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刚刚发布!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2%→

来源:【江西发布】

五年来,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2%,全国排名第16位,较"十三五"末提高7.8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培育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527家……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介绍“十四五”时期我省科技创新成效,8月28日下午,“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在南昌召开。相关详情如下:

五年来,我省坚持"四个面向",锚定"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以科技兴赣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科技工作实现格局之变、导向之变、模式之变,较好完成"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目标,取得一批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决定性步伐,江西科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来源:南昌高新区

实现"实力之跃" 创新能级稳步提升

这五年,我省实现了"实力之跃",创新能级稳步提升。

全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至64.52%,全国排名第16位,较"十三五"末提高7.8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位。

2023年,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8%,研发投入总量突破600亿大关,全国排名前移一位至17位;基础研究经费达32.09亿元,是"十三五"末的近两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为3.26%,居全国第10位。

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88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0.1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0件,是"十三五"末的2.7倍。江西创新动能全面激发,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来源:江西省科学技术厅

凝聚"攻坚之力" 关键技术突破成势

这五年,我省凝聚了"攻坚之力",关键技术突破成势。

深入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2030先锋工程",聚焦产业链条进行一体化设计,在半导体制造装备、新药创制等领域体系化部署17个重大专项,实现由"点状突破"向"链式创新"转变。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由省政府提名的我省牵头项目获奖率达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

"江西"标签的"首个、首次、首位"高质量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黄光LED新产品在国际上率先推出;无取向电工钢领域的世界最薄"手撕钢"成功轧制;S7系列高精度五轴数控机床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在赣下水;"中芯一号"育种芯片打破了国际生猪育种技术壁垒;我国首款新型抗流感1.1类化学创新药"玛舒拉沙韦片"成功获批上市。江西“科技高峰”的筑造为“产业高峰”的形成提供了硬核支撑。

来源:新华社(周亮 摄)

筑牢"战略之基",科技力量立柱架梁

这五年,我省筑牢了"战略之基",科技力量立柱架梁。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等"中字头"大院大所落地建强。重组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航空领域国家实验室创新中心1家。

虚拟现实领域唯一一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南昌实验室在无粉照明、MOCVD等攻关上取得新进展,赣南实验室启动运行。在中部六省率先完成省重点实验室重组。积极推进全省创新平台清理规范工作。新增国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家,实现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零的突破。

江西实现高端平台“从无到有”和“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跨越,布局优化、分级分类、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体系加速形成。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园区航拍全景(来源:客家新闻网)

推动"企业之兴",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这五年,我省推动了"企业之兴",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累计培育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527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709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6260家。累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家、8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4162家。

图为科研企业车间。(来源:南城县科技局)

实现了"3个8"的目标,即全省80%以上重点研发计划由企业参与实施,80%以上研发人员来自企业,80%以上研发经费由企业投入。推动设立省科创基金,完成首期6亿元出资及2支子基金投资。"科贷通"累计发放贷款总额相比"十三五"时期增加超7倍、贷款余额增加近3倍。

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快速崛起,成为江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夯实"人才之本",智力支撑更加坚实

这五年,我省夯实了"人才之本",智力支撑更加坚实。

持续优化科技人才梯次引育体系,大力实施"赣鄱英才""赣鄱俊才"等省级人才计划,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

在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实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做实验。

着眼 "赶早一点、宽松一点、面宽一点、跟紧一点" ,构建青年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全周期支持体系。增设省青年类科技奖,实施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加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青年科技人才牵头负责的比例,从"十三五"末的52%大幅提升至84%。

累计组织7000余人次科技特派员"进县入园",180余名"科技副总"服务企业一线。一幅"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的壮丽画卷正在江西徐徐展开。

营造"生态之优",创新环境持续向好

这五年,我省营造了"生态之优",创新环境持续向好。

推进科技计划项目"1+N"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重塑简化科技管理流程,科技项目审核事项简化11项,数据填报减少30%,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建立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主体尽职免责机制。倡导"三真两问"的创新文化,全社会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热情高涨。

(印德智 摄)

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交大等200余家高校院所深化科技合作关系。探索"科创飞地"模式,强化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借势登高、协同创新。

来源:江西发布

编辑:焦俊杰

复审:刘斐

审签:宋茜

本文来自【江西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江西   全省   指数   水平   科技   我省   企业   全国   来源   中国科学院   国家   科技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