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方会谈结束,特朗普按捺不住激动心情,刚登上“空军一号”,就对这场历时1小时40分钟的会谈发表了感受。他称,如果满分10分的话,他给这场会谈打12分。还说和中方谈的氛围很好,非常棒。达成了很多共识,接下来要把芬太尼关税从20%削减到10%,也会放开英伟达芯片管制,并准备于2026年4月份开启访华之行。

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表明美方在部分贸易议题上愿意让步,为中美关系释放缓和信号。只是我们要注意,这是短期示好,结构性问题未必根本解决。
为何说是示好?华盛顿方面曾多次不负责任地指责中国是芬太尼走私的来源国,因此在中美贸易中把它单独列为议题,对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关税针对的是贸易,可芬太尼问题主要是犯罪和公共安全问题,两者本质不完全相关。在谈判桌上,芬太尼这类议题更多是特朗普当局虚空造牌的手段,用来给中方增加压力、制造谈判议题数量,而不是真正解决毒品走私。当特朗普把关税从20%降到10%,实际上是小幅让步。
中美结构性问题,就是那些涉及经济核心、技术自主、供应链安全、战略与制度差异的长期矛盾,比如此次谈及的AI芯片问题。
特朗普说的放开英伟达芯片管制,表面是美方在示好,在科技出口管控上作出让步,实质是中方芯片自给进程迅速,让美方感觉到了危机。

在特朗普抵达韩国前,英伟达CEO黄仁勋于10月29日先一步抵达韩国会见特朗普,重点谈到了对华AI芯片出口。在此之前,黄仁勋多次表示,英伟达先进芯片在华市场份额已经从过去的95%降到了现在的0,黄仁勋认为,美国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对美国自身的伤害值更高。
可以看出,英伟达已经被美国政府的政策逼到墙角。黄仁勋当然清楚政治风向,但他更关心的永远是市场和利润。对华市场曾经占英伟达营收的三分之一以上,高端AI芯片在中国的应用场景,如算力中心、自动驾驶、云服务非常广阔。如今市场份额从 95% 掉到 0,对英伟达来说就是直接“断血”。
黄仁勋的焦灼,正是中美结构性问题的典型体现,美国想维持技术领先,中国想实现自主突破,双方都不会退。所以,当特朗普说要“放开芯片管制”,他其实不是出于善意,而是在平衡国内商业利益与地缘政治博弈。直白点说,特朗普的让步,是企业压力推出来的,不是战略层面的真诚转向。
此次中美会谈一些细节很有意思,特朗普先一步抵达谈判会场,等待中方到来。外交场合中,尤其是这种元首级闭门会谈,谁先到、谁等谁,其实都是信号。这不是单纯的“谁先到”,而是话语权、心理战的微妙交锋。“后到”并不意味着被动。相反,这是战略定力,往往体现一种稳重与节奏掌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表示,这场里程碑式的会晤,重塑了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注意,CNN没有说“修复”或“改善”,而是用了 reset(重置) 这个词。这意味着:双方关系不是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而是进入一种新框架、新平衡。各自都有底线、有竞争,但也有新的合作空间。
至于特朗普宣布“2026年4月访华”。他提前半年放出这个消息,塑造“长期接触中国”的姿态,以此为自己后续政策腾挪空间。从中美角度看,这给中方提供了战略窗口,中方有充分时间评估美方言行一致性,决定是否推进更高层合作。
总之,特朗普谈访华,是因为他知道主动出击,才能掩盖内在焦虑。而真正不变的,是中方牢牢掌握的关系节奏与深度。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