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作坊到智能工厂,金堂这个企业开启产业升级之路



“莫将菽乳等闲尝,一片冰心六月凉。不曰坚乎惟曰白,胜他什锦佐羹汤。”豆腐,自古便是百姓家的寻常物,清白素净,却自有风骨。时移世易,豆腐在岁月的沉淀中幻化出千般滋味——柔嫩的豆花、醇厚的腐乳、酥香的豆干、鲜美的腐竹……豆香袅袅,穿越古今,始终是人间至味。



位于四川金堂经开区成阿工业园区内的成都市叶老幺食品有限公司正是这样一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企业,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豆制品。近日,记者走进叶老幺生产基地,深入探访这家企业,揭开“豆”焕新香的奥秘——看一粒黄豆如何穿越千年智慧,在现代工艺的淬炼下,幻化成令人惊艳的豆制珍馐。


“我们秉承‘生态、绿色、健康、营养’的经营理念,守护每一口自然的味道,让健康与安心从一颗豆子开始。通过将传统豆制品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们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工艺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站在豆子生发过程展览玻璃柜前,叶老幺副总经理叶小龙向记者介绍起叶老幺的发展历程。



叶老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仅由三人组成,日产量不过100斤豆腐。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企业逐渐发展壮大。2003年,生产技术首次升级,年产量跃升至600—700吨;2009年,自建5亩厂房,年产值突破1000吨;2013年,企业被评为成都市生鲜豆制品保供企业,成为民生“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成员。

2024年4月,叶老幺在金堂经开区落地成立成都市叶老幺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叶老幺特指该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豆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标准现代化生产企业,该公司设计产能60吨/天,拥有6600平标准生产车间、智能化,自动化的定制研发生产线数10条,其中的1条“净土阿坝豆制品生产专线”,专注高原绿色有机大豆为原材料的高端生态豆制品生产。



在叶小龙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叶老幺的现代化生产线。手自一体制胚线,泡、磨、煮浆生产线,老豆腐自动上脑生产线,全自动输送线,自动化制卤冷却线………长长的参观走廊两侧,是叶老幺各式各样的生产线。透过玻璃窗,可以看见工人们穿戴整齐地忙碌着。


“‘做食品如果连安全都保证不了那还能保证什么?!’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对此,我们从选料到出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叶小龙告诉记者,叶老幺只使用非转基因大豆,采购单位均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松潘高原大豆种植基地等优标优品的采购单位。此外,公司构建起新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集成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及食品安全。


“我们的产品不添加防腐剂,因此对生产环境和流程的控制尤为严格。车间墙面和机器全部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洁净度达到10万级标准(即每立方米空气中尘埃数量极低),同时,我们的车间每两小时便会进行一次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的高度卫生。”据叶小龙介绍,3月份,公司顺利通过了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三项权威审核,标志着公司在食品安全管控、标准化运营及质量管理方面全面达到国际标准。此次认证覆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的全链条风险控制,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对产品安全性与稳定性的信心,为拓展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品质至上,构筑产品安全与健康”,秉承如此生产理念,叶老幺不断重塑传统豆制品的可持续未来。目前,该公司主打两大产品系列,其中,传统鲜豆腐系列包括胆水豆腐、内酯豆腐、油豆腐等,其口感细腻,豆香浓郁;创新豆制品系列如牛皮豆干、兰花丝、琥珀豆干等,通过卤制、烘烤等工艺,赋予豆制品更多风味和形态。



“这是我们团队基于40年行业经验自主研发的锅香味烧浆系统,已申请国家专利。该系统在实现定量、点火、恒温、烧浆等工序自动化的同时,通过增加锅的强度、扩大火焰接触面积、集中天然气热能等手段,使得老豆腐具备传统柴火制作出的锅香味,即‘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叶小龙着重强调了公司的特色产品。正是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让叶老幺的产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占得先机。



叶小龙介绍,目前叶老幺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已初步形成稳定的生产体系。在产能方面,当前每日黄豆加工量约为20吨,若采用两班倒生产模式,日产量可提升至60吨,展现出可观的生产潜力。在产品布局上,企业已开发20余个细分品类,其中约30个单品凭借优异品质获得市场认可,销售表现亮眼。市场渠道建设成效显著:一方面与海底捞、绝味、周黑鸭等头部餐饮品牌建立稳定供货关系;另一方面全面覆盖传统农贸、商超等线下渠道,并同步入驻拼多多、美团、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销售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经营模式上实行“双轮驱动”:既着力打造自有品牌,又为行业伙伴提供专业的代加工服务。无论何种模式,所有产品均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确保品质始终如一。



“五一假期期间,我们不会‘打烊’。”叶小龙告诉记者,节假日鲜货豆制品的需求并未减少,尤其是商超、农贸市场及线上平台的订单量持续攀升,对此,叶老幺制定了周密的轮岗生产计划,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鲜货产品对时效性要求高,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冷却后的产品会直接送入冻库,晚上六点前由物流车配送到成都各大农贸市场和商超。”站在自动化生产线参观玻璃窗前,看着工人们专注地操作设备、打包产品,叶小龙信心满满:“虽然节假日加班加点,但看到我们的产品能准时送到消费者手中,感觉这份辛苦就值得。”


“来源于泥土 成长向天空”,应和着生产厂房上的口号,叶老幺像“豆”一样不断“生长”。而在它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叶老幺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起助农惠农的完整体系:响应政府招商引资的号召,落地成阿工业园区,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该项目创新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年消化当地高原大豆3000余吨,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为当地农户开辟了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



通过产业下沉和精准帮扶,企业正在书写新时代“一粒豆子带动一方经济”的生动故事。而展望未来,叶老幺正以清晰的战略规划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企业确立了‘打造中国特色豆制品标杆企业’的愿景目标,我们的追求不仅仅在于企业自身发展,更着眼于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叶小龙强调。


记者/ 程洁



来源:金堂发布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标签:美食   金堂   作坊   工厂   智能   企业   老幺   豆制品   产品   生产线   豆腐   传统   成都市   大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