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小文
编辑| 时光
初审| 方园
说起陈奕迅,大家都知道他是华语乐坛的"歌神",一首《十年》唱哭了多少人。
可你知道吗?
这个站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男人,私底下却常年被焦虑症折磨着。
51岁的他,事业做到了顶峰,钱也赚够了,可身体呢?
下巴缝了30多针,演出时还会摔倒,每天还得靠药物来控制焦虑。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拼命赚钱就够了吗?
陈奕迅当年在大学读的可是建筑学,这专业听起来跟唱歌八竿子打不着。
那个年代的香港,能考上大学学建筑,家里条件肯定不差,毕业后找份体面工作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这小子偏偏不走寻常路,在读建筑的时候,硬是挤出时间修了整整四年的音乐课程。
别人下课回宿舍打游戏,他跑去练声。
别人周末约会逛街,他躲在琴房里弹琴。
这份对音乐的执着,连他老爸都看不下去了。
老人家觉得唱歌能有什么出息?
稳稳当当当个建筑师它不香吗?
家里没少因为这事闹矛盾。
机会来得特别突然。
有一次学校办歌唱比赛,陈奕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选了一首《望月》。
比赛那天,他站在台上,灯光打下来,开口那一瞬间,评委和观众都愣住了。
这嗓音,这情感,完全不像个业余选手。
最后毫无悬念拿了冠军,这一唱,就唱出了后来的"歌神"之路。
拿了比赛冠军后,陈奕迅算是正式踏进了娱乐圈。
可刚开始那几年,日子过得相当憋屈。
新人嘛,什么活都得接,什么歌都得唱,想红哪有那么容易。
香港娱乐圈本来就竞争激烈,比他条件好的新人一抓一大把。
真正的转折点是2003年。
那年他发了一首《十年》,歌词写的是"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配上他那种带着沧桑感的嗓音,简直绝了。
这首歌一出来,大街小巷都在放,KTV点唱率爆表。
从那之后,陈奕迅这个名字算是彻底立住了。
算算时间,从参加比赛到《十年》爆红,他只用了8年。
8年时间从默默无闻到封神,这速度在香港乐坛真不多见。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演唱会一场接一场,专辑一张接一张,各种音乐奖项拿到手软。
唱歌火了之后,陈奕迅也开始接拍电影。
《金钱帝国》里他演了个叫陈细九的小人物,一个在黑白两道之间求生存的底层角色。
这个角色演得特别到位,把那种小人物的无奈、挣扎、妥协全都展现出来了。
凭借这个角色,他还拿了年度电影男演员奖,证明自己不只会唱歌。
有意思的是,网上流传了十几年的一个梗,说陈奕迅在《新警察故事》里撞飞了伍佰。
这事闹得特别大,很多人信以为真,到处传。
实际上压根没这回事,陈奕迅根本没在那部电影里出现过。
可这个假消息偏偏传得特别广,甚至成了网络热梗,大家就当个笑话看。
这件事挺能说明问题的。
一个明星红到什么程度,连假消息都能变成热梗,在网上流传十几年还有人信。
陈奕迅自己估计也没想到,明明没演过的戏,却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之一。
成名之后的陈奕迅,工作强度大到吓人。
7年时间开了182场演唱会,平均算下来,一年要唱20多场。
每场演唱会少说也得唱两三个小时,又唱又跳的,对体力的消耗特别大。
2025年8月10日那场演唱会,他一口气唱了4个小时,40多首歌连着来,中间就休息那么几分钟。
这还不算完。
2024年他出去户外运动,结果把下巴摔伤了,缝了30多针。
按理说这么严重的伤,应该好好休养才对。
可他没多久又上台了,演出的时候还踩空摔了一跤。
观众看着心疼,可他就是停不下来。
敬业是敬业,可身体真的扛得住吗?
下巴上那道疤到现在还在,每次看到都让人觉得揪心。
一个50多岁的人了,还这么拼命,图什么呢?
钱早就赚够了,名也有了,可身体垮了,这些还有意义吗?
