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门店空空荡荡,餐饮老板们开始反思:风向变了,要敬畏市场

自从西贝被爆出预制菜,网友的声讨就层出不穷,9月23日,西贝公众号发布的一篇名为《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再次让西贝处于舆论风波中。

而随着事情越闹越大,西贝的门店遭受波及,大象新闻记者在用餐时间连续探访郑州多家西贝门店。

9月25日17时30分,郑州东区某商场的西贝门店,店内有三桌顾客正在用餐。公开信息显示,门店开餐时间为17点。18时许,用餐顾客依旧为三桌。外卖员也声称很久没有接到西贝的订单。更有餐饮老板亲自探店西贝后发现店内空空荡荡,对员工发出警示:要敬畏市场。

原本西贝的老板因为罗永浩的一句话,大大方方打开自己的后厨,供全国人民参观挑刺。本来是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证明,自己没有做预制菜。

在记者们的镜头下,网友们见识了保质期24个月西兰花,冷冻超过1年的羊腿,就连一些所谓的“时令蔬菜”,也是从冰柜里取出来,再加热端上餐桌的。

这下即便是相信西贝没有预制菜的网友也不得不承认,卖给他们的确实都是预制菜。

这件事情的持续发酵之下,对西贝的生意是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这段时间里,西贝一天的损失的营业额就高达200万,连续多天损失也让西贝有些撑不住了。

眼看这生意一天天冷清下去,西贝开始想办法应对了,9月24日,西贝在全国门店发起了一场优惠活动:进店任意消费,每人(包括儿童)均可获赠一张100元无门槛、可叠加使用的堂食代金券。

但是有网友发现,西贝的代金券并未在线下引发抢购与用餐潮,与线上代金券被转卖的实际情况似乎存在温差。

这件事引发了很多餐饮老板们与从业者的反思。有餐饮老板通过短视频平台表示,他的一个小群发了一个视频,晚上7点钟的一家西贝门店,空空荡荡,一桌客人都没有。

这个餐饮老板不相信,并表示:"我亲自去了一趟离我最近的一家西贝的餐厅,我特地去的,我一去一看,傻眼了,一进去他的明档大厨站了一排,大概有十几个厨师,穿着白大褂没事干。一进门看见西贝的大骨头,我在想,这骨头卖不掉怎么办?难道他倒掉吗?还是继续卖?”

“”我一进去,我就看到,整个厅空空荡荡的。后面有三桌,两个人一桌,6个人。他一个店的员工有20来号人,员工比客人多,这个企业就是一句话,1岁的宝宝吃了两岁的西兰花,这个企业就没了。”

该餐饮老板感叹,这个我们中餐的龙头企业,年销售70个亿,2万多员工,如果这个企业没了,2万多下岗了,没有工作了,而且上下游的产业工厂都得倒闭啊。所以我们今天做餐饮,一定要如履薄冰,一定要敬畏市场。

“你们不要以为你们多了不起,怎么怎么样,千万不要有这种想法,我们遇到任何事情,店长、厨师长第一个站出来,把责任全部揽过来,要学会揽责任,懂的承认错误。因为我们的客人不是要跟你争一个对与错,他是要你的一个态度。”、“所以一定要敬畏这个市场,网络的一句话,一个70亿的2万员工的企业没了。何况像我们这种小企业呢。”

该老板也同时看到了市场的机遇,他表示,所以我包括你们,我们肩上的担子都很重,我们现在各个店的生意都还不错,你们能不能接住,前厅,你的店长能不能接住,后厨,你的菜品能不能接住,如果这个时候能接住,我们很快就能上了,就能出圈。

现在西贝是不仅仅是让餐饮老板们开始反思,要敬畏市场,同时也看到了机遇,那就是消费者现在不再盲目信奉大品牌,因为在餐饮这个行业,大品牌追求更高的利润与销量,不能保证菜品的质量,是不是预制菜,消费者也不一定知道。

尤其是商场餐饮几乎是预制菜的“重灾区”,出于消防安全和效率考虑,许多商场餐厅后厨甚至没有明火,很多依赖中央厨房配送的料理包加热出售。

从西贝这事出现之后,市场上不仅是餐饮从业者在反思与改变,消费者对于下馆子吃饭这件事情,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市场出现了多个变化。

首先是,越来越多的小餐饮老板通过西贝这个事情开始集体醒悟,意识到原来现炒就是核心竞争力,消费者想要的只是吃的安心与放心,要的是明厨亮灶。

于是越来越多的餐饮店已经开了后厨现炒直播,部分门店直播间人气暴涨数十倍,有直播间同时在线3万人。包括麻六记这种知名品牌也开启了后厨直播,人气暴涨,很多小店也开始争夺这一波人气与流量。

第二个变化是,西贝这事情出了之后,越来越多餐厅在门口醒目位置打出“现场烹饪”、“新鲜现做”、“没有预制菜”的招牌。也有不少餐馆开始标注预制菜,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而不是把预制菜当成先炒菜卖给消费者。有些餐厅发现,店内明示哪些菜品使用预制菜反而带动了生意,不少顾客表示:至少他们尊重我的知情权,我可以自己选择点现做的还是预制的,不会吃了预制菜被闷在鼓里。

毕竟,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是食品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日本、欧美等国家已普及数十年。麦当劳肯德基都是预制菜,但依然有大量消费者选择与信任,关键是能否确保菜品的品质以及新鲜健康度,有一个让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在品质上有信任,并让消费者自由选择。

此外是近期一个到店市场的风向是,越来越多餐饮门店挂出了“高德扫街榜上榜餐厅”的招牌去揽客。

该榜单通过到店消费的人气与真实评价来做排名,它不只看谁好评多,看的是谁真有人去吃,让菜品本身来说话,让原本一些餐品质量高、但不知名的现炒烟火小店有了出圈的机会。

另外一个消费者现在点餐也开始有了集体的新话术,比如“少放葱姜,不放辣椒或香菜”、通过这种话术测试是否是预制菜,“如果服务员说菜品味道、材料是固定的,立马转身就走。”

现在种种的变化,意味着老百姓关注的核心,不全在预制菜本身,而是食品安全,在于能否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以及能否通过明厨亮灶让消费者可以吃个健康美味与安心。

风向正在改变,正如那个餐饮老板所反思的,一定要敬畏市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想消费者之所想,消费者最想要的,也是最容易被信任与做出口碑的。用真正放心的食材,透明的价格与厨艺,给到消费者安心与健康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接住这波餐饮市场风向变化之后的客流与需求,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好。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美食   敬畏   风向   老板   餐饮   市场   消费者   餐厅   生意   员工   知情权   在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