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又一灰色产业链暴雷!0成本套出48万现金,还不用还?

一个53岁,没固定工作、没房没车的大叔,能在几个月里,让三家不同的银行追着给他放贷,总金额高达48.2万。

贷款之后他没有能力偿还,银行经理竟然主动每月倒贴钱给他,求他还贷。这魔幻操作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惊天骗术?

53岁的老黄没有固定工作,四处打零工,于是一个贷款中介找到了他,邀请他做“职业背贷人”。对于在信贷中介来说,老黄这类人有个专业称谓——“白户”。

所谓的白户就是没房没车没固定工作,他们的征信一片空白,没有任何贷款经验,这样的人包装空间很大!

信贷中介为了寻找白户往往会盯上三类人:没退休金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村的。在贷款中介的眼里,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中介找上门时,话术简单粗暴,却直击人性:我“帮你贷80万,你只要还一年,后面的就不用管了,大不了就是当个老赖。”

老黄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事违法,但他想着自己都五十多了,当个老赖又咋了,拿到手几十万,养老钱不愁了,也不用到处辛苦打工了。

他不是不懂其中的风险,他只是选择了赌一把,赌自己能占到那个天大的便宜。这种贪念,成了启动整个骗局的第一把钥匙。

没有他的主动配合,后面再精彩的戏也演不下去。一个“三无人员”的个人信息,本身一文不值。能点石成金的,是一整个糊弄银行的产业链。

他们先是找来一个房产中介,这个中介花从客户手里找到了一套二手房,然后制造出40万的交易信息,让老黄拿去贷款。

为了让老黄符合银行的房贷资格,中介为他制造了假的工资流水和假的公章,一个老农民瞬间变身建筑公司员工。

一份漏洞百出的虚高交易合同,居然就通过了银行的资产评估环节。他们从银行贷出34万,这笔钱房产中介几乎全部拿走。

第一笔34万房贷,20万是买二手房的钱,剩下的钱被帮他们做局的房产中介拿走,净赚十多万,他是整个诈骗环节中单次赚钱最多的人。

老黄真以为自己得到了一套房子。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房产中介把钱赚了,贷款中介还没赚钱呢。

贷款中介要赚的,是装修贷的钱。有了这套房子,贷款中介开始替他多次申请装修贷。银行的客户经理,光凭几张装修现场的照片和一份伪造的工资流水,就批了3.5万。

他甚至没去现场看一眼,所谓的贷前调查,彻底成了一个笑话。这次的三万,贷款中介拿走了两万。

他们还嫌太少,又给老黄申请第二笔装修贷。同样的贷款,只有第一笔还清了,才能办第二笔,这对于贷款中介来说简直轻而易举。

中介伪造了一份贷款的“结清证明”,银行的客户经理连最基本的交叉验证都没做,大笔一挥,又批了6万。

一个电话就能戳穿的谎言,在这里却畅通无阻。这还没结束,老黄农民的身份还可以利用一下,搞一个农民贷。

为了让黄某礼符合助农贷款的资质,中介亲自开车,带着他跑到别人的毛竹山里,摆好姿势拍了几张照片,再伪造一份经营合同。

就拿下了一笔4.7万的“毛竹贷”,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内外合谋。这笔贷款,是银行客户经理陈某亲自下场“指导”完成的。

从房贷到装修贷,再到助农贷,四笔贷款,环环相扣。银行引以为傲的“三查”制度,在这里被这群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形同虚设。

三天后,4.7万贷款到账。此时黄某礼的债务雪球已滚到48.2万,而他口袋里只剩最后632元。炒房客陈某净赚14万,老周抽成7万,各路中介刮走11万。

当法院传票送达时,黄某礼才在律师指点下看清合同里的陷阱:作为主贷人,他需要对全部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他们就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狼,一层层扒皮,一层层分肉。每个人都在这个链条上吃得盆满钵满,然后将全部的债务和风险,都精准地留给了最初的那个“工具人”黄某礼。

而他,作为名义上近五十万债务的承担者,忙活了几个月,东奔西跑签了一堆字,最后到手的,不过是残羹冷炙。

他被起诉,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生活被彻底毁掉,还可能因“骗取贷款罪”面临牢狱之灾。他以为自己是玩家,到头来才发现自己是唯一的赌注。

在这场贪婪的合谋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是我们不禁要问,当银行的门槛低到可以为骗子量身定做时,我们普通人那点辛苦攒下的信用,又算得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5

标签:财经   产业链   现金   灰色   央视   成本   贷款   中介   银行   债务   装修   农贷   毛竹   客户经理   二手房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