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法院一纸判决,让特朗普政府面临史无前例的财政危机,这场始于2017年的关税大战,累计征收超过万亿美元税款,如今可能需要全额退还。
更要命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承认败诉风险,称退税将是"灾难性后果",当年挥舞的关税大棒,正变成回旋镖飞向美国自己。
这笔巨款将如何重塑全球格局?特朗普的政治声誉还能挽回吗?
编辑:CY
法院的判决很明确。特朗普违法了。这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程序问题,而是对整个关税政策合法性基础的根本否定。
说白了,特朗普当年用的那部1977年紧急权力法,本来是用来应对恐怖袭击、军事威胁这类真正国家紧急状态的,不是拿来处理贸易逆差这种日常经济摩擦的。
用紧急法处理日常问题,就像用消防斧切菜,注定出问题。结果果然来了。8月29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直接判定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超越了总统权限。
这一判决,彻底把整个关税政策的"合法"外衣给撕了个干净,露出了里面违法的真面目。面对败诉,特朗普政府当然不服气。9月3日,白宫火速向最高法院提交文件,请求"加急"推翻下级法院的裁决。
可问题是,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底。财政部长贝森特接受采访时,嘴上说着对胜诉有"信心",但话锋一转,坦率承认无法排除败诉的可能性。
他警告说,如果最终败诉,"我们将不得不退还大约一半的关税,这对财政部来说将是非常糟糕的"。到明年夏天最高法院可能做出最终裁决时,这笔钱的总额将高达7500亿至1万亿美元。
让本就背着几万亿国债的美国财政"吐出"这笔巨款,无异于一场财政灾难。更要命的是,这些年通过关税征收的税款,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现在要退钱,财政部得从本就紧张的预算中调出数千亿美元完成退税。
对特朗普个人而言,这更是一场关乎其政治声誉的"毁灭性"打击。要知道,特朗普上任以后频频出手,又是斡旋俄乌冲突,又是处理伊朗核问题,还帮着以色列打击中东武装。
但真正能拿到手里的成果寥寥无几。对全球加征关税,并迫使一些国家达成贸易协议,几乎成了他唯一可以拿来标榜的"亮眼政绩"。
现在好了,连这个都要没了。如果这项他最引以为傲的标志性政策,最终被最高法院盖章认定为"违法",那不仅意味着他需要退钱,更意味着他从上台到现在几乎"一事无成"。
对于一个极度看重个人品牌和"强大交易者"形象的总统来说,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政治声誉就像气球一样,扎一个洞就全漏光了。
这会让他的反对者给他牢牢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彻底摧毁其政治人设。更深层的问题是,这场败诉背后折射出的是美国的党争和分裂。
起诉特朗普的12个州大多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加州州长纽森和大约10个州的总检察长本身就是民主党人。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关税政策,更是特朗普这个人。
民主党在中美竞争的问题上,与特朗普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并不否认美国的衰落和中国崛起,却不主张对美国的贸易伙伴"开刀"。
他们认为加税只会打碎美国的"基本盘",一旦美国的盟友体系崩塌,不管是工业实力、科技竞争还是军事领域,美国跟中国单挑都打不赢。
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近期发表文章,系统性地阐释了这一观点。他的最终结论是:美国跟中国单挑的话打不赢,只有拉拢盟友,构建新的"联盟"才能对抗中国。
但维系一个联盟,要么需要关乎生死存亡的共同敌人,要么需要无法拒绝的利益输送。现在的美国,两个条件都不具备。
财政窟窿像无底洞,填多少钱都不够。这场败诉带来的经济代价,远远超出了简单的退税问题。
美国如今国债高企,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都在紧缩中,突然需要支付巨额退税,极有可能导致这些项目预算被再次压缩。美国民众能接受吗?恐怕不大可能。
更别说,之前被迫交高关税的美国企业也按捺不住了。福特汽车公司财报显示,因关税导致年成本增加15亿美元,通用汽车类似损失达12亿美元。
无论是依赖中国零部件的汽车制造商,还是卖中国家电的零售商,他们付出了极大的成本牺牲。如果法院判决失利,这些企业最有可能集体诉讼政府,要求退回关税甚至加钱赔偿。
美国大豆协会统计显示,农户损失超过200亿美元。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暴跌了88%,创下20年来的最低纪录,美国中西部的大豆库存已高达4200万吨。
而巴西和阿根廷美滋滋地接下了中国大批的大豆订单。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结果,正是关税政策回旋镖效应的典型体现。更深层的问题是,美国与中国经济深度绑定这个现实。
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依赖度在特定领域高达93%,石油、天然气、大豆等大宗商品急需中国订单。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出口,3月份直接清零。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法院认定关税违法,美国企业要把那笔钱退回来,很可能其中一大部分都得退给那些曾经从中方采购大量商品的公司。
这笔钱虽然不会直接从美国政府账户进到中国政府的账本上,但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易、订单回流等方式,会间接转化成中方的收益。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本想靠这波关税打压中国产业,结果政策一旦被废,那些限制措施自动失效,他手里的"筹码"就都没了。谈判桌上再想压价、换条件,就没那么容易了。
手里的王牌变成了废纸,多边合作才是出路。这场关税风波从一开始就是特朗普的"个人操作"。
他相信只要自己够强硬,就能逼别人让步,但他忽略了一个现实:在今天这个全球经济高度交织的时代,靠着一国之力打压别人,最终可能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美国政府现在面对的不只是法律判决,更是信任危机。他们当初为了眼前的政治目标,把一整套贸易规则都搅乱了,现在要收拾残局,可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企业、民众、国际社会,通通都在看这场戏怎么收场。反观中国,通过稳步推进自身发展、扩大市场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反而在这场风波中站稳了脚跟。
特朗普的算盘是想让中国"吃亏",但现在看来,美国自己反而要"吐血"。
中国早已在压力之下完成了战略调整,一方面积极开拓东南亚、拉美等新市场,另一方面外部压力也倒逼中国加速了关键产业链的自主升级。
就在美财长表态不到24小时,中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这种"增金减债"的趋势,既是审慎的风险管理,也是一种无声的战略表态。
现实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印尼开始用本国的镍矿资源,直接跟中国换光伏设备;巴西则推动用本币跟中国结算贸易;就连欧洲也在反复强调"要和中国保持产业链合作"。
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对冲"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而稳定且开放的中国,自然成了那个最有吸引力的选项。这场关税争端深层暴露出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上的战略迷茫。
特朗普走的是"单挑"路线,迷信单边施压,连盟友也收割,结果反陷孤立。那笔可能被退回的万亿关税,不仅是金钱,更是一个时代的转折信号。
它宣告了单边关税武器的破产,预示着多边合作时代的到来。
这场关税风波说白了就是一个教训:法律面前没有特权,政策再强势也得守规矩。当回旋镖飞回来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伤得最重的是自己。
到头来,开放共赢比单边施压更有效,守规则比耍蛮力更管用。这个道理,全世界都在学,美国也该学学了。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政策大逆转,你觉得对中美关系意味着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