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代理人老张2019年的朋友圈画风是这样的:早餐在希尔顿,午餐谈百万单子,晚上发业绩截图——月入12万。
那会儿他带着22人的团队,是某大型险企的金牌主管,西装笔挺,开着宝马5系。
今年9月,我在一家社区便利店遇到他。穿着洗得发白的polo衫,正在跟老板聊能不能代理点日用品。
五年时间,中国保险代理人从900万暴跌到264万。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银保监会白皮书里白纸黑字的数据。算下来,平均每天有3550个保险代理人离开这个行业——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每天消失。
那些曾经月入十万、在朋友圈晒豪车晒业绩的“金牌销售”,现在到底去哪了?
认识老张是在2017年。那时候他刚从传统销售转行做保险,第一年就赚了80万。
“保险这行太香了,”他当时跟我说,“卖出去的单子,后面还有续保佣金。你知道什么叫睡后收入吗?就是我现在躺着,账户还在涨钱。”
巅峰时期,老张团队有35个人。每天早上7点开晨会,喊口号,对业绩,搞PK。团队月产能100万保费,他自己每月稳定入账10-15万。
买了房,换了车,老婆辞职在家带娃。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但2020年之后,画风突变。
首先是疫情。线下活动全停,客户见不到面,保险这种需要“推”的产品,突然就卖不动了。老张的团队从35人掉到18人,再掉到7人。
然后是行业整顿。银保监会开始严查销售误导,很多“高收益”“返本型”的产品被叫停。以前那套话术不能用了,客户开始理性了。
最致命的是续保断崖。老张以前最自豪的“睡后收入”,现在成了噩梦。因为他卖出去的很多保单,客户发现“不划算”后选择了退保。续保率从95%掉到不足70%。
“我算过账”,老张点了根烟,“2022年我一年的收入还不够还房贷车贷。团队剩7个人,全是新人,出不了单。我自己也不敢再拉亲戚朋友买保险了——怕他们以后退保,连朋友都没得做。”
2023年下半年,他彻底离开了保险行业。带着30万负债。
老张不是个例。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9年中国保险代理人数量达到912万的历史峰值。到2024年,这个数字只剩264万。
五年时间,648万人离开。
你的行业安全吗?下一个被冲击的会是谁?
我采访了十几个离开保险行业的人,发现他们的离职原因惊人相似:
1. “基本法”变了
以前保险公司的激励政策是“多劳多得+团队提成”。带出一个能签单的人,你就有持续收益。所以大家拼命招人,团队越大越赚钱。
现在呢?很多公司砍掉了团队奖励,更注重个人业绩。你带100个人还是10个人,收入可能差不多。
在深圳做了8年保险的李姐说:“我以前带50人的团队,每月光团队奖就有3-5万。现在公司说要‘去金字塔化’,团队奖没了。我自己出单能力又不行——40多岁也没那个冲劲了,谁愿意买我的保险?”
2. 产品越来越难卖
“以前我们卖年金险,跟客户说‘每年存5万,20年后返120万’。客户一听收益率这么高,马上就签了,”在成都做保险的小王说,“现在不行了。客户会问:中间的钱干嘛去了?为什么不自己存?万一公司倒了怎么办?”
信息越来越透明,客户越来越理性,再加上收到互联网保险冲击,保险从“推销品”变成了“比价品”。
3. 收入断崖式下跌
更狠的是,很多保险公司开始降低佣金率,续保佣金更是一年比一年低。
北京的老刘算了笔账:“我2019年卖100万保费,能拿35万佣金。2024年同样卖100万,只能拿18万。收入直接腰斩。”
这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那些靠续保佣金生活的“老人”。他们以前卖出去的单子,客户大量退保,续保收入断崖式下跌。
“我一个朋友,2015-2018年卖了很多年金险。当时说得天花乱坠,客户觉得划算就买了。结果这两年理财市场不好,客户发现收益和想象中差距太大,纷纷退保。他的续保收入从每月2万掉到3000块,”老张说,“他现在转行送外卖了。”
648万人离开保险行业,他们都去哪了?
1. 转型互联网保险
一部分人选择了互联网保险平台。蚂蚁保、微保、水滴保这些平台,用户主动搜索产品,销售只需要提供咨询服务。
“压力小多了,”在蚂蚁保做咨询的小林说,“客户是主动来问的,不用天天打电话骚扰别人。虽然收入没以前高,但至少稳定。”
不过这条路也不好走。互联网保险的佣金更低,竞争更激烈。小林现在月收入稳定在8000-12000,比巅峰期少了一半以上。
2. 彻底转行
更多人选择了彻底离开保险行业。
老张现在在做社区团购,帮居民代购日用品。月收入3000-5000,但他说“心里踏实多了”。
李姐去了一家教育机构做销售,卖课程。“还是销售,但至少不用担心客户退款了。”
小王回老家开了个奶茶店。“虽然累,但每天看到真金白银进账,比保险稳定太多了。”
3. 坚守的人在升级
当然也有人选择留下来。但他们的打法完全变了。
在上海做保险的David,现在专注高净值客户。“我不做普通家庭了,只做年收入百万以上的。这些人需要的是资产配置和税务筹划,保险只是工具之一。”
David的团队只有5个人,但人均年收入超过50万。他们卖的不是保险,是财富管理方案。
“行业确实在洗牌,”David说,“但优质客户还是需要专业服务的。关键是你得升级自己的能力,不能再靠话术和人情关系了。”
保险代理人的崩塌,给所有职场人敲响了警钟。
没有永远的铁饭碗。
2015年,保险代理人是最赚钱的职业之一。月入过万是常态,月入十万不稀奇。很多人觉得这是“躺赚”的好生意。
但仅仅五年,风向就变了。信息透明化、政策收紧、客户理性化,三重压力下,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崩塌了。
你的行业还好吗?
如果你是房产中介,有没有想过贝壳、链家这些平台不断压低佣金率?
如果你是传统零售从业者,有没有看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在蚕食你的市场?
如果你是自媒体创作者,有没有感觉到AI工具正在取代人工创作?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
那怎么办?
答案是: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人。
老张现在虽然做社区团购收入不高,但他跟我说:“我在重新学东西。短视频运营、社群管理、供应链对接。以前在保险公司,我只会卖保险。现在我得学会更多技能,才能在这个时代活下去。”
David的选择是深耕专业:“我现在每年花10万学习,考CFA、考CFP、学税务筹划。客户要的不是卖保险的,是能帮他们解决财富管理问题的专家。”
职场生存的本质,是你能为别人创造什么价值。
保险代理人的崩塌,不是因为“保险”不需要了,而是因为那种靠信息差、靠话术、靠人情关系的销售模式被淘汰了。
客户需要的是专业建议,而不是推销员。
这个逻辑适用于所有行业。
你的行业安全吗?如果明天行业洗牌,你有什么能力能让自己活下去?
别等到被时代抛弃的那一天,才开始慌张。
现在就开始学习、升级、进化。
因为唯一确定的是:变化永远比你想象的来得更快、更猛烈。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