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西贝会倒下吗? | 餐饮系列

有网友说,西贝或许能在法庭上告赢罗永浩,但已经在舆论场上输掉了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输了里子,也输了面子。


撰稿午小哥,全文3400字,欢迎点击文首订阅北京科技报·豹速科技财经。


9月12日晚,在罗永浩临时起意开启的直播间里,西贝被锤得很难吱声了。


“馒头比黑珍珠的包子都贵,儿童餐比儿童年龄还大”,面对这样的硬核吐槽,想必曾经再如何拥护过西贝的消费者,心里也难免嘀咕“这家餐厅确实不太厚道”。


在这场舆论战中,西贝的菜是否是预制菜,是这场争论明面上的核心。


但实际上,包括罗永浩在内,令许多公众无法接受和产生愤怒的,是类似西贝这样消费较高餐厅菜品使用的不透明化,即预制菜有没有被当作现制菜卖出超高价格的问题。

1

到底算不算预制菜?

公众感知更重要



西贝和罗永浩本次的争议焦点,在于如何定义预制菜。


西贝认为,其菜品虽然经过预加工,但并非预制菜,因为预制菜是成品,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而西贝的菜品,在门店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烹饪才能上桌。


罗永浩则认为,西贝的菜品很多都是提前加工好的,只需要简单加热或烹饪即可上桌,因此属于预制菜。


然而,罗永浩9月12日晚的直播,用大量的证据锤西贝,或许直接使舆论的天平偏离了西贝。


直播中,罗永浩展示媒体探访西贝后厨拍摄的冷冻食材(如保质期18个月的海鲈鱼)、袋装鸡汤等,并对比老乡鸡等品牌的透明化标注(如“餐厅现做”“半预制”),指出西贝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菜品加工方式,涉嫌隐瞒。


其中,罗永浩展示的冷冻鱼包装显示,其保质期长达18个月,远超普通消费者对“新鲜食材”的认知。


更令人震惊的是,配料表中列出了7种食品添加剂,包括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等复配水分保持剂。


这些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保水和防腐,使得鱼肉在长期冷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口感和水分,但与“现杀现做”的鲜鱼相比,营养价值和口感必然大打折扣。


他还以“炒芹菜香干”为例,说明消费者对“现做”的认知是“食材新鲜、现场烹饪”,而西贝使用预制食材的行为违背了这一预期。


令消费者瞠目结舌的事实还有,西贝使用的羊排,保质期长达24个月,鸡肉产品的保质期也有9个月。儿童餐使用的牛肉酱保质期达9个月,且配料表中同样含有多种添加剂。


媒体近日探访西贝后厨时也发现,其烹饪工具很多是电磁炉和烤箱,缺乏传统灶台。指出西贝日常菜品出品,不少是加热后上桌的。


在直播中,罗永浩还重点就西贝售价21元的馒头,与消费者展开讨论。根据他展示的证据,这个馒头产品很可能也是使用预制面团加热而成的,其食材成本和加工方式难以支撑如此高的价格。


他甚至质疑:“消费者为‘现做’支付溢价,却得到预制食材,这是否构成欺诈?”而直播当晚,不少网友在直播间回应称,“这次真的支持老罗。”

2

便宜一点,

或许就少被骂一点



在本次舆论争端中,西贝之所以被骂,一个原因在于其餐厅长期人均消费高,但消费者体验不符预期。


不仅罗永浩吐槽本次5人830元的消费没吃饱,西贝大部分菜品如“21元馒头”“49元生菜”也经常被消费者诟病“性价比低”。


红餐大数据最新数据显示,西贝目前在全国共开出382家门店。同类西北菜中,门店数量排名第二的百姓厨房,现有门店数仅为153家。曾经轰动一时的西北菜品牌九毛九,现有门店数仅为70家。


同样据红餐大数据,目前西贝人均客单价为83.66元,虽然对比去年人均的98元有所下滑,但对比九毛九的人均54.96元、百姓厨房的50.82元,西贝的人均价超出同行50%左右。


西贝为何能卖得这么贵?高端人设之下,又究竟是哪些消费者在为西贝买单?


