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3 点,景德镇室外温度 30 度,鸡排哥打开了油锅,第一块鸡排下锅。
油锅冒泡,第一位顾客被领到了摊位前,交上了自己的排队券,鸡排哥问他:「你是几点来的?」
「十一点一刻,排了快 3 个小时。」顾客回答。
鸡排哥一边说谢谢,手里也没停着,熟练地翻滚着鸡柳。
这是 10 月 15 日,距离鸡排哥爆火出圈,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摊位依然大排长龙。
摊开鸡排,下锅,翻动,询问口味,给顾客发塑料袋,捞起鸡排,刷酱,调味,放进袋子,叮嘱顾客小心烫,趁热吃,合照。
这是鸡排哥一份 6 块钱炸鸡排的流程,这个流程一天会重复上百遍。
一位顾客限购三份,从下单到离开,大概需要 3 分钟,或者更快。他没有设置收钱吧到账的提示音,几乎没有时间确认对方是否付款,想起来的时候才会问一句「付款了吧」。
他的摊位前,怼着无数个手机,大部分来买鸡排的顾客,都会找他合照,个别的会要求他,「鸡排哥,你能不能说一下你的金句。」
身体虽然面向合照的镜头,但他右手的夹子已经伸进油锅里,准备下一秒就把炸好的鸡排捞起来。
他的时间不多了,后面的队伍还一眼望不到头。
「炸不到位,我将无法原谅我自己。」
9 月底,鸡排哥随着切片视频爆火,被称为鸡排主理人,在随之而来的国庆假期,景德镇文旅局赋予了他「景德镇文旅推介官」的称号。
国庆假期里,鸡排哥带着自己的鸡排家族,包括自己的妻子,妈妈,姐夫,侄子等等 11 个摊位,铺设在「鸡排大道」上,规范管理,迎接游客。国庆过后,旅行平台显示,景德镇订单同比上涨 40%-60%*。
即使已经经历过很多网红爆火,也还是会对 3 个小时排队买鸡排的爆火场景,感到惊讶。
炸鸡排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小摊,为什么鸡排哥会这样爆火?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一块鸡排排长时间的队?鸡排哥的爆火和以前其他普通人的爆火,有区别吗?我尝试着去理解这些困惑。
追捧的不是鸡排,
而是打工人的脱口秀。
鸡排哥本名叫李俊永,今年 48 岁,他从陶瓷厂下岗之后,学习了下厨的手艺,卖过羊肉串,酱香饼,凉皮,从 2016 年开始炸鸡排,已经摆摊将近 30 年了。
在今年出圈之前,他其实已经是景德镇的网红。他的鸡排好吃只要 6 块,还有一些有趣的规定,比如他卖给学生的鸡排只要 5 块,晚上 12 点之后的鸡排要贵 1 块。
然而鸡排走出景德镇,最出圈的是一则切片视频——
我先后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则视频,分别是我的设计师朋友,代购,当老师的大学同学,顾客 P 成了甲方,客户,同事,领导,作业等等。
现象级视频传播的底层逻辑之一,是可以轻松复制,二次创造,用来表达自己。这条视频完美符合这一点。
比起说他的鸡排提供了情绪价值,我更相信,是他的视频踩中了所有人的共同话题——厌工。
鸡排到底好不好吃,有多好吃,千里之外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打工有多辛苦,多让人厌倦,你我最清楚。
鸡排哥是表演打工的替身,他有炸不完的鸡排,我们有做不完的工作,借着他的视频,我们能安全地将工作的抱怨,用最搞笑的方式表现出来。
你会发现,他其他出圈的视频,大部分都和打工有关,比如「我心里有数,这种场面我还是在控制」,又比如他在座谈会现场,大谈卫生食品安全,申论式的发言和摆摊的形象有着强烈的反差。
所以,有大量的人涌上他的摊位,举着镜头,总是想他说点什么,或者捕捉他的表情,他累或者不累,笑或者不笑,在打工这个场景之下,都有解说的余地。
被流量选中,
然后成为一种景观。
