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全红婵缺席,跳水世锦赛再现黑马少女,陈芋汐能否稳坐第一?

全红婵退赛,15岁天才少女谢佩玲一战封神,陈芋汐的冠军之路压力陡增。

中国跳水女单,如今成了悬念大片——这不再是熟悉的赢家剧本了,而是新王和老将的正面对峙,比赛走向让人猜不到结局。

要是半个月前跟你说,“全红婵要退了”,大多数人准得一阵唏嘘,毕竟“小红婵”这些年是跳水粉心中的顶流。

从她东京奥运三跳满分“切水如刀”引爆全世界,到近一年起伏不断、身材变化、伤病反复……她就像中国跳水屋檐下的明珠,一路高歌猛进,也难免被伤病和争议追着跑。

这次世锦赛前夕,全红婵脚腕伤病复发,广东队公布名单,她的名字就悄悄消失了。

据说有队医专门做了风险评估,最后还是决定让她彻底修养。

消息一甩出来,全网一片哗然。

更让人琢磨的是,谁能接她的班?

主流观点都觉得,陈芋汐等于自动“加冕”。

她是过去三年世界杯三连冠的中流砥柱,世锦赛经验丰富,技术细腻,心理素质稳,甚至连身形也成功熬过了最难缠的发育期。

媒体给她贴的标签,基本就是“中国女子10米台新一姐”了。

可运动场上哪有剧本?

全红婵缺席,王位真的就这么没人竞争?

普普通通的名单上,谢佩玲——只有十五岁的小妹妹,被临时替补进了国家队,广东省重点培养,说白了就是全红婵的“同门师妹”。

知道她的人其实不多,成绩栏里几乎没见名字。

谁想到,接下来的剧情反转绝对够刺激。

别以为小将上场就是来“陪读”,谢佩玲的出现绝不是走过场。

世锦赛一开打,谢佩玲搭档朱勇鑫和世界强队贴身肉搏,混双10米台前两跳明明都有点小瑕疵,谁料后三跳敢拼敢抢,拼着拼着就翻盘成功,以0.06分险胜朝鲜队金牌到手!

现场观众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谢佩玲翻腾动作速度快得吓人,入水直插水花都不起,“挂外挂”一样的爆发力,直接让专业解说词穷:“教科书级别的207C!

”那可是全红婵、陈芋汐都曾经踩过坑的动作,她却当场稳得离谱。

15岁少女,就这么一战成名。

得胜的一刻,看谢佩玲站上领奖台,眼里居然还有点懵,似乎真不敢相信自己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这种青涩和刚刚长成的信心,混合着青春的热气,现场的掌声、队友高举鞭炮(没收队友的表情包)、教练组眼角都有抹不掉的笑。

跳水迷们网友们早就炒翻锅了:“全红婵2.0是真的来了!”

这下看点完全变了,没人关心“陈芋汐能不能稳住”,大家全都在问,“谢佩玲能不能实现史诗级逆袭”?

当年15岁的任茜里约奥运会一战封神,击败老将,成为历史最年轻的10米台冠军。

如今仿佛历史要重演。

跳水场就是这样,你才刚适应了现有格局,立刻杀出一个新角色,直接扰乱你的所有预测。

谢佩玲的横空出世,也重新点燃了“中国跳水王朝能打多久”的讨论。

其实早在全红婵发育受伤、陈芋汐起伏时,就有行内人担心女单后继无人。

广东队高层甚至内部达成共识,重金砸向谢佩玲,把她当成下一个绝对主力来培养。

教练们坦言:我们不是养明星,我们得保证中国队是“金牌收割机”,能站稳脚跟的人才能留下。

去年周继红就公开讲过一句话:“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状态,没有永远的铁主力。”

谢佩玲,就是这样一个顺势登场的“新牌”。

再说回来,陈芋汐真的稳吗?

