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孟端这事儿,搁在历史上真是够离谱的。一个小小的吏员,竟然能伪造圣旨,把河南行省的高官一锅端了,自封大元帅,还能稳稳当当控制好几个月。
更夸张的是,他干完这票大的,居然还有心思回老家祭祖,整整五天没人怀疑他。这事儿听着就像天方夜谭,但偏偏是真事,发生在元朝末年,1339年的冬天。
结果呢,他最后还是因为自己嘴快,喝多了酒漏了底,被人举报抓起来砍了头,连带着几千个官员跟着倒霉。
这场闹剧,不光是个奇闻,还像一面镜子,把元朝那时候政治上的烂摊子照得清清楚楚,也给后来的明朝提了个醒,怎么管好国家这事儿,可不能马虎。
这故事得从范孟端这人说起。他是河南杞县人,家里穷得叮当响,靠着当个小吏员混口饭吃。那时候是元顺帝在位,1320年到1370年这段时间,元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范孟端在河南省台干活,就是个跑腿抄文件的角色,地位低得不能再低。元朝那时候有个规矩,把人分成四等,蒙古人和色目人高人一等,汉人像范孟端这样的,属于被压在底下的那种。
干的活多,挣得少,想往上爬基本没门路,除非你有钱贿赂,可他家穷得连这路子都走不通。时间长了,他心里憋着一股火,对这日子过得实在不满意。
元朝那会儿,社会乱得一塌糊涂。民族之间矛盾大,官场腐败得没法看,朝廷财政也撑不下了,经常拖欠工资,底下干活的人日子过得苦哈哈。
尤其是像范孟端这样的汉人小吏员,干得多拿得少,还老被上面的人瞧不起。他那点工资,连养家都费劲,更别提攒钱打点关系往上爬了。
周围不少人跟他一样,干着干着就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啥盼头,心里那股怨气越攒越多。
有一次,他喝多了酒,在衙门墙上写了几句诗,大意是别人都说他不干活,可这世道有几个人真干活?他觉得自己有本事,可这本事二十年都没人看见。
这几句话,摆明了是在发牢骚,骂这世道不公平。搁在宋朝,这种事可能直接就被抓起来治罪了,但元朝管得松,他没挨罚不说,还被上头提拔了一下。
可惜,提拔是提拔了,工资还是老样子,他找领导理论,领导就拿没钱当借口搪塞。他觉得自己被耍了,心里的火气更大了。
到了1339年11月,范孟端实在憋不住了,决定干一票大的。那时候正好是冬至,官儿们都忙着聚会喝酒,他瞅准了这个机会,跟几个朋友合计了一下,其中有个叫霍八失的,可能是蒙古人,身份有点特别。
他们计划得很周密,打算伪造一份圣旨,趁着大家不注意,把河南行省的头头脑脑全干掉。
那时候圣旨都是用黄纸写的,盖着皇帝的大印,他们就弄了个假的,蜡封、印章啥的都模仿得像模像样,还找了人假扮朝廷来的钦差,穿得有模有样。
冬至那天,河南行省的官儿们正在喝酒热闹,范孟端在衙门里值班。他让人通知说钦差来了,带着圣旨,大家一听赶紧跑出来迎接。
结果“钦差”刚念完假圣旨,范孟端他们就从旁边冲出来,拿着铁锤对着跪了一地的官儿们一通砸。
河南行省的平章月鲁帖木儿、左丞劫烈这些大人物,全都没跑掉,被砸死后尸体扔到花园里埋了。整个衙门乱成一团,领导层一死,底下的人根本不知道咋办。
范孟端动作很快,宣布自己是朝廷新任命的河南都元帅,把各个衙门的印章都收了,还派人控制了军队,封锁了黄河渡口,不让消息传出去。
杀了人,他还不慌不忙,带着一帮手下把整个河南行省管了起来。更离谱的是,他干完这事儿,居然跑回老家杞县祭祖去了,整整在家待了五天。
那五天里,他在家忙着祭拜祖先,处理家务,河南那边就交给朋友看着,竟然没人觉得不对劲,也没人往上报。这说明啥?
元朝那时候地方管得太松了,信息传得慢,底下的人压根没反应过来。
祭祖完回来,他继续在开封折腾,把留下来的一些官员收拾了,把曾经看不起他的人也弄死,提拔了自己的亲信,想把这地盘彻底抓在手里。
他靠着那份假圣旨发号施令,底下的人大多不敢吭声。这事儿居然拖了好几个月,朝廷那边一点风声都没听见。可惜,他最后还是栽了。
有一次喝酒,又管不住嘴,跟一个叫冯二社的人说了实话。冯二社一听吓坏了,赶紧跑去告密。消息传出去,朝廷立马派兵来抓人,范孟端和他的朋友全被砍了头,牵连了好几千人。
这事儿听着荒唐,但仔细想想,元朝那时候的毛病全暴露出来了。地方管得乱七八糟,官儿们职责不清,出了大事都没人管。
朝廷离得远,消息传不过去,底下的人连圣旨真假都搞不清楚,就稀里糊涂听话。范孟端一个小吏员,能把一省闹得天翻地覆,靠的就是这套乱糟糟的制度。
元朝那时候已经烂到根上了,管地方的官儿权力太大,又没人盯着,出点啥事都压不下去。
这事儿后来对明朝影响挺大。朱元璋打下江山当了皇帝,琢磨着元朝咋垮的,就拿这当教训。
他特别怕底下的人权力太大,1380年的时候,直接把丞相这职位给废了,权力全收到自己手里,底下谁也别想独断专行。
地方上他也改了规矩,设了三个部门,管行政的、管监督的、管军队的,互相盯着,谁也别想一家独大。比起元朝那种一个官儿啥都管的做法,这法子明显靠谱多了。
朱元璋还特别看不上贪官,觉得这些人最容易坏事。他定的规矩严得很,谁贪污腐败就往死里整。
有一次查出来地方官为了省事,提前在文书上盖好印,等着填数字,这种事他觉得都能被拿来搞鬼,直接把牵扯的人收拾了一通,杀了不少。这种做法听着狠,可他就是要告诉大家,谁也别想钻空子。
范孟端这事儿虽然没成,但给后来的国家管理敲了个警钟。元朝那时候管得松,出了事都没人管,最后把自己玩垮了。
明朝学了教训,把制度弄得严实点,权力抓得紧点,国家才稳住了。这段历史告诉咱们,管国家这活儿,不能光靠运气,制度得硬,不然一个小人物都能把天捅个窟窿。
总的来说,范孟端这出闹剧,真是历史上少有的荒唐事儿。一个小吏员,靠着假圣旨把一省的官儿全干掉,还能跑回家祭祖五天没人管,最后自己喝多了露馅才完蛋。
这事儿不光好笑,还让人看清了元朝那时候有多乱。朱元璋看了这教训,才把明朝的规矩定得那么死,国家才没那么容易出乱子。
这段故事,奇归奇,但也挺值得琢磨的。国家这东西,管不好可真不行。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