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7年后,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老师范美忠,如今过得怎么样

文|在望

编辑|南烛春之晚


在中国,有很多一跑成名的人,比如刘翔,比如苏炳添,还有范美忠。

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范美忠的跑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逃跑。

作为初代网红,“范跑跑”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骂战。

那一刻地动山摇

2008年5月12日午后,范美忠正在讲台上向学生们讲述《红楼梦》。

天空逐渐变得灰暗,似乎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到来。

言语之间,范美忠注意到头顶的吊灯开始摇晃,就连地板都在晃动。

因为此前经历过几次轻微的地震,范美忠镇定自若地安抚学生道:

“不要慌!地震,没事!”

话还没说完,教学楼开始猛烈的震动起来,甚至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他这才反应过来——大地震!

范美忠的内心迅速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所摄取。

他没有一丝犹豫,迅速丢下手中的书本,拔腿就跑。

他没有想过教室里的孩子会怎样,只是一味地逃跑。

他也许不知道,他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将学生们推至地狱边缘。

范美忠一路连滚带爬,成为了第一个跑到操场的人。

惊魂未定的他回头望去,摇摇欲坠的教学楼中不断冲出一个个生命。

有的班级在教师的带领下有序撤离,有的则混乱不堪。

幸运的是,由于教学楼较为坚固,抗住了地震的摧残。

被范美忠丢掉的学生没有伤亡,都成功从地震中脱险。

没等学生们开口,范美忠就问:

“你们怎么不出来?”

学生们回答:

“我们还没反应过来你就跑了,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再走啊?”

范美忠毫不避讳:

“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奉献的人,我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上次火灾时我也跑得很快!”

范美忠不知道的是,这件他自以为很正确的事情,即将改变他的命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国的救援力量纷纷投入汶川,各种英雄事迹不断涌现。

其中不乏教师舍弃生命保护学生的光荣事迹。

谭千秋、张米亚、吴忠洪、李佳萍等一众教师无不诠释了何为奉献精神,将被人们永远铭记。

相比之下,范美忠的行为显得尤为割裂。

范美忠丢下学生逃跑的事迹也逐渐传开。

起初,大多数只是灾区的人们知道这件事,互联网上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流传。

当时的互联网还没有那么发达,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算很多。

如果没有范美忠的那篇文章,估计“范跑跑”的称号也不会“名扬四海”。

范跑跑的“裸奔”

2008年5月12日,那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发布了。

范美忠在这篇文章中写下了惊世骇俗的“女儿论”:

“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母亲,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范美忠认为,如果情况过于危险,陪学生们一同赴死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不仅如此,范美忠还觉得自己率先逃跑是崇尚自由的行为,自称有着“一颗热爱自由和真理的灵魂”。

范美忠的这篇文章,不仅打响了“范跑跑”这个名号,还向世人做了一次个人价值观裸奔式的宣誓和表演。

他这种近乎推卸责任的言论瞬间引发了网友的怒火。

当时在博客圈子里很火的“五岳散人”率先开炮,发布文章《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

一瞬间,铺天盖地的指责与谩骂向范美忠袭来。

很显然,范美忠的文章已经将这件事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的互联网环境并不是很好,公知横行,网上全是“反思怪”。

以至于,范美忠在文章中直言:

“我曾经为自己没有出生在美国这样的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国家而痛不欲生!”

“为什么给我一颗热爱自由和真理的灵魂却让我出生在如此专制黑暗的中国?”

范美忠的种种言语,让网友讨论的焦点从“该不该跑”变成了“自由之争”。

灾难面前,逃跑是人的本能。

但关键在于范美忠的身份,他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行为规范。

哪怕他喊一句“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呢?

范美忠用“自由”当自己先跑为敬的注脚,自称是“思想的烈士”,认为社会对他的指责是道德绑架,是公众对英雄主义的过分迷信。

范美忠被“自由派”捧成了道德标兵,成为了反抗体制的“反式英雄”。

之后,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邀请了范美忠,主题自然是“范美忠该不该受到指责”。

评论员郭松民的情绪尤为激动,军人出身的他对“逃兵”恨之入骨,多次使用“无耻”“畜生”等字眼辱骂范美忠。

不少网友不屑于郭松民的“道德卫士”形象,称他为“郭跳跳”。

但也有人认为郭松民的愤怒是情有可原的,没有雷霆手段,哪见菩萨心肠?

