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小暑节气,之后便正式开启一年中酷热难耐、湿气弥漫的“三伏天”。太阳毒辣,空气稠闷,整个人仿佛被裹在湿热的棉被里,浑身不得劲,脾胃也倦怠起来。此时,身体也像被暑气蒸腾得蔫蔫的花草,最需那能驱散体内湿浊寒邪,唤醒一身清爽的“食补良方”。
一、生姜
古人讲“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姜,正是夏日里驱散寒湿的一把好火。生姜辛温,能通阳散寒,助我们逼出藏匿在关节里的寒气,唤醒被暑热湿气困住的脾胃,让身体从内里暖起来,驱赶不适,让能量顺畅流转。
推荐食谱:白玉菇姜丝蒸牛肉片
1. 牛肉切片,加少许生抽、料酒、蚝油、一点点糖、适量淀粉抓匀,再淋少许食用油封住水分,腌制一刻钟。
2. 白玉菇洗净去根,焯水一分钟捞出沥干,铺在盘底。
3. 将腌制好的牛肉片均匀铺在白玉菇上,取一小块生姜,切成极细的丝,均匀撒在牛肉表面。
4. 蒸锅水沸后放入盘子,大火蒸约15-20分钟,至牛肉熟透变色即可。
这道菜妙就妙在一个“蒸”字,锁住营养又清爽不燥。嫩滑的牛肉片裹着白玉菇的鲜,姜丝那点恰到好处的辛香在热气蒸腾中全然渗入牛肉纤维里,入口微辛回甘,既消解了牛肉的滞腻感,又悄悄驱散着体内积聚的寒湿。尤其当那点辛香直抵胃里时,暖意融融,仿佛给虚弱的脾胃添了一把小火炉。
二、紫苏叶
紫苏叶性温辛散,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尤其擅长化解鱼蟹之毒。在三伏天里,它是赶走湿浊、提振食欲的天然帮手,那抹奇异的香气,仿佛能穿透闷热的空气,直接唤醒被暑气封印的味蕾。
推荐食谱:紫苏叶炒鸡蛋
1. 紫苏叶洗净,稍微控干水分后切碎(不用太细)。
2. 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盐、一点点白胡椒粉打散。
3. 锅中放适量油烧热,倒入蛋液,待边缘稍稍凝固时,用筷子快速划散。
4. 鸡蛋炒至七八成熟,大部分凝固但还带点湿润时,倒入切好的紫苏碎。
5. 快速翻炒十几秒,让紫苏的香气与鸡蛋充分融合即可出锅。
这真是夏日里一道极快手的“救场菜”!金黄的炒蛋蓬松柔软,裹挟着紫苏叶那独一无二的浓郁辛香,入口瞬间便激活了被暑气困住的味蕾。紫苏的香,仿佛一缕穿透湿热空气的清风,带着微微的暖意,在口腔里轻盈打转,既解腻又开胃,暑气郁结的烦闷感也随之一扫而空。
三、薏米
薏米,又名薏苡仁,是药食同源的佳品,在祛湿界可谓声名远播。它性味甘淡微寒,最擅长健脾渗湿、利水消肿。暑热夹湿的季节,身体就像一块吸饱水的海绵,沉重黏腻,薏米就是那温柔的拧干之手,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湿浊气,让身体恢复轻盈利落。
推荐食谱:薏米藕带排骨汤
1. 薏米提前用清水浸泡1小时以上(或提前一晚泡好)。排骨洗净,冷水下锅焯水,撇去浮沫后捞出。
2. 藕带洗净斜切成段(若用莲藕则去皮切滚刀块),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
3. 将焯好水的排骨、泡好的薏米、姜片放入汤锅,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约40分钟。
4. 加入藕带段和胡萝卜块,继续炖煮20-30分钟,至所有食材软熟,出锅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这碗汤真是三伏天的“祛湿甘露”!汤色清亮,排骨的肉香与薏米的谷物香完美交融,藕带的脆嫩和胡萝卜的清甜又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层次。薏米在汤中煮得微微开花,软糯可口,其温和的祛湿之力在汤水的滋润下缓缓释放,喝下去,从喉咙到胃腹都弥漫着一种温润的舒畅感,仿佛身体的每个角落都在被温柔地“除除草”,沉重感悄然退去,只余下熨帖的轻松。
小暑过,三伏至,天地的“蒸煮模式”已然开启。当身体被闷热湿气裹挟时,不妨让这些朴素的食材,成为餐桌上最贴心的守护——它们默默调和着阴阳,排走湿浊,驱散寒凝,消解暑热,助你安然度过这漫漫长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由“秀厨娘”原创,文章和图片均有版权,未经允许,请勿抄袭、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更新时间:2025-07-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