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无祖国”,主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以实现彻底解放。在帝国主义时代,国家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故而全世界无产阶级需要联合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间的非正义战争,部分社会党领袖以爱国主义口号动员工人参战,实则让工人成为资产阶级炮灰,这是应批判的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将其当作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定义是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此背景下无产阶级应持战争失败主义,即让战争双方都失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才是当时对“工人无祖国”的实践与支撑,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主义在战争中的态度。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日本共产党和德国共产党采取战争失败主义是正确的,因其国家是侵略方,战争失败对人民更有利。中国情况不同,作为被侵略国家,必须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国际主义者也是爱国主义者,口号是保卫祖国、反对侵略。因为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争取抗战胜利是责无旁贷的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民族解放,进而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创造可能。中国抗战的胜利,同时也是对外国人民的帮助。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自卫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形成伟大抗战精神,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源泉与理论支撑。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伟大抗战精神支撑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今天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其价值超越空间,具有永恒性和抽象普遍意义,但需与时俱进地注入新活力以成为鲜活价值力量。新时代爱国主义本质是坚持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和平时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爱国主义,须有国际和天下情怀,既要建设好祖国,又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不同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需求产生共同的价值,与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立场紧密融合,要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作者为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文链接:
永不磨灭!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