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红心芭乐
她,是世界乒坛首位女子“大满贯”得主,连续8年统治女子乒坛,总共拿下18个世界冠军。
张怡宁、王楠、陈梦、孙颖莎都得叫她一句“师姐”。
然而,邓亚萍退役前有多风光,退役后就有多狼狈。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败光20亿、向洋人下跪、疑似移民,舆论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几乎快要将她淹没。
这些负面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现在的邓亚萍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2010年,国内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这一下子让国内搜索引擎市场出现了不小的空白。
就在这时候,邓亚萍临危受命,出任了“即刻搜索”的总经理。
这个项目可不一般,它是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联合推动的,承载着国家想要在搜索引擎技术上实现突围的期望。
当时国内的搜索市场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百度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搜狗、360等也在奋力角逐。
一个新兴的搜索引擎,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得拿出点新东西来。
据了解,“即刻搜索”的实际总投资是5亿元,而不是传言中的20亿。
这5亿元里,85%都砸在了技术研发上,为了提升技术实力,团队还从谷歌挖来了不少工程师。
但搞技术研发哪有那么容易,搜索引擎技术的积累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尽管团队拼尽全力,可在技术迭代上还是慢了一步。
再加上市场竞争太过激烈,邓亚萍虽然在体育界是传奇人物,但跨界到科技领域,管理经验上确实存在不足。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即刻搜索”最终没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没多久就流产了。
后来“即刻搜索”和同样由国人研发的“盘古搜索”合并,试图争取到一线生机,可惜最终它们还是一起消失在了时代的洪流中。
项目黄了以后,许多对国产引擎寄予厚望的人非常失望。
他们需要一个发泄口,于是邓亚萍便成了这个“出气筒”。
那时候的网上,到处都在说邓亚萍“败光20亿”,还有人质疑她把这笔钱贪掉了。
后来邓亚萍公开回应这件事,明确表示这个项目不是她个人能决定的,项目失败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夸大了资金规模,还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她一个人身上。
这才让大众产生了“邓亚萍败光20亿”的误解。
2008年,邓亚萍在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典礼上的一张照片在网上火了。
照片里,邓亚萍下跪接受学位,这姿势被一些人抓住不放,指责她“崇洋媚外”,一时间,网络暴力汹涌而来。
但实际上,在剑桥的毕业典礼上,“跪拜”是学院按照三位一体宗教仪式进行的学术礼仪。
每一个毕业生都得这么做,和跪不跪洋人压根儿没关系。
就好比在中国传统礼仪里,拜师礼要行大礼,过年晚辈给长辈磕头,这都是表达尊崇的方式,是文化差异,绝不是立场问题。
面对这些无端指责,邓亚萍在社交平台上强调自己的爱国立场,她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成报国”。
当年北京申奥,邓亚萍就出了不少力。
在求学期间,她也积极推动中外体育交流,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都能证明她的赤子之心。
2006年,邓亚萍的儿子林瀚铭在法国出生,这本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喜事。
可没想到,却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有人怀疑她是为了让儿子拿外国国籍,甚至传出邓亚萍自己也改了国籍的谣言。
但咱得拿法律说话,中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为中国公民,子女无论出生地在哪,都是中国籍。
而且法国也不是那种“落地国籍”的国家。
不过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还是在各种攻击邓亚萍一家,说他们一家早就移民了。
2019年,邓亚萍直接在网上晒出了自己和儿子的中国护照,这铁证如山,彻底证实了母子俩都没变更国籍,那些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而说起邓亚萍,我们也不得不提起她对于中国体育的卓越贡献。
邓亚萍成为“乒乓女王”的路上可谓是充满坎坷。
她出生在一个乒乓球世家,父亲邓大松是乒乓球教练。
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训练。
可她的先天条件并不占优势,身高只有1.55米,在专业运动员里,这个身高算是比较矮的了。
1982年和1983年,邓亚萍两次被省队劝退,就因为身高太矮,教练觉得她在乒乓球这条路上很难走得长远。
但邓亚萍和父亲都没放弃。
父亲给她定制了一套“魔鬼计划”,为了增强腿部力量,邓亚萍每天训练都要绑着沙袋,这一绑就是好几个小时。
别的队员训练结束了,她还得加练3小时。
为了提升技术,她还专门模仿男队员的打法,男队员力量大、速度快,邓亚萍就靠着这股子狠劲,逐渐逆袭。
1988年,邓亚萍入选国家队,1991年世乒赛,邓亚萍首次夺得女单冠军,属于她的“邓亚萍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在奥运会赛场上,她的表现也不容小觑。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蝉联女单、女双冠军,成为历史上首位实现双满贯的选手。
在世乒赛,1991年、1995年、1997年她都拿下单打冠军,还助力团队实现团体赛五连冠。
1996年世界杯,她又斩获单打冠军,成为首位集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单打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选手。
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世界排名第一的宝座,她一坐就是8年。
从1990年一直持续到1998年,初代大魔王的统治力可见一斑。
1997年,邓亚萍选择退役,结束了辉煌的职业生涯。
退役后,她进入清华大学英语系学习,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零基础学英语,难度可想而知。
但邓亚萍还是拿出了在赛场上的那股拼劲,每天学习14个小时,终于顺利获得学士学位。
之后,她又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专业是中国当代研究。
她拿到硕士学位后,又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专业是土地经济学。
2008年,邓亚萍成功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完成了从运动员到博士的华丽逆袭。
除了学业,她在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也十分活跃。
北京申奥,邓亚萍积极参与其中,凭借自己在国际体育界的影响力,为北京申奥成功出了不少力。
之后,她还担任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在国内,她历任共青团中央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河南省妇联常委等职务,在不同岗位上为社会做贡献。
如今,在短视频时代,邓亚萍也紧跟潮流,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
她在平台上分享各种生活妙招,还会进行乒乓球教学,让更多人了解乒乓球这项运动。
对于曾经那些争议,她甚至还玩起了“下跪”等自我调侃的梗,一下子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
在关注体育传承方面,邓亚萍也没闲着,她时刻关注着新生代运动员,像孙颖莎、王曼昱这些年轻选手,邓亚萍都十分看好。
在世乒赛等赛事中,她还担任解说,用自己专业的视角,为观众解读比赛,推动乒乓球文化的普及。
大众对“体育英雄”往往有着完美化的期待,觉得他们在任何领域都应该无往不胜。
所以当邓亚萍跨界失败时,这种落差就容易引发负面舆论。
而且在网络时代,谣言传播速度快,还特别碎片化、情绪化,一张断章取义的照片,一个被夸大的资金数字,就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咱们看待公众人物,得基于事实,而不是被情绪牵着走。
关于邓亚萍的争议和风波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邓亚萍个人账号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