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跟你们唠唠厨房里的那些 “潜在危机”!食用油,这天天都得用的东西,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玄机。要是用错了油,那可就相当于在给健康埋下 “定时炸弹”,尤其是下面这 4 种油,真的得赶紧远离!  先来说说 **“复炸” 油 **,也就是反复使用的油。不知道你们家过年的时候有没有炸东西的习惯,我家那可是每年都不例外。就说去年过年,我妈一大早就开始准备炸油糍,那架势,感觉要把一整年的油糍都炸出来。第一锅炸的时候,油还是清亮清亮的,炸出来的油糍金黄金黄,香气扑鼻,光是闻着就让人直咽口水。 可炸了三趟之后,我就发现油有点不对劲了,颜色慢慢变深,开始有点泛黄。我跟我妈说,这油看着不太行了,要不换一锅吧。我妈却摆摆手说:“换啥换,多浪费啊,还能接着用。” 就这样,这锅油又坚持着炸了两趟油糍。等全部炸完,那油已经黑黢黢的了,就跟酱油似的。
 本以为这油完成使命,该光荣下岗了,结果我妈舍不得扔,还把它收了起来。后来有一天,我回家吃饭,吃着吃着就感觉菜的味道有点怪,仔细一看,发现锅里用的就是那锅 “黑油”。我当时就愣住了,跟我妈说这油不能吃了,反复炸过的油不健康。我妈还不以为然,说她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 但家人们,这反复炸过的油真的危害巨大!食用油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高温油炸的时候,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迅速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堆致癌物,像苯并芘、杂环胺、反式脂肪酸这些有害的聚合物。这些东西进入身体,就开始 “兴风作浪”,不仅会让人发育停滞、肝脏肿大、变胖,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我跟我妈讲了这些危害后,她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答应以后再也不用这种 “黑油” 了。
 还有人可能会想,那把新油和 “黑油” 兑在一起,是不是就能接着用了?可别这么想!新油兑 “黑油”,本质还是 “黑油”,里面的致癌物质一点都不会少,就别浪费新油了,直接把 “黑油” 扔掉才是正事儿。 再讲讲开封太久的油,虽说不是真的过期,但也得警惕。我有个朋友,他家就两口人,平时吃饭也简单,用油不多。他为了图方便,每次都买一大罐食用油,想着能吃好久。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帮忙做饭的时候,发现他那罐油都开封好几个月了,还在用。 我就提醒他,这油开封太久了,可能不太好了。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油看着没啥问题啊,而且也没过期,能吃。” 但实际上,食用油开封后,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 “危险” 的门。
 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这些压榨出来的食用油,主要成分是油脂,营养成分比较单一,本来不太适合细菌生长。可一旦开封,瓶子的瓶壁、瓶口这些地方,食用油就会接触到氧气,然后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能让霉菌生长的物质。时间一长,细菌和霉菌就开始在里面 “安家落户”。 尤其是那种开封超过 3 个月,甚至 4 个月还在用的油,感染霉菌和细菌的风险特别大。而这些霉菌里,就藏着大名鼎鼎的黄曲霉素,这可是一级致癌物,毒性比砒霜还强 68 倍,直接就能导致肝癌。我把这些知识跟朋友一讲,他吓得赶紧把那罐油扔了,还说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大意了。
 小作坊榨的油,很多人觉得纯天然、安全,真的是这样吗?我老家在农村,村里好多人都喜欢自己种花生,收成之后就拿去小作坊榨油。我有个邻居大爷,每年都这么干,他总说自己榨的油吃着放心。 有一次我去他家玩,大爷热情地给我展示他刚榨回来的花生油,那油看着确实金黄透亮,闻着也特别香。可后来我了解到,小作坊榨油其实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小作坊不像正规工厂,没有专业的工艺流程,也没有完善的检测、消毒设备。就拿榨花生油来说,压榨完之后,机器设备里总会残留一些花生渣,那些卫生死角特别容易滋生霉菌和黄曲霉素。而且,没有专业的检测,根本不知道花生油里的各项指标是不是在安全范围内。这些看不见的 “隐患”,就这么跟着油一起进了大家的厨房。
 最后就是地沟油,这玩意儿听着就膈应人。地沟油,说白了就是从地沟里收集来的那些膏状物,还有餐馆的剩饭剩菜,经过一系列加工提炼出来的油。有些黑心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就会用地沟油。 我之前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就遇到过一家小饭馆,饭菜的价格特别便宜。当时我还觉得挺划算,可吃的时候总觉得味道怪怪的,心里隐隐有点不安。后来才知道,那家饭馆很可能用的就是地沟油。
 还有一些不知情的老人家,看到路边摊或者小作坊卖的油特别便宜,就忍不住想买。他们哪知道,这些便宜油很可能就是地沟油,里面含有各种病菌和病毒,吃了对肝脏的伤害极大。 家人们,咱买油的时候,可一定要去正规的地方,选那些熟知的品牌。买的时候,多留个心眼,看看有没有合格证和质量检测报告。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 4 种油,真的得赶紧远离!厨房可不能成为健康的 “雷区”,大家都长点心吧!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