外人看陈奕迅,觉得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活得特别滋润。
可没人知道,他这么多年一直在跟焦虑症作斗争。
这病不是说来就来的,是长年累月积累出来的。
娱乐圈的压力有多大,外人很难理解。
每张专辑都要火,每场演唱会都不能出错,每次公开露面都得保持最好的状态。
这种压力日积月累,精神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陈奕迅得焦虑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病跟着他很多年了。
到现在,51岁的他还在每天吃药。
焦虑症这东西不是说治好就能治好的,需要长期服药控制。
想想看,一个人每天都要靠药物来维持精神状态,这日子过得得多煎熬。
台上唱得再好听,台下可能正在跟自己的情绪作斗争。
说回陈奕迅的老爸。
当年儿子放着好好的建筑不学,非要去唱歌,老人家气得不行。
在那个年代的观念里,唱歌不是正经职业,哪有当建筑师稳当?
两代人为这事没少争执。
陈奕迅也理解父亲的想法,可他就是放不下音乐。
好在他争气,真的闯出了名堂。
等到《十年》火遍大街小巷,等到演唱会场场爆满,老爸也不说什么了。
不是认输,是真的看到儿子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得很好。
父子之间的这种和解特别难得。
老一辈有老一辈的想法,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坚持。
能够互相理解,最后达成和解,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现在老爸再看儿子的演唱会,心里估计也是骄傲的。
陈奕迅现在的身家,普通人几辈子都赚不到。
演唱会的票价高得吓人,专辑销量也一直很好,代言广告更是数不过来。
按理说,他完全可以选择少接点活,好好休息,享受生活。
可他没有。
还在不停地开演唱会,不停地录专辑,不停地参加各种活动。
身体已经发出警报了,下巴受伤,演出摔倒,焦虑症长期困扰,可他还是停不下来。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钱再多,买不回健康。
名再大,治不好焦虑症。
51岁的陈奕迅,站在人生的这个节点上,拥有了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可他失去的,可能更加珍贵。
每天需要吃药才能维持正常生活,这种日子真的是他想要的吗?
说到底,陈奕迅的问题不是个例,而是很多中年男人的通病。
为了事业拼命,为了家庭打拼,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永动机,以为可以无限透支。
等到身体真的出问题了,才发现钱赚得再多也没用。
多少中年男人,白天在公司强撑着,晚上回家还要处理各种事情。
应酬喝酒,熬夜加班,压力大了就抽烟,心情不好就憋着。
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
可身体不是铁打的,总有撑不住的那一天。
陈奕迅的经历就是个警钟。
他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了,可依然逃不开焦虑症的折磨,依然要每天吃药,依然在受伤后还要硬撑着演出。
如果连他这样成功的人都是这个状态,那些还在拼命往上爬的中年男人,是不是应该停下来想想?
这个社会对中年男人太苛刻了。
要求他们成功,要求他们赚钱,要求他们扛起一切。
可没人关心他们的身体怎么样,精神状态好不好。
等到真的垮了,一切都晚了。
健康这东西,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焦虑症不是感冒,吃几天药就能好。
陈奕迅这么多年一直在吃药,可病情有好转吗?
恐怕只是在控制,而不是治愈。
下巴上的伤可以缝合,可心里的伤呢?
看看陈奕迅的现状,再想想自己。
是不是也在透支身体?是不是也觉得年轻扛得住?是不是也把健康排在赚钱后面?
如果是,那真的该醒醒了。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没有什么钱是值得用命去换的。
陈奕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事业再成功,钱再多,没了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51岁的他还在每天吃药控制焦虑,还在带着伤坚持工作,这真的值得吗?
所有中年男性都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别等到身体真的垮了才后悔,那时候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健康。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适当运动,定期体检,这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信息来源:
· 《香港娱乐周刊》2025年9月刊人物专访
· 陈奕迅历年演唱会官方统计数据(2018-2025)
· 《金钱帝国》电影资料及获奖记录(香港电影金像奖官方档案)
· 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研究文献(2003-2025)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