了慈禧太后一生的“功绩”,还对新帝溥仪的统治提出了期许。遗诏发布后,各地官员纷纷身着素服,摘去顶戴花翎,前往郊外跪迎遗诏。随后,遗诏被恭恭敬敬地迎至衙门,供奉在正堂之上,官员们每日早晚都要在此举行哀悼仪式,表达对慈禧太后的追思。
国丧期间,各项规矩严格执行。京城内的百姓一律身着素服,百日内不得嫁娶、不得奏乐,以示对逝者的尊重。皇室宗亲在二十七个月内不得举办宴会、不得进行娱乐活动。朝廷的公文在二十七天内改用蓝印,以示与平日的区别。此外,京城内的寺庙、道观需日夜诵经,为慈禧太后祈福超度,钟声、梵音回荡在京城的上空,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的氛围。
停放在皇极殿的梓棺不会久留,在正式安葬之前,需将其移至殡宫暂安。经过钦天监的精心测算,选定了吉日,举行“启奠礼”。
这一天,溥仪、载沣以及皇室宗亲、文武百官齐聚皇极殿,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仪式结束后,太监们将慈禧太后的神帛、谥册宝放入特制的车辇之中,随后起灵。起灵之时,场面浩大而震撼。送葬队伍由数百人组成,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走在最前面的是一群身着白色孝服的喇嘛,他们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为慈禧太后超度亡灵。随后是仪仗队,他们高举着各种旗帜、幡幢,迎风招展。再往后是慈禧太后的梓棺,梓棺由三十二名杠夫抬着,杠夫们身着特制的孝服,步伐整齐,小心翼翼地前行。梓棺后面跟着溥仪、载沣以及皇室宗亲,他们身着重孝,面容哀伤,缓缓前行。
整个送葬队伍沿着预定的路线,从紫禁城出发,前往殡宫。沿途街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他们纷纷跪地,目送送葬队伍离去,不少人眼中含泪,表达对慈禧太后的哀悼。
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安,慈禧太后的葬礼进入了最为关键的环节——安葬定东陵。定东陵位于清东陵,是慈禧太后生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陵寝,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堪称清代陵寝中的杰作。在正式下葬前,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派遣官员前往清东陵,对陵寝进行最后的检查和修缮,确保一切万无一失。同时,对从京城到清东陵的道路进行修整,确保送葬队伍能够顺利通行。此外,还在沿途设置了多个休息站,供送葬队伍休息和调整。
正式下葬当日,天色阴沉,仿佛也在为慈禧太后的离去而默哀。送葬队伍从殡宫出发,再次踏上前往清东陵的征程。这一次,送葬队伍的规模更加庞大,场面更加壮观。除了皇室宗亲、文武百官外,还增加了许多外国使节和民间代表,他们前来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送葬队伍沿着漫长的道路缓缓前行,一路上,鼓乐齐鸣,哭声震天。经过数天的行程,送葬队伍终于抵达清东陵。
在定东陵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溥仪、载沣以及皇室宗亲、文武百官依次排列,向慈禧太后的梓棺行最后的叩拜之礼。祭祀仪式结束后,梓棺被缓缓抬入地宫。地宫内,早已按照慈禧太后的生前意愿,摆放好了各种陪葬品。这些陪葬品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包括金银珠宝、古玩字画、绫罗绸缎等,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待梓棺安放在宝床上,所有陪葬品摆放完毕后,工匠们开始封闭地宫。随着沉重的石门缓缓关闭,慈禧太后的棺椁被永远地封存在了这幽深的地宫中。
葬礼的最后,朝廷在定东陵前立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刻有慈禧太后的生平事迹和功绩。这块石碑不仅是对慈禧太后一生的总结,也是对她统治晚清近半个世纪的一种纪念。慈禧太后的葬礼,虽然随着地宫石门的关闭而落下了帷幕,但她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她的统治,对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这场盛大的葬礼,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后人得以窥见晚清皇家葬礼的奢华与复杂。岁月流转,定东陵的松柏依旧挺立,它们默默守护着这座陵寝,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与兴衰。
#文学创作大会#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