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罚4.8亿后,宁波夫妇套现2.6亿果断离场,把烂摊子留给了国资!

让国资最后接上烂摊子,这家2020年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如今竟然走到了这个地步。

从小小文具厂到石化巨头,再到最终急流勇退,金碧华和夏亚萍夫妇的经历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大片。

1984年,年仅18岁的金碧华就已经坐上了宁波镇海临一五金冲件厂厂长的位置。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能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当上厂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足以证明金碧华的能力和眼光非同一般。

然而,金碧华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很快就看准了文具行业的潜力,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1年,他转战文具领域,先是在宁波镇海临江制笔零件厂担任厂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两年后,他更是大胆地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宁波市镇海圆珠笔厂

正是在这家圆珠笔厂,金碧华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他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2005年,一个重大的机遇摆在了金碧华夫妇面前。

那一年,国家出台了"非公有制经济三十六条措施",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

对于嗅觉敏锐的金碧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于是金碧华和夏亚萍夫妇果断出手,与人合资成立了宁波博汇化工,这就是如今博汇股份的前身。

从文具到石化,这个跨度可不小。但是,金碧华夫妇却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果断的决策,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华丽的转身。

博汇股份主要生产沥青、白油、燃料油、橡胶增塑剂等产品。在成立之初,公司就搭上了国家政策的顺风车。

2011年,国家推出了一项重要的消费税退税政策,这对博汇股份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对于以燃料油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的公司,政府会将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油所缴纳的消费税全额退还。

要知道,燃料油的消费税率高达17%左右,这项政策无疑为博汇股份带来了巨大的利好。

在这样的政策红利下,博汇股份如鱼得水,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短短15年时间,公司就从一个小小的石化企业,成长为一家具有上市实力的大型企业。

2020年,博汇股份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金碧华夫妇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

上市后的博汇股份更是如虎添翼。短短三年时间,公司的营收就从9亿元飙升到了29亿元,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然而就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打乱了所有的节奏。

2023年6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调整了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这个看似平常的政策调整,对博汇股份来说却是晴天霹雳。

原本享受的退税政策突然没了,公司的经营模式瞬间受到了巨大冲击。

面对这样的局面,博汇股份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迅速。他们先是尝试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规避新政策的影响。

公司将主营业务从原本的重芳烃类转变为重芳烃类衍生品,希望能继续享受消费税退税的优惠。

然而这个小聪明并没有奏效,2024年3月,税务部门给博汇股份送来了一份"大礼"——《税务事项通知书》。

税务部门认定,博汇股份生产的"重芳烃类衍生品",本质上还是属于"重芳烃类"产品,需要按照原本的情况补缴税款。

这个决定对博汇股份的影响可谓是致命的。按照新的政策,每吨相关产品需要多缴纳2152元的消费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原本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大压缩,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果不其然,2024年8月,博汇股份不得不低头,主动申报了4.8亿元的消费税。这个数字对于一家中型上市公司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它直接导致公司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4.38亿元。

面对如此困境,金碧华夫妇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减薪、裁员、放假,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上了。然而,这些措施似乎都无法扭转局面。

2024年6月,博汇股份宣布全面停产,这个消息一出,市场上顿时炸开了锅。

就在大家都以为博汇股份要硬扛到底的时候,金碧华夫妇突然来了个出人意料的操作:他们决定卖掉公司。

2024年11月,他们先是尝试向一家私募基金转让5.14%的股权,但这显然不够。最后,他们找到了无锡国资,一次性转让了13%的股权,套现2.6亿

不仅如此,金碧华夫妇还无条件放弃了剩余股权的表决权。这一系列操作,让无锡国资一跃成为博汇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从此,这家曾经的民营企业,正式变身为国有控股公司。

金碧华夫妇的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把"急流勇退"诠释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决定,引发了市场上的热烈讨论。

有人称赞他们识时务,有人则质疑他们是否有责任感。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夫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全身而退"。

回顾金碧华夫妇的创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政策的敏锐把握

从抓住石油行业开放的机遇,到充分利用消费税退税政策,再到最后在政策变化时果断抽身,他们的每一步都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

在商海中航行,既要有勇气和魄力,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当机遇来临时,要敢于抓住;当形势不利时,也要懂得及时止损。

金碧华夫妇的故事,让我不禁想到了一句古语:"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在商业世界中,企业家就像是那只良禽,而政策环境则如同那棵大树。选对了树,就能借势而起;树倒了,也要懂得及时飞走。

有人可能会问,金碧华夫妇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功利?他们创立的企业,难道不应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但我认为,在商业的世界里,适时的全身而退,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想想看,如果金碧华夫妇硬撑下去,最终导致公司破产,那对员工、股东和整个社会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相反,通过将公司交给有实力的国资接手,至少保住了公司的基本盘,给了它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成功是一个糟糕的老师。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不会失败。"

金碧华夫妇的故事恰恰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如何取得成功,更在于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故事背后的另一面:过度依赖政策红利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还是要把重心放在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上。

那么,你怎么看待金碧华夫妇的选择呢?

如果是你,面对类似的困境,你会怎么做?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有趣的话题。

信息来源:财联社2025-02-11——《终止与宁波经开区22.8亿元合作项目后 博汇股份转投无锡国资怀抱|速读公告》的报道

长江商报2025-02-12————《博汇股份业绩承压两年亏4.38亿 无锡国资6.8亿入主促产业转型》的报道

环球网财经2024-08-12——《申报缴税4.8亿元!博汇股份:力争8月底前复工复产》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2024-06-15——《因税务政策调整 博汇股份宣布在产生产线全面停产》的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宁波   果断   夫妇   芳烃   烂摊子   燃料油   消费税   无锡   政策   股份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