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涉安世声明让欧洲又慌了,“面对中国,我们行业毫无自主权”

安世半导体事件背后,欧洲慌得不只是“断供”,而是被中国亮出一面镜子:你们的行业,从未掌握主动权。

这场声明,不只说给荷兰听,更说给整个西方产业听。

安世半导体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新闻中,这一次,引爆欧洲的,是中国的回应。

荷兰宣布介入安世股权审查之后,中国商务部罕见高调回应,措辞精准:“将由荷方承担全部后果”。

一句话,让欧洲高层顿时警醒——这场风波,可能是一场深层结构对撞的开始。

2025年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突然向安世半导体下达部长令,要求其全球30个主体一年内不得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紧接着,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在未开庭审理的情况下,当天就裁定暂停闻泰科技实控人张学政在安世相关公司的董事职务及CEO职权,还把裕成控股所持股份的管理权委托给独立第三方托管。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中国企业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被暂时架空,而这背后牵动的,是整个欧洲半导体产业链的神经。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什么无名小卒,它前身为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件业务事业部,拥有60多年行业经验,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功率MOSFET器件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客户名单里不乏博世、华为、苹果这样的全球巨头。

2017年独立成立后,2020年被闻泰科技以超过250亿元的价格收购,这场“蛇吞象”式的并购让闻泰科技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11名跃升至2024年的第3名。

这样一家行业翘楚,荷兰突然出手干预,背后的意图不言而喻,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分量。

面对荷方的不当干预,中国商务部的回应迅速而坚定。11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荷兰政府9月30日发布行政令,之后企业法庭作出剥夺中国企业股权的错误裁决,严重侵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且荷方不顾中方多次磋商的合理诉求,升级全球供应链危机。

尤其是10月26日安世(荷兰)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导致后者无法正常生产,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混乱,这一切后果都该由荷方承担。

中方则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于11月1日宣布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

11月6日,商务部再次强调,希望荷方从维护中荷、中欧经贸关系大局和产供链稳定安全出发,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找到建设性解决方法。

中方的强硬表态让欧洲高层瞬间警醒,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安世半导体的命脉其实握在中国手里。

虽然安世是荷兰公司,但它的很多关键封装测试工厂都在中国,卖给全球的芯片根本离不开中国制造链条的完整闭环。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欧洲车厂早就慌了神,有内部通告明确表达担忧:一旦中方进一步反制,连芯片包装盒都造不出来。一位不具名的德系整车厂负责人说得更直白:“面对中国,我们毫无产业自主权。”

为什么会这样?看看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分工就明白了。中国在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早已形成了难以替代的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熟练的技术工人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让很多国际芯片企业都把封装测试环节放在中国。

安世半导体也不例外,其在中国的工厂承担着大量关键生产任务,一旦这些工厂因为晶圆断供而停摆,欧洲车企的芯片供应就会立刻出现缺口。

要知道,汽车电子是安世半导体的重要市场,博世这样的汽车零部件巨头都是它的客户,芯片供应出问题,整个欧洲汽车产业的生产都会受到波及。

荷兰方面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安世半导体官网11月5日更新动态,欢迎中国方面推动恢复安世中国工厂及其代工厂的出口,期待尽快获悉放宽出口限制的条件、标准及程序的进一步细节。

但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造成了损害,10月29日因安世中国拒绝支付晶圆款项而暂停直接供应晶圆的举动,已经让供应链出现了裂痕。

虽然安世称欧洲及亚洲其他地区工厂正常运营,但失去中国工厂的产能支撑,全球芯片供应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这场风波照出了欧洲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真实处境。

这些年,欧洲一直在推动所谓的“产业自主”,想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减少对外部的依赖,甚至出台了欧盟芯片法案。

但现实是,全球产业链的分工已经形成多年,各国在不同环节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想要完全割裂开来根本不现实。

中国在半导体封装测试、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轻易就能被替代的。欧洲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干预企业正常的商业运营,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方的声明不只是说给荷兰听,更是说给整个西方产业听。全球化时代,产业合作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通过公平竞争和互利共赢来实现共同发展,而不是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更不是动辄对企业事务指手画脚。

荷兰政府的不当干预不仅侵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这种做法既不负责任,也得不偿失。

现在,欧洲产业界的恐慌已经说明一切,他们终于意识到,所谓的“产业自主权”不是靠排挤别人就能实现的,而是要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通过加强合作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坚持错误的做法,只会让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更加被动。

中方已经展现了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了出口豁免等措施来稳定供应链,接下来就看荷方能不能拿出诚意,停止干涉企业内部事务,与中方相向而行,为安世半导体问题找到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毕竟,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稳定畅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资料:

商务部再回应安世半导体问题:望荷方以负责任的态度相向而行——光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0

标签:财经   自主权   欧洲   中方   中国   声明   行业   半导体   荷兰   全球   产业   芯片   中国企业   工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