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快扛不住了,瘦到脱相,还在奔波还债

“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这话才过去几年啊?当年王健林说这话的时候,那叫一个意气风发,好像钱就是纸,随便印。现在呢?这位曾经三度登顶中国首富的大佬,正为了区区1.8个亿的执行标的焦头烂额。

4月17号,万达酒店发展发公告,要把手底下那个搞轻资产酒店管理的“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权卖给同程旅行,作价差不多25个亿。这已经是王健林不知道第几次“割肉”了。为啥卖?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缺钱呗!而且这笔钱到账的时间点很微妙,刚好能赶在4月29号一笔2.5亿债券到期前,救急的意思不要太明显。

有人可能会说,王健林家大业大,卖点资产算什么?这话放在几年前可能还行,但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你看看万达这几年的“病历本”,那真是触目惊心。天眼查随便一搜,大连万达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新增的被执行信息一条接一条,累计被执行的总金额已经超过65亿了!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

光是股权冻结这块,就够吓人的:

2024年6月,万达商管两次股权被冻结,加起来快20个亿。

6月底,万达集团和几家子公司又被执行了12个多亿。

10月,又是万达商管,近20亿股权被冻结,而且一冻就是三年,到2027年。

今年1月,珠海横琴那边的公司,8.1亿股权被冻。

到了3月,更狠的来了,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80亿的股权,被河南郑州中院给全额冻结了,也要冻到2028年!

这一连串的冻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老王的资产被法院“锁”起来了,不能随便动用,不能拿去抵押融资。这对本来就资金链紧绷的万达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银行一看这情况,谁还敢随便贷款给你?融资的路子越来越窄,逼得他只能不停地“卖卖卖”。

咱们算笔账。根据万达自己披露的报告,到去年(2024年)6月底,光是有息负债就高达1375亿!一年内到期的短债就有302亿。可他账上有多少现金呢?到去年9月底,只有区区151亿。这连短期债务的一半都覆盖不了!这就好比你家每个月房贷要还3万,可你银行卡里只有1万5,随时都可能断供,你说慌不慌?

所以啊,别看万达广场好像还到处开着,但王健林的日子是真不好过。为了还债,你看他都卖了些啥?

万达广场:这可是老王的心头肉,号称“万达广场就是我的命”。但为了活命,命根子也得割。光是今年头几个月,宣城、铜陵、安阳、四平、扬州、徐州的万达广场就接连易主。这两年累计卖掉的万达广场,少说也有三五十座了。接盘的大多是像新华保险、中金资本这样的险资和投资机构。北京CBD那个万达总部大楼,B座,王健林自己办公的地方,都卖给了新华保险和中金资本。

酒店业务:这次卖给同程旅行的万达酒店管理公司,旗下有万达瑞华、文华、嘉华等九大品牌,管着200多家在营酒店,还有300多家等着开业。这块轻资产业务本来是万达酒店板块里最赚钱的部分,2024年还盈利1.38亿港元呢。但没办法,为了快速回笼资金,也只能忍痛割爱。

万达电影:这曾经是万达文化产业的骄傲,当年收购美国AMC影院何等风光。现在呢?去年就把控股权卖给了上海儒意,套现20多亿。今年还在不断减持股份,又套现了好几个亿。

其他资产:像什么英国的豪华游艇制造商圣汐国际、海外的地产项目,能卖的基本上都卖了。

这一路卖下来,王健林的商业帝国版图是肉眼可见地在缩水。问题是,卖了这么多,窟窿填上了吗?

