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巨头丑闻曝光!靠诈骗狂赚1140亿元,全球数十亿用户被坑惨

最近路透社披露的一批Meta内部文件,直接把这家科技巨头的遮羞布扯了下来!

作为拥有Facebook、Ins、WhatsApp三大平台的全球社交巨头,Meta本应是用户信赖的数字空间,却靠着诈骗广告和违禁商品推广疯狂敛财。

2024年高达160亿美元的灰色收入、每天150亿条诈骗广告的推送规模,以及明知问题却刻意纵容的操作,让这场“科技外衣下的敛财狂欢”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监管失责,更是全球数字广告行业的信任危机,数十亿用户的权益正被巨头的利润欲肆意践踏。

Meta的“千亿欺诈生意经”

Meta非常依赖自动化系统,所以对广告的审核门槛设定的也非常低。

只有广告主的诈骗概率达到95%以上,才会被封禁,所以只要那些诈骗手段稍微隐藏一下,就能顺利通过审核。

就算“不小心”被可疑,Meta也不会封禁,反而会向这些广告主收取更高的投放费用。

毕竟,像这种诈骗类的广告,每年给公司带来70亿美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Meta还给安全团队设定了“创收红线”,任何打击诈骗广告的行动,都不得导致公司总营收损失超过0.15%(约1.35亿美元)。

在这样的考核压力下,安全团队只能对大量诈骗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欺诈越多、收入越高”的恶性循环。

“精准收割”数十亿用户

如果说系统性纵容是Meta欺诈生意的“制度基础”,那么AI算法就是这场“数字狩猎”的“致命武器”。

Meta旗下平台拥有数十亿全球用户,而算法的存在让诈骗广告不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狙击”。

只要用户点过一条诈骗广告,AI就会把这当成“兴趣信号”,接下来疯狂推送更多同类广告,形成越点越多的恶性循环。

而且这些诈骗广告类型五花八门,从虚假投资平台、非法在线赌场,到未获批的违禁医疗产品、盗用商家信息的假冒商品,无所不包。

这种看似“个性化推荐”的机制,实则是把用户牢牢锁在诈骗陷阱里。

对于老年人、新手投资者、慢性病患者这些易受骗群体来说,这种精准投喂的危害更是致命。

老年人可能被“免费领福利”、“特效药”广告骗取半生积蓄,新手投资者可能被“快速翻倍”的虚假理财套走全部本金,而这些悲剧的背后,正是Meta算法在推波助澜。

在美国,Meta内部研究承认,其平台涉及全国三分之一的诈骗案,从虚假电商、非法赌场到违禁医疗产品,诈骗类型几乎无所不包。

让人担忧的是,诈骗产业链正在借助Meta的平台不断壮大。

由于投放门槛低、审核宽松,越来越多的诈骗分子从传统渠道转向线上,甚至出现了“专业化”的诈骗广告代理公司,为诈骗分子提供一站式投放服务。

这些代理公司熟悉Meta的审核规则,能精准规避95%的封禁阈值,让诈骗广告长期存活;同时利用算法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大幅提高诈骗成功率。

而Meta对此并非一无所知,但其“营收至上”的原则让它选择了漠视,甚至在内部评估中明确知道平台已成为诈骗产业链的核心,但依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打击。

知情却纵容

但其实,早在三年前Meta就已经通过内部检测,发现了平台上的违规广告问题,甚至还专门对比过竞争对手的审核机制。

发现在这方面谷歌等一些平台在清理诈骗广告方面做得更好,但是为了保住这部分灰色收入,Meta最终还是选择了视而不见。

毕竟这些高风险广告带来的收益实在诱人,仅仅2024年半年时间就赚了35亿美元,而相关监管的最高罚款才10亿美元,这笔明明白白的利益账让Meta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如此,他们对广告主的管控还搞起了双重标准:小型广告主只要累计8次违规就会被直接封号,可那些能带来巨额收益的大客户,即便违规记录超过500次,依然能在平台上畅通无阻地投放广告。

这样的“双标”导致了一些正规广告主的利益被严重损害,那些合法商家花费巨资投放广告后,却要和大量诈骗广告进行竞争。

不仅导致推广效果大打折扣,还可能因为平台信任度崩塌受到牵连。

同时Meta的系统也标记了不少“可疑”广告主,却不直接封禁,反而对他们提高广告投放费用,相当于让骗子花钱买曝光度,这种操作简直是在纵容诈骗行为。

因为在Meta心里,这些正规广告主的权益与千亿元的灰色收入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其实面对监管压力,Meta还是制定了一个分段将比的策略,24年诈骗营收占比10%,计划到25年底将至7.3%,到了27年争取降到5.8%。

这样的策略,让Meta既回应了监管,又不会影响增长预期。

敷衍回应

而此次在面对路透社的曝光和全球舆论的质疑,Meta的回应完全是敷衍了事。

他们口口声声否认10%的收入来自诈骗和违禁广告,说这个估算“粗略且范围过宽”,但始终拿不出具体的真实数据来反驳,只一味强调泄露文件“视角片面”。

而且他们声称诈骗广告举报量下降了58%,还删除了1.34亿条违规内容,可大家一算就知道不对劲。

Meta平台每天向用户推送的诈骗广告高达150亿条,1.34亿的删除量连日均推送量的1%都不到,这样的清理力度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更何况,英国监管机构早就披露过,2023年涉及支付类诈骗的损失中,54%都和Meta产品相关。

这个比例超过了其他所有社交平台的总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他们的整改根本没落到实处。

用户安全需凌驾于利润之上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诈骗广告乱象,Meta的整改已经刻不容缓。

他们需要彻底改革广告审核机制,不能再搞“95%确定涉诈才封禁”的宽松标准,要把违规识别的门槛提前,对可疑广告零容忍。

而且必须取消营收保护上限,不能再因为担心影响业绩就纵容违规广告;更重要的是,要停止对可疑广告主“加价放行”的荒唐做法,真正把用户安全放在第一位。

这不仅是对Meta的要求,更是给所有科技巨头的警示:用户的信任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基,盈利绝不能建立在牺牲用户利益的基础上。

现在美国证监会已经就Meta的金融诈骗广告展开调查,要是其他科技巨头还不吸取教训,继续在责任面前打折扣,最终只会因为信任崩塌而走向衰落。

毕竟没有哪个用户会一直留在一个充满诈骗风险的平台,也没有哪个市场会容忍漠视安全的企业肆意妄为。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科技   美国   丑闻   巨头   用户   全球   广告   平台   精准   收入   可疑   美元   算法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