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中共六大等历史事件和会议,皆与一人紧密相连。
2009年9月,“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公布,广东被评上9人,此一人名列其中。
此一人,便是曾担任宋庆龄贴身侍卫、我党我军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我党的第一任军事部长,实际上也就是党的第一任军委主席的杨殷。
之所以成为英雄模范人物,是因为他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在杨殷36年的生涯中,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他19岁就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
护法运动中,他受聘担任大元帅府参军处副官兼孙中山侍卫队副官等要职。对如何建立和发展革命武装,他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并得到认可,许多人称他为参军处的“师爷”,对他格外尊敬。
护法运动失败后,他被迫转到广州西关盐务稽查处,专职从事防止盐商偷税漏税、制止盐务官吏贪污盗窃的工作。
任上,他忠于职守,不徇私情,成为稽查处一股清流,并在码头工人群众中享有了很高威信。
一句话总结,在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革命中,为谋求中华民族的解放,他做出了不懈努力。
但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其不能领导中国走向革命胜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杨殷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于1922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本自护法运动失败,亲眼看着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后,整个人陷入迷茫的杨殷,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
为了能够专心致力于党的工作,他毅然辞去广州西关盐务稽查处的肥缺,把4个儿女委托给亲戚抚养,并把自己的积蓄、老家的房屋田地以及妻子的遗物金耳环、金戒指等首饰通通变卖后交给党组织,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1922年底,受党组织安排,杨殷到苏联参观学习,接受新知识,1923年回国,他即受组织委派,在广州开展工人运动。
由于此前在广州工人群众中积累的威信,杨殷的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很快在广三、广九、
粤汉、宁阳几条铁路先后建立了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
1924年冬,杨殷又被派往香港,负责工运工作。
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杨殷作为大罢工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亲自带领部分罢工工人从香港回到广州,坚持反帝斗争,给英帝国主义经济上、政治上以沉重打击。
另外,杨殷还负责省港大罢工的保卫工作,再加上他凭借同盟会的老资历,极善同国民党左派协调联系,充分调动罢工工人积极性,最终保证了省港大罢工在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坚持斗争后取得胜利。
凭借对省港大罢工做出的重要贡献,杨殷因此被党中央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广东省港大罢工的领导者,是广州铁路工人的领袖”。
省港大罢工之后,杨殷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的工作。
1927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随其后,国民党反对派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作为大革命重要中心的广州瞬间陷入到白色恐怖之中。
省港罢工委员会等革命团体被搜查封闭,广州工人纷纷逃亡,疏散回家。
危急时刻,杨殷及时建立秘密联络点,将工人骨干重新组织起来。当组织上下令准备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之时,这些工人们随即被编入工人赤卫队。
同年12月11月下旬,广州起义爆发,杨殷参加了领导广州起义的工作,负责参谋团,组织领导工人赤卫队投入战斗。
只可惜由于力量差距悬殊,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广州起义武装失败,总指挥部只能下达撤退命令。
这时,杨殷积极组织退却,率工人赤卫队承担后卫任务,最后打到只剩下十几人才撤离前线,离开广州。
广州起义尽管失败,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不可否认,“工农红军”的旗号第一次公开打出,毛主席后来曾将广州起义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并列,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我们党彻底地认识军队的重要性的极端紧要的时期。”
次年,广州起义一周年之际,杨殷在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刊上发表了《斗争中的回忆》一文,这样写道:“广州起义为伟大的举动,现在只有更努力准备我们的力量,为先烈遗留给我们的苏维埃口号而奋斗!”
1928年6月,杨殷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了在苏联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也就是在这次会上,杨殷当选为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任中央首任军事部长,也就是党的第一任军委主席。
六大以后,杨殷回国,在上海的租界秘密开展革命工作,曾多次和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一起商议如何进一步开展城乡的武装斗争,壮大工农武装力量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亲自到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指导武装斗争,组织军事武装,协助周恩来为我党的军事斗争做了许多工作。
只可惜就在1929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杨殷等一批共产党人被捕入狱。
狱中,反动派对杨殷先进行高官厚禄利诱,继而又采取威逼手段,但杨殷始终不为所动,甚至痛骂其是“背叛了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祸国殃民的败类”。
另一边,当时主持中央组织部工作的周恩来闻讯,十分震惊,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营救计划。
8月30日,敌人在对杨殷用尽各种手段都未能得逞后,将杨殷等押送至上海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准备枪杀。
周恩来等亲自在刑车经过的马路边埋伏,准备武装截击,结果敌人押送提前,营救落空。
当日下午,杨殷等被执行枪决,年仅37岁牺牲。
临刑前,他面对敌人谈笑自如,凛然自若,视死如归,只高呼7个字——“朝闻道,夕死可矣”,直令敌人撼然。
1929年9月14日,继杨殷牺牲后,接任中央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写下《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一文,文中谈到:杨殷等人被捕后面对审问官慷慨而谈,宣传革命真理,使审问官一无所得,在关押期间依旧不放弃一切为党工作的机会,一直进行宣传。他们对于自己爱人的遗嘱,都是勉励其为党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亲自接见了杨殷的夫人潘佩贞女士,表示深切的怀念。
时至如今,杨殷牺牲已过去了近一个世纪,而他为中国革命立下的历史功勋,必将永垂不朽。
素材来源:
[1]郭志普,陈艳丽.中共首任军事部长——杨殷[J].党史文汇,2005,(04):41-42.
[2]官丽珍.杨殷与周恩来的革命情怀[J].广东党史,2002,(05):17-19.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