答案是西贝靠着儿童餐战略和服务溢价,成功吸引着大量中产家庭。


出身西北菜的西贝,由于没有川湘菜的油辣和广东菜的清淡,且食材大多是牛羊肉和粗粮,营养较为丰富,早已通过向消费者提供“全托管”服务(服务员陪孩子画画、做游戏)、免费气球、涂色绘本等,对消费者形成了完整的“情绪价值供给链”。


为了成功吸引孩子,西贝在2017年喊出了“家有宝贝,就吃西贝”的口号,又于2022年成立“西贝儿童美食研究所”,今年上半年,西贝还推出了亲子食育课堂。


此外,西贝还要求员工掌握魔术、唱歌、跳舞等技能,每多学会一项技能,月工资涨300元。员工情绪稳定、耐心且多才多艺,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愉悦感,从而彻底喜欢上在这里用餐。


在商场一众餐饮品牌中,家长虽吐槽西贝价格高,但因儿童友好餐厅稀缺和孩子确实喜欢,因此只能被迫重复消费。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西贝儿童餐营收增长了415%。2024年西贝共卖出超2000万份儿童餐,吸引儿童客群近650万人次。


然而,即便轻松抢占了儿童餐的高地,西贝近两年的经营也并不轻松。


2024年9月,贾国龙在2024年餐饮产业大会上表示,西贝销售额全国平均下降差不多10%。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比2023年西贝创下的62亿营收最高值,贾国龙将此形容为“暴击”。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称,1-6月全国餐饮收入、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2.0个百分点,增长动能减弱。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年营收200万元以上)收入增速为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端餐饮与连锁头部品牌承压严重。


禁酒令出台后,北京、上海人均500元以上高端餐厅数量锐减52%,包间上座率从70%降至30%,部分品牌转型大众市场。


在下行的市场环境下,高价必然不受欢迎。加之被认为大量使用预制菜,或许西贝便宜一点,就少被骂一点。

3

“价格-价值感”失衡,

西贝会彻底倒下吗?



浓汤宝、大包番茄汤、大包南瓜泥,这些证据摆出后,说自己没有预制菜,恐怕很难服众。


“正经买预制菜没有问题,但不能说店里是现做的,却偷偷卖预制菜。”


在9月12日晚的直播中,罗永浩强调,自己并不反对预制菜本身,并认为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是合法的,还以老乡鸡为正面案例,称赞其菜品加工等级工作牌,明确公示所有正餐菜品的加工方式分类,让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明明白白消费。


他表示,自己目的是希望借此事件推动国内预制菜市场透明化,呼吁国家尽快出台预制菜国标,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本轮舆情发生后,虽然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亲自下场正面硬刚罗永浩,立陈“西贝门店没有一道是预制菜”,但全国各地的西贝餐厅经营情况仍颇受影响。


据多家媒体实地探访和西贝门店员工反馈,近期西贝餐厅的客流量出现明显下降,直接导致门店营收减少。部分门店的外卖订单量更是遭到腰斩,收入额直接减半。


贾国龙近期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独家采访中也表示,舆情发生后,西贝营业额下降,客流断崖式减少。


“昨天和前天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今天我估计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9月12日下午贾国龙说。


“以后说什么也不能再给孩子吃了”,此次舆论爆发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已出现颇多西贝儿童餐避雷贴,一条条坚决抵制的评论背后,是西贝需要尽快化解的信任危机。


有网友评论说,西贝的这次品牌公关处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傲慢的、教科书式的失败公关”——


1.搞错了对手:你的对手不是罗永浩,而是他身后千千万万有同样感受的消费者。你却把一场民心争夺战,打成了和一个人的口水官司。你是在起诉你的客户。


2.沉迷于“合法性”辩护,完全无视“合理性”感知:你拿着国家标准的“尚方宝剑”跟消费者辩论“预制菜”的定义,你以为你赢了道理,实则输光了人心。消费者不关心国标怎么定,只关心“我花200块钱吃的是不是厨师现炒的”。你在用法律逻辑回应情绪问题。


3.彻底激化矛盾:起诉、公布对方消费记录……这一系列操作充满了好斗和挑衅,将品牌拉低到与个人“互撕”的档次。公关的核心是“化解”,而你却在“火上浇油”。


4. “罗永浩菜单”是公关昏招的巅峰:自以为幽默地“化危机为营销”,实则是最低级的抖机灵。在消费者普遍质疑你“价高质次”的愤怒情绪下,这种操作只会被解读为毫无诚意的嘲讽和傲慢,进一步坐实了“西贝根本不尊重消费者感受”的指控。


这位网友说,西贝的创始人和其公关团队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自杀式公关”。他们成功地将一个关于“知情权”的行业普遍问题,全部吸引并聚焦到了西贝一个品牌身上,并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拒绝倾听、强词夺理、店大欺客”的负面典型。最终结果:西贝或许能在法庭上告赢罗永浩,但已经在舆论场上输掉了品牌声誉和消费者信任。输了里子,也输了面子。


西贝会彻底倒下,从此一蹶不振吗?事态和舆论都还在持续发酵中。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餐饮   系列   消费者   品牌   舆论   餐厅   儿童   保质期   公关   加工   馒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