她拿过的冠军数字很漂亮,动作也还是业内课标,但网上一直不乏质疑。

有观众说她的分数“裁判偏爱”,也有人觉得她技术动作逐渐保守,失去了最初的锋利。

尤其是这次,她没有参加混双项目,而谢佩玲顶了上去,并且跳出了堪称完美的难度动作。

那一刻,我甚至有点共情陈芋汐的压力:那些光环和掌声,都是要持续拿成绩来“续费”的。

一旦新人成绩爆炸,老将哪怕只出现细微失误,都会被推上风口浪尖。

甚至有跳水评论员说,现在陈芋汐与谢佩玲的直接对决,已经关系到“世锦赛以后一年谁是主心骨”。

你说这背后容易吗?

谢佩玲年纪轻轻,训练时间短,每天最吃力的一项就是高难度动作207C的反复打磨。

有媒体去她训练场探班,说她一遍遍练,翻腾时嘴里下意识喊口号,快入水时甚至一秒都不会犹豫。

在没有观众的泳馆,空荡荡的、只有水声回响。

这样的专注和狠劲,其实跟当年全红婵特别像——不太会炒作,也没太多自信心表露,但一旦站到赛场,谁都挡不住她的爆发。

而广东队不少教练背地里打赌,说谢佩玲的情绪稳定性,甚至比全红婵和陈芋汐都强,要知道,这种大心脏,在重大赛事里价值千金。

技术层面怎么对比?

2025年全国冠军赛,谢佩玲单人10米台373.30分铜牌,混双金牌已实打实;陈芋汐今年世界杯加拿大站,冠军分数417.55分,207C动作高达92.40分。

对老将来说,依旧是超一流水准,但谢佩玲的上限,有点让人心跳加速——她才刚刚15岁!

说白了,这种“梯队交叠”,不仅是成绩比拼,更像是时代的轮换。

有人也许还记得2016年任茜一鸣惊人打破铁牌局,或者今年5月世界杯陈佳搅局陈艺文,同样是新人直面前辈,用技术和爆发力闯出一条血路。

中国跳水,真的从来都不缺那种青春逆袭和新老更替的刺激。

另一头,全红婵现在的日子其实很难。

她想复出,粉丝也盼她王者归来,但一边是伤,一边是身材困扰,还有舆论的冷嘲热讽。

她能否熬过这段时期、真正恢复竞技状态?

没有人敢说死。

网上总有人讨论,广东队师资和资源正“悄悄转向谢佩玲”,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奖牌就是选拔逻辑,“当打之年”才站得住。

同样需要被认可的,是场下科学训练的这条“隐线”。

很多专业队今年都在试点用“中国式大模型”辅助运动,上海体育大学和百度合作开发的新一代AI分析,能精准分解空中动作、训练细节,这些小进步慢慢渗透到所有队员的提升里。

中国队的“更新换代”,早已不只看名气和资历,而是硬实力和训练科学的赛跑。

你要是真想体会这场赛场大戏的温度,就该在决赛前夜的训练池旁 ——灯光有点黯淡,水面时不时裂出一个又一个漩涡。

谢佩玲刚刚收拾好护腕,教练拍了拍她肩膀,什么也没多说,只是点点头。

“加油”,这种简单的二字,可能比什么都重。

也许再过两天,她就会和陈芋汐真正面对面——那一刻,所有聚光灯、镁光灯,全都朝着两个人射过来,风口浪尖,观众席沸腾,命运走到岔路口。

最后,我不能不感叹:中国跳水的剧本从来都写不好结局,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注视着那些因为胜负而热血沸腾的瞬间。

谢佩玲会不会一夜成名?

陈芋汐能否捍卫既有荣耀?

还是等全红婵伤愈归来,三人打出新一轮的三国杀?

竞技体育,本来就没有天经地义的主角。

这个夏天的世锦赛,还在继续。

转身就是新王直上的风云时刻,抑或老将坚守的底气,那种悬而未决,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你问我支持谁?

其实每一位都值得敬佩。

赛场从来不会为谁等一秒,唯一的答案,永远是——下一个动作,谁翻腾得更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体育   世锦赛   跳水   黑马   少女   动作   老将   中国   广东   混双   世界杯   封神   伤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