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茶
2025年8月1日,中国科技界迎来了重磅消息。
湖南泽睿新材料和中国航发商发联合宣布,成功研发的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打破了西方对中国航发材料长达60年的技术封锁!
长期以来,碳化硅纤维被西方国家垄断,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使用,一直是我们航发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经过中国科研团队的艰苦攻关,这项技术终于被攻克,彻底改变了局面!
碳化硅纤维被誉为航空发动机“心脏”部件之一,特别是用于涡轮叶片和热防护系统等核心组件,它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效率。
长期以来,碳化硅纤维的生产技术被西方国家垄断,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依赖严重制约了航发的发展。
西方国家将这一技术视为战略性“卡脖子”技术,控制着全球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和升级。
过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普遍依赖进口碳化硅纤维,这不仅导致了巨大的技术壁垒,还使得国内航空产业在一些关键领域,无法自主研发和生产高性能材料。
尤其在高温条件下,碳化硅纤维的抗氧化性、抗蠕变性等特性十分重要,而西方国家在这些领域的技术领先,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航发核心技术的进步。
2025年8月1日,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发商发,联合研发的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成功问世,彻底打破了这一技术封锁。
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是一种具有极高耐高温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能在1600℃高温下持续保温10小时。
而在1850℃高温下,强度依然能够保持超过85%,这使得中国航发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直接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卡脖子”难题。
这种新型碳化硅纤维的突破,不仅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次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在高技术材料研发方面的重大进步。
它将有效提升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性能,不仅满足了当前航空工业的需求,还为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支持。
此次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中国科研团队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攻关。
自2010年成立以来,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便致力于碳化硅纤维的研发。
作为中南大学的产学研基地,该公司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团队协作,在新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技术突破过程中,科研团队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
为了控制BN涂层的厚度,团队曾经历过37次失败的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让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终,团队成功研发出“原位改性”技术,成功解决了BN涂层剥落的难题,这项技术成为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核心性能的重要保障。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是一次材料性能的提升,更是技术创新的突破。
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原位改性,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抗氧化性、抗蠕变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这一创新技术有效避免了,传统工艺中容易出现的涂层脱落问题,大大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提升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科研团队的努力最终让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具备了超越西方同类产品的能力,其性能远超现有市场上的进口材料。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进展,也为中国航发领域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突破,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航空领域意义,它的应用前景更是广泛,涵盖了航空、能源、光伏、核能等多个行业,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力。
在航空领域,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高温性,能将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热防护系统,将能够承受更高的温度,显著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由于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蠕变性,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将大幅提升,极大地降低维护成本。
在能源领域,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应用,能够为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提供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燃气轮机作为发电领域的核心设备,其高温端部件对材料的要求极为苛刻。
通过使用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可以显著提高燃气轮机的能源转换效率,助力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在光伏产业,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作为高温热场材料,有望推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突破。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迫切需要高性能材料的支持。
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提升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寿命。
此外,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在核能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核反应堆包壳管等极端环境部件对材料的要求非常高,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能够在高温、高辐射的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为核能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支持。
这些应用场景展示了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航发的技术格局,也将在多个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航发材料技术的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更证明了我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快速崛起。
Zelramic-iBN碳化硅纤维的成功研发,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也为全球材料科学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将加速更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
在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国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技术自主可控的实现,中国航天、能源、光伏等领域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峰,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来源:
光明网《中国航空发动机重大突破!碳化硅纤维撕开西方60年垄断》
中国报告大厅《2025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技术突破报告》
国防科技大学公开资料及众兴新材料官方披露
湖南泽睿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白皮书及展会公开信息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