范美忠被骂,不是因为率先逃跑,而是在抗灾抢险工作仍在进行时,他却在替自己的先跑主义找理论上的依据,自以为是在为人类的未来铺路。

他推崇“自由主义”,殊不知,在他眼中“自由民主”的美西方在灾难面前仍有舍生取义一说。

泰坦尼克号出事后,船长与船共存亡,二副最后一个登上救生船。

就连方舟子都评价说,范美忠这样的老师放在美国是要被开除的。

“范跑跑”事件愈演愈烈,范美忠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


范美忠的现状

如果当时就有“网红”的概念,那么范美忠绝对是“网红鼻祖”。

捧他的人很多,但骂他的人更多。

他的名声已经完全臭掉了,被取消了教师资格。

得知丢掉了工作后,范美忠来到教育部据理力争,依旧用“北大才子”的语气坚持他认为“正确”的观点。

北大当即与范美忠切割,发声称“以范美忠为耻”。

如果看过范美忠的采访辩论节目,其实不难发现他的确是个人才。

他思维敏捷,知识储备丰富,教学方式独特,但把才华用错了地方。

北大毕业的他一直郁郁不得志,出于对应试教育的痛恨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他曾因为言论过激被学校开除。

直到他来到都江堰市亚光中学,才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由于他一跑成名,又成为了无业游民。

他也尝试去其他学校应聘,但无论走到哪里,“范跑跑”的名号如同阴霾般挥之不去。

没有学校敢于冒风险聘用他。

生活窘迫的范美忠在网上直言:

“未来的生计,靠‘卖国’足矣。”

这些言行,延续着他一贯的叛逆姿态。

辗转几年后,范美忠重新投身至教育行业。

既然学校要自己,那就自己干。

他将精力放在网络教学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课程,专门教授国学内容。

范美忠确实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线上培训班的收益足以让他吃喝不愁。

如今的范美忠,选择隐居成都近郊的崇州乡村。

这座三层毛坯房外的油菜地,成为他与外界的缓冲带。

曾经的北大光环与 “范跑跑” 名号,在这片田园中逐渐褪色。

范跑跑的翻案

如今17年过去,地震带来的伤痛逐渐抚平,但“范跑跑”带来的社会思考远未结束。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互联网上有着越来越多的为范美忠“翻案”的文章。

甚至传出“范美忠被追着道歉”的离谱言论。

他们预设立场,却要求网友客观公正。

他们把范美忠包装成当代自由主义理论楷模、反体制的英雄、“清醒”的人。

他们让人们设身处地,以普通人的身份思考一下灾难面前的抉择,却刻意隐瞒了范跑跑教师的身份。

他们甚至要求人民向范美忠道歉。

诚然,在八级地震面前,我们无法保证自己会比范美忠表现得更高尚。

但如果我们像范美忠一样选择逃跑,会感到羞愧,而不是对着学生脸不红心不跳地问:

“你们为什么不跑?”

更不会事后发布文章推卸责任,吹捧所谓的“自由主义”,暗讽国人被集体主义洗脑,认为宣传见义勇为不合适。

“自由”不是自私自利,更不是在失去勇气之后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人们并不知道才华横溢的范美忠在三尺讲台上讲授了什么,但人们知道,他在灾难面前学生们什么是“自私”。

在人类所有的品质中,勇气是最为稀缺的。

恐惧是生物的本能,勇气是人类的赞歌。

你可以恐惧,可以无德。

但若将无德当做标签,认为勇气是“道德绑架”。

那这就不是在对抗规则,而是用心险恶。

17年过去了,我们凭什么向范跑跑道歉?

结语

2008年5月12日,一位名叫范美忠的年轻教师,在生死关头选择了丢掉学生逃跑。

出于求生本能,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本能反应,虽然违反教师行为规范,但这不可耻。

但是,之后有一个叫“范跑跑”的小丑。

在不断有同行涌现英雄事迹的大背景下,他在媒体和互联网上疯狂作秀,对其行为进行诡辩,不断鼓吹所谓的“自由”,将自己包装成反体制的英雄。

借用教育部对范美忠的评价;

“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

部分参考资料:

乌有之乡|范美忠: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解聘“先跑老师”范美忠系学校自主决定

央视新闻|海外激辩“范跑跑”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汶川   地动山摇   教育部   学生   灾难   年后   面前   道德   老师   教师   自由   文章   范美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