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AI教育讲师团”宣讲活动首站开讲

9月13日,北京市“AI教育讲师团”走进昌平区,开启首站宣讲活动。记者了解到,讲师团将陆续走进北京市10个远郊区开展宣讲,助力各区各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全面铺开。

2025年秋季学期伊始,北京市1400余所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实现全市183万余名中小学生全覆盖。今年3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6月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两份核心文件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全面铺开提供支撑。

为确保课程落地见效,北京市形成了“资源支撑、师资赋能、均衡保障”的立体化实施路径,打出一套“组合拳”。“AI教育讲师团”正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据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AI教育讲师团”旨在通过“城乡结对”计划,把优质资源优先输送到远郊区,让所有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全市中小学AI通识课全面落地助力。值得一提的是,讲师团形成了“1+1+1”的宣讲模式,即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讲政策要求,高校专家作发展趋势报告,教研员讲一线案例,让远郊区教师能够“听得懂、用得上、教得好”。后续,讲师团将陆续走进其他9个远郊区,同时推进市、区两级“AI教育讲师团”常态化入校巡讲。此外,市教委将持续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内容、紧盯课堂效果,让每名学生都能紧跟智能时代发展,不仅懂AI,更会用AI,当好AI时代的“原住民”和“领航者”。

记者了解到,针对区域发展差异,北京市将全面实施“城乡结对”计划,组织中心城区、在京高校、科技企业等优质资源,对10个远郊区进行“组团式”帮扶,避免形成新的“数字鸿沟”。今年8月,北京市成立了由55人组成的首届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端智库的支撑作用。

当天,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卢宇作了专家讲座。他表示,学校首先要理解人工智能教育并非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应该依据人工智能学科的理念和学科体系,遵循课程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和模块,来创设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卢宇认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不能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需强调项目式学习。学生通过学用结合的方式拓展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此,学校应该更多地重视课程开展的形式,结合现有的各类人工智能工具,赋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堂。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钟建业在现场开展了教研指导。他认为,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过度技术化,教师首先要想清楚教什么。其次,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可与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进行融合,充分挖掘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尽量选择基于项目学习的方式,设计跨学科案例。钟建业进一步强调,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难度来体现课程纲要中所倡导的,小学是感知和体验,初中侧重于原理探究,高中阶段则是技术和创新应用。

昌平区作为此次讲师团宣讲的第一站,非常重视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据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陈静介绍,昌平区形成了行政、教研、学校、教师四位一体协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工作的局面。区级制定了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性意见。信息技术、科学、物理、地理、劳动技术等各学科教研员形成教研共同体,共同研究课程的落实情况。学校层面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

昌平区第四实验小学教师赵聪参与了当天的“AI教育讲师团”宣讲活动。“这次培训太及时了!”她告诉记者,之前对如何开展人工智能通识课有点迷茫,听完政策解读和专家讲座,她更明确了方向。未来,学校会考虑从学科融合入手来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参考培训里的“实操示范”,老师们会挑选简单易上手的人工智能工具,比如图像识别、语音互动类软件,避免学生觉得人工智能抽象。“我还会和其他老师分享培训内容,一起梳理适合小学生的人工智能教学案例,慢慢形成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内容。”赵聪说。

(采写:张广林,图片:王辉,编辑:赵艳国 ,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讲师团   首站   北京市   人工智能   昌平区   课程   远郊区   中小学   教师   学生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