看起来还差得远。除了已经摆在明面上的债务,还有潜在的“地雷”。当年为了上市搞的那几轮“对赌协议”,简直是套在老王脖子上的绞索。

第一次对赌(2016年):为了从港股退市回A股,签了300亿的对赌。结果A股没上去,2017年爆发危机,只能吐血大甩卖,把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打包卖给融创和富力,才勉强过关。

第二次对赌(2018年):引入腾讯、苏宁、京东、融创等,又融了340亿,继续冲A股,还是没成。

第三次对赌(2021年):这次是珠海万达商管冲刺港股,又融了380亿,结果四次递表都被拒。眼看2023年底对赌到期,又是生死关头。最后是拉来了太盟投资集团(PAG)和中东资本,注资600亿,代价是出让了珠海万达商管60%的股权,王健林失去了绝对控制权。

这三次对赌,就像三场豪赌,王健林输得是真惨。虽然暂时解除了回购危机,但控制权没了,而且过去的“战友”现在也可能变成“债主”。去年10月,永辉超市和苏宁易购就跳出来,要求万达履行当年的回购协议,加起来又是小一百亿的追债。如果这些官司都输了,万达的债务雪球还得继续滚。

更要命的是,万达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也遇到了麻烦。过去那种“重资产+快速复制”的打法,靠着拿地、建万达广场、卖配套住宅回笼资金,再用商业租金产生现金流。这套模式在房地产黄金时代确实所向披靡。但现在呢?

电商冲击:实体商业被网购挤压得厉害,万达广场的人流和租金都面临压力。

消费降级:大家捂紧钱包过日子,高端消费不景气。

地产寒冬: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过冬,万科、碧桂园这些巨头都在苦苦挣扎,万达想独善其身?难!“三道红线”政策更是卡住了融资的脖子。

这种情况下,频繁出售核心资产——万达广场,就像卖掉会下金蛋的鹅,短期能换点钱,长期来看是动摇根基。而且接盘的多是险资和私募基金,这些“秃鹫资本”进来后,很可能会进行资产重组,万达多年经营的商业网络可能就分崩离析了。

我们再看看王健林本人。去年11月,有网友在大理偶遇他在金顶寺烧香。照片里的老王,身材单薄,两肩瘦削,面容憔悴,眉宇间尽是疲态。光看背影,真跟小区里钓鱼的大爷没啥区别了。很难想象,这可是当年那个说一个亿是“小目标”的中国首富啊!

这位70岁的老人,军人出身,一辈子要强,号称“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1988年接手那个负债149万的大连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时,谁能想到他能搞出个万亿商业帝国?他搞旧城改造,把暗厅改明厅;他首创“订单地产”,先招商再建商场;他逆势收购AMC,让中国企业在好莱坞扬眉吐气。那些年的王健林,是真的敢闯敢干,也确实踩准了中国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浪潮。

但时代变了。那个靠胆识和高杠杆就能创造奇迹的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当经济增速放缓,监管趋严,“高负债+快周转”的模式开始反噬它的创造者。万达每一次战略转型,都说自己踩对了国家政策的节拍,唯独没算准政策转向的速度和力度。

现在摆在王健林面前的,可能比2017年那次危机更难。是继续拆东墙补西墙,维持帝国的表面繁荣?还是彻底断腕,来一次脱胎换骨的重生?

有人说,王健林还在坚守底线,对比那些“技术性离婚”转移资产或者直接“躺平”的地产大佬,他至少还在努力还债,保交楼、保员工工资、优先还小额债主。他儿子王思聪也说过:“我们家可以出售酒店、汽车和房产,但绝不会出卖国家,绝对不会把负担推给社会!”这话听着倒是有几分骨气。

但现实是残酷的。控制权旁落,核心资产流失,债务压力山大。在云南寺庙的青烟里沉思的王健林,需要的可能不是佛祖保佑,而是找回当年那份“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的孤勇。

毕竟,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对于这位商业老将来说,能不能绝处逢生,就看他还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拥抱这个不再属于他的时代了。

只是看着他日渐消瘦、疲惫不堪的身影,让人不禁感叹,英雄迟暮,时不我与啊!这出地产大佬的悲情戏,恐怕还要演上一阵子。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关注”我,记得“标星”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大佬   珠海   债务   股权   当年   去年   资产   广场   酒店   商业   财经   王健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