想起朋友讲过一个发现,你仔细观察,社会新闻的热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以一定频率「上新」素人。
影响力有小有大,有助农的村支书,有上医院炒粉的炒粉哥,更广为人知,比如去年的理发师晓华,到现在的鸡排哥。他们都在呈现着一种共同的底层叙事。
鸡排哥是最规范的那一个,十年如一日地炸鸡排,保持低价,为人淳朴幽默,于是善良的人终有回报。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深夜刷过抖音或者快手,上一个鸡排哥直播间还热闹,手指往下一滑,可能你就会去到卤味姐,炒饭弟,鱼丸妹的直播间,像一个个展示生活的橱窗。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同样淳朴善良,但无人问津。
在这个互联网,赋魅和祛魅,就在手指滑动一屏之间。
标签里的鸡排哥口出金句,情绪饱满,但实际上,大部分时候,他只是在面无表情地炸鸡排,有时会因为无理的来凑热闹的人露出严肃的表情。这无可厚非,这太正常了。
我甚至怀疑,生活真的奖励他了吗?他赚的还是单价 6 块钱炸鸡排的辛苦钱, 6 块钱,除掉成本,还要加上无法计量的情绪劳动。
在观看了他炸鸡排好几天之后,我由衷地佩服他。
他像是一个人在玩三个人的分手厨房。在高强度炸鸡排的情况下,还能记得清楚每一块鸡排是甜辣还是番茄,最后你会发现,他像是有了肌肉记忆一样地刷酱,撒粉。偶尔遇到会「来事」的顾客,他也能迅速切换成情绪饱满的样子给予回应。
人被异化在鸡排哥身上充分地被体现,谁还能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充满生命力呢。他没有时间可以展现自己的人味了。
每一块鸡排,
都可以生产 N 条小红书。
我之前一直很困惑,鸡排哥为什么会对人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为了见到鸡排哥,排 3 个小时的队呢?驱动力是什么呢?
我在他的直播间待了 3 天,我发现没有人有排队的疲惫(当地文旅局为来排队的人准备了部分凳子)。更多的是见到鸡排哥实体的奇异和兴奋。
很多来到鸡排哥面前的人,都要讲述一遍自己的不易:
「我是早上开了 800 公里,从福建来的。」
「我是从安徽来的。」
「为了你,我专门从新疆来的。」
有拿着现金来付钱的奶奶,有外国人,有给他送水的大哥。
还有一位女士排了队来到他面前,说:「我肚子里还有一个,我能买 4 块鸡排吗?」(限购3块/人)鸡排哥受宠若惊,给出了体面的优待。
这其中也有很多人,始终举着手机、或是拍摄鸡排哥、或是对着他直播。这些视频,将会变成了新一轮的流量。99+赞会随机眷顾在场拍摄的人。
比起鸡排是否好吃,更重要的是记录买鸡排的过程会收到的点赞评论数。
或许从社交网络发明开始,点赞和被看的欲望,就进化成了我们的本能。
正如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里讲,「如今的互联网并非一个共享、交流的空间。相反,它瓦解为一个个人们主要用来展览自我、宣传自我的空间。」
我们身陷在一个自恋的社会里,他者不过是展示自我的工具。下一个鸡排哥是一定会诞生的,到时,人们又会簇拥到那里去。
最后
晚上 7 点,天已经黑了,鸡排哥已经持续工作了 4 个小时,距离下班时间还有很久。
好在此时此刻,景德镇已经降温了。
我想起国庆之前,鸡排哥接受采访,就被问到,要是流量走了,你怎么办呢?
鸡排哥一如即往地,给出了他申论般的回答。
他不只是回答得规范,运营规划得也很规范,每天下午摆摊时准时开播,直播 4 个小时,同时还会每天定时更新视频,用花字标注金句。
鸡排哥的情绪价值有着最大程度的利用率。我想,这桩「情绪买卖」,大家都很满意。
资料来源
*《2025国庆中秋双节旅游报告